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9

一财社论:以资金投入、人才奋发和成果应用为抓手促进科技实力提升

锤子财富2024-06-27 12:23:120
高素质、积极性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基础,持续、全方位、全社会的资金投入是保障,科技创新成果高效应用是方向。这些都需要科研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实现。

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崇高荣誉。

同时,授予“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等8项科技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复兴号高速列车”等3项科技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等16项科技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月26日,修改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公布施行,其中第三条修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这次获奖的科技成果正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创新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为第12位,且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今后必须做好的大文章。

首先,科技创新离不开巨量资金投入,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为3327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64%,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今后这一总量和投入强度还会持续稳定增长。

当前,我国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为活跃的创新力量,这是尤为可喜的现象。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这三大研发经费投入主体中,企业的贡献在八成以上,更出现了像华为这样的研发投入“巨无霸”。2023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1647亿元,占全年营收的23.4%,十年累计研发费用突破1.11万亿元。

2023年7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发布,其中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这会激励更多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重视和参与科技创新。

企业的广泛参与,不但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也有利于更好实现创新性、实用性、效益性。

其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英国《经济学人》近日刊文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雇用的研究人员比美国和整个欧盟都要多。

要充分调动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除了改革人才评价、选拔机制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完善科研成果回报机制。就后者来说,要推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三权”下放,让科研人员能凭借科技成果致富;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兼职兼薪、创新创业;要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这是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

再次,要重视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引领优势。

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新三样”产品产量较快增长,较上年分别增长30.3%、54.0%和22.8%,“新三样”产品出口额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速达29.9%。这都是科技创新成果促使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引领化的结果。

以这次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崇高荣誉的薛其坤院士为例,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这些都具有很强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并且能占领产业领先的高地。

总之,在科技创新领域,前瞻性、理论性,原创性、实用性,创新性、效益性等,是国家鼓励和奖掖科技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而高素质、积极性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基础,持续、全方位、全社会的资金投入是保障,科技创新成果高效应用是方向。这些都需要依靠科研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实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