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7000亿,10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
10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操作规模为7000亿。
10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2.00%。操作后,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67890亿元。
同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926亿元逆回购操作。仅从逆回购看,因当日有1084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1842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0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变,主要原因是9月24日央行宣布降息安排后,9月25日MLF操作利率已大幅度下调了30个基点,也就是说10月MLF操作利率已先期进行了下调,而且也基本降到了相应的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附近。这是本月LPR报价下调而MLF操作利率持稳的主要原因。
此前10月16日有7890亿元MLF到期,央行当日开展了642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进行对冲。此外,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和税期等因素的影响,近日央行连续开展大额逆回购操作。例如,10月23日和10月24日分别开展了7927亿元和798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本次央行同时开展MLF与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资金,释放出央行灵活运用多种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意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此次MLF操作属于减量平价续作, 在保持货币政策调控力的同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
在王青看来,需要指出的是,当月操作规模仍然较高,缩量幅度不大,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叠加近期明确的大行资本补充安排,都会支持商业银行在四季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他判断,10月起新增银行贷款将恢复同比多增。这是当前提振经济增长动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展望未来,年内MLF操作利率将保持稳定,王青认为,9月政策利率下调幅度较大,四季度将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继续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与此同时,当前MLF操作利率已基本降至相应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附近,进一步下调的必要性也在减弱。操作量方面,考虑到年底前两个月MLF到期量均高达14500亿,加之四季度还会处于政府债发行高峰期,以及银行信贷投放力度会加大,预计MLF还将延续10月大额续作的局面。
央行行长潘功胜日前透露,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有机会择机进一步降准0.25个到0.5个百分点等。
基于此,庞溟分析,静待后续月份更为大量的MLF到期、增量财政政策加力实施、流动性面对年末、季末季节性较强扰动时,综合运用降准、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兼顾内外平衡、做好跨周期调节、及时补充流动性、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
京广深最新表态楼市,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北京、深圳、广州相继表态,一线城市的落地细则有望加快出台。继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住建部明确房地产政策优化方向之后,北京、深圳、广州相继表态房地产,一线城市的落地细则有望加快出台。7月29日晚间,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微信公号“安居北京”发布消息称,大力支持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0000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53年美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181%
根据该报告,到今年年底,美国公共债务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8%。当地时间6月28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一份长期预测报告,强调国会和美总统拜登面临的财政挑战的严重性。报告预测称,到2029年,美国的公共债务将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7%,并预计到2053年达到181%。0000抓紧研究政策储备,多部门透露扩内需思路
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二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仍面临需求不足、动能不强、信心偏弱和一些领域风险累积等困难挑战,市场对宏观政策加大力度更加充满期待。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密集发声,对下阶段扩大消费、稳定投资、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等作出新部署。0000欧洲议会表决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欧洲议会以425票赞成、38票反对、42票弃权通过一项决议,敦促在下个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当地时间6月15日,欧洲议会以425票赞成、38票反对、42票弃权通过一项决议,敦促在下个月举行的北约峰会上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欧洲议会的议员表示,希望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在战争结束后立即开始,并尽快完成。0000上海上半年支付成绩单出炉,外籍来沪人员交易金额同比翻倍
上半年共发生外卡交易超190万笔、金额3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倍和0.8倍。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进展和成效。第一财经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上半年,上海市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共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服务超2200万笔、交易金额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倍和1.2倍。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