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大动作!中国固态电池专利布局已经赶超日本
全固态电池上车已见“曙光”。
近日,上汽集团在“向新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公布了其未来三年的全固态电池发展计划,将在2025年底建成全固态电池产线,并预计到2026年实现电池量产及样车测试。此外,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计划在2027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新车型。
目前液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50瓦时/公斤,但再往上提高很难,而全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优异,能量密度有望达到500瓦时/公斤,一直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技术。
但是受成本、工艺、设备等因素制约,全固态电池规模化上车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噱头。市面上对于半固态电池是否“白马非马”的争议也颇多。
“工艺和装备的创新是固态电池量产的最大难点。”上汽集团旗下固态电池企业、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公开表示,全固态电池对制造缺陷零容忍,对制造能力和品质的要求也非常高。
但如今,随着产业上下游的大力投入,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类。据悉,清陶能源最新的全固态电池,是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得益于材料和工艺的简化和创新,从电芯端到PACK(电池包)端,单位成本最多可降低40%,这也有助于清陶能源更快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除上汽集团外,近期,宁德时代、广汽集团均公布了其在全固态电池方面的进展。4月底,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在公开场合上称,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9打分),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8分的水平,意味着届时可以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但大批量生产仍然会面临成本等问题。5月8日,广汽集团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车规级全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6年装车搭载在昊铂车型上实现量产。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固态电池一直是各国电动化争夺的“高地”,除中国外,日本、美国、韩国等均在大力发展固态电池。特别是日本,将固态电池当成了其在电动化上的“翻盘利器”。丰田汽车在去年宣布,最早到2027年,就将向市场投放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充电不到10分钟即可行驶约1200公里。
李峥称,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起步较早,拥有丰富的知识产权积累,但当下我国正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和不断壮大的科研力量,迅速缩小差距,实现了“并跑”。
第一财经记者从智慧芽方面获悉,近两年来,中国在固态电池专利申请和布局上已经有显著进步,在专利布局上甚至赶超了日本。截至5月27日,从技术来源(专利申请人)看,日本仍是全球固态电池领域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近40%,中国排第二,占比约为26.6%。但从布局市场(专利申请所在地)来看,中国是全球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最多的市场,约占31.4%。日本紧随其后,约占27%。
经多方业内人士确认,目前从政策上,中国还在加大力度鼓励固态电池的发展,工信部正加紧筹划固态电池与下一代电池的产业政策,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财政投入有望正式得到确认。
中国知网开通学位论文稿酬在线领取通道;特斯拉拟在美召回近1.6万辆汽车;抖音集团否认申请基金销售牌照丨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科技圈】华为应为民:现在还处在万物感知、万物智能、万物互联的一个入口锤子财富2023-07-20 20:06:510000B股指数重挫4.9%,这次是否还是A股反转信号? | 市场观察
B股指数成交仅5.48亿元指数大跌4.91%,成交只有5.48亿元—8月31日,B股又见大跌。而这样的走势,对A股行情有什么启示?从2016年之后以来,过去近十年间,B股历次单日大跌,都发生在市场整体上涨期间,如2016年10月17日,2017年3月23日,2020年5月12日,都是发生在A股牛市期间。0000“浦江数链”上线,上海强化区块链产业竞争新优势
上海浦江数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亿元,由上海数据集团牵头,会同上海CA、上海信投、上海仪电、中国太保、中远海运科技、市北高新、腾讯云、蚂蚁链等8家企业共同成立,其中,上海数据集团持股40%。上海打造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浦江数链”,正式上线了。0000周小川:美元加息冲击发展中国家外部融资能力,要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
周小川呼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10月3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长沙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上表示,美元等国际储备货币加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能力。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