内地12个展团赴港拓市场,香港这场展会如何链接全球科创
“这次来香港参展获得多张来自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订单,并结识了上百家潜在客户。”在刚刚落幕的首届香港国际创科展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上海鱼微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朱然表示,希望明年再参展,把最新的产品带给全球的消费者。
作为疫情暴发后香港恢复线下活动举办的首个线下大型科技展会,首届香港国际创科展吸引了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家展商,其中中国内地10个省市的12个展团赴港参展。

“为什么我们觉得办展览或者办一些大型活动这么有用,就是因为办了这些活动自然就会吸引到各个地方的公司,他们过来参观之后就会发现机遇在哪里。”香港贸发局署理总裁张淑芬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科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去年12月发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5至10年的香港创科发展制定了发展路径。蓝图明确了香港创科发展的四大方向,包括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壮大创科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香港也正在通过恢复线下交流的国际化展会帮助更多企业开拓市场。
从“1到N”抓机遇
作为全球创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地和全球创新网路的关键枢纽,香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几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过去几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一直居于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以传统的金融、贸易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等产业闻名的香港,如今也在全方位投入建设科创事业以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
对于有着丰富高校资源的香港来说,如何实现从“0到1”、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端也是当前科创工作的发力重点,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如何将“0到1”的突破延伸至从“1到N”成果转化方面的布局。
“在去年香港特首的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产学研一家计划,就是说我们拿出了100个亿来支持在大学的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把现有的一些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我们今年的报告已经明确要拨出这笔钱来。”他透露,今年下半年就开始正式开展计划,目前各个高校也都在充分准备着。
在为期4天的创科展上,不少香港的科研机构以及大学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得以展出。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汤启宇教授和学生团队的“可穿戴强力人造肌肉”,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柔性手术机器人系统等。汤启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帮助中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方面,一套设备的成本可能在人民币1万元左右。
而中科院的机器人系统,则是去年香港特区政府最新启动的科创平台项目InnoHK。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刘宏斌介绍,这个项目设立的初衷之一就是推进相关创新成果转化,他们的项目除中科院作为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创新中心也得到来自香港特区政府通过InnoHK项目提供的支持。
在企业方面,包括华为、海康威视等科技企业也带去了最新产品、解决方案。


在超过600平方米的华为展台,华为亚太战略与市场部首席战略官薛武对记者介绍,从2008年成立华为香港研究所后,华为香港研究所员工至今已有上千人,其中研发人员300多人,有一半是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且现在已经联合香港高校共同培养科研人才。
“香港有人才、语言等优势,成为不少内地企业数字化出海前站。”他说,香港有多所全球知名大学,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而大湾区其他区域的产业化能力很强,通过湾区内紧密互动,可以更好地将创新研究产业化。
在线下实体展会结束后,本次展会还开辟了网上平台延伸服务。“一个月之前,我们开通了网上平台,让参展商把他们最主要的一些产品的公司资料还有关键词,开通给买家。买家登记了之后,只要愿意开通他们的一些基本资料,比如想买什么、对于哪一个市场的产品有兴趣,都可以直接在网上透明地推荐。”张淑芬说。
内地展团抢订单拓市场
在位于香港湾仔博览道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可以看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数字展台、沪港数据合作展区、北京中关村展台,还有来自浙江、江苏等12个内地展团,人头攒动的交易现场,企业利用香港会展业重启抓紧抢订单拓市场。
来自上海松江的一家企业告诉记者,参加这次线下展会希望能增加曝光度,以此来推介业务、开拓市场。“香港也是数字之都,我们的产品潜在市场很大,这两天已经有不少问询,希望把公司产品向全球客商进行推介。”
“在短短几个月里得到不同地方的支持,内地有10个省市的12个展团前来参展。”张淑芬告诉记者。


以上海沪港数据合作展馆为例,包括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商协会、市北高新在内的15家机构与企业,展示上海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最新进展。
孙东对记者透露,上海的临港产业园区已经和香港的数码港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都有相当多的企业愿意到对方的平台去发展。比如说临港地区有差不多100家企业愿意来香港发展,那么数码港也有差不多100家企业愿意到内地、到上海发展。“通过这样一个紧密的合作协议,为两大园区帮助各自的企业合作、到对方那里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据主办方介绍,大会委托了独立调查机构在展会期间访问了超过1000名参展商及买家,大部分受访者对未来的业务发展和销售情况抱持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参加香港国际创科展的受访者中,有75%认为整体销情会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增加;有86%受访者则预期,其整体销售额会在未来一至两年上升。
受访者认为香港创科界的优势在于拥有高素质和多元文化的人才库(占26%)、富创意的科技方案 (占25%)、具有联系环球与中国内地的独特优势(占21%)。
此外,不少公司亦表明会致力拓展新兴市场,38%受访的本地参展商表示正在尝试或计划开拓东盟国家的市场,31%计划开拓大湾区城市市场,当中89%对成功开拓有关市场感到乐观,还有21%表示正在拓展大湾区以外的内地城市市场。
被问及当前创科公司开拓大湾区市场最有利的因素时,约50%受访的本地参展商认为,是香港及内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或两地团体提供协助;另外分别约30%的受访者认为,是内地或国际企业乐意与香港企业合作,及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介绍中美五项共识
杨涛介绍了中美双方达成的五项共识。2023年6月19日晚,外交部美大司杨涛司长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中外媒体吹风。杨涛介绍了中美双方达成的五项共识。一是双方同意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对话交流合作。二是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布林肯国务卿邀请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访美,秦刚表示愿在双方方便时访美。三是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0000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政治局会议做出了哪些部署?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了判断: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0001奢侈品消费遇冷,高端购物中心“躺赚”时代戛然而止
20多年的上升势头,一朝打破。“最近我一直收到某购物中心奢侈品大牌门店销售的电话,不仅好意提醒我去保养包包,还邀请我去店里看看新品。”上海白领肖文(化名)近期对记者表示,她并非奢侈品消费的常客,现在却颇受“关照”,让她感到惊讶。0000还剩18米 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预计今夜或9日凌晨可实现合龙
目前剩余18米,有望在今晚或9日凌晨实现合龙。记者从岳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7月8日20时左右,226米长的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已累计进占208米,目前剩余18米,有望在今晚或9日凌晨实现合龙。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