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数据爆表!全球汇市巨震,人民币中间价又破7.1
先是美联储降息预期暴跌,如今美国零售数据又火上浇油,美元指数节节攀升突破106大关,这导致非美元货币遭遇巨震。
北京时间周一(4月15日)晚间公布的美国3月零售销售数据显示,未经通胀调整的零售较2月增长0.7%,创去年9月以来新高。日元、韩元纷纷创下阶段性新低,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自3月22日以来首次跌入7.1区间。截至当日16:30,美元/在岸人民币报7.2396,较上一交易日跌11点,美元/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28大关,截至17:00左右报7.2705。
多家投行在数据发布后表示,美联储基金期货市场对今年降息幅度的预期已下调至45BP,9月首次降息的概率为60%,而4月初对降息幅度的预期则为68BP。美国降通胀的路径将是曲折的,降息对于美国经济在今年保持增长似乎也不是必需的。

美国零售数据搅动全球外汇市场
最新出炉的美国零售报告好于市场预期,体现美国经济依然强劲。报告显示,3月零售总额环比上涨0.7%,并上修了1月和2月数据。
具体而言,汽油价格上涨推高了整体零售额的增长,与此同时,剔除汽车、石油、建材、办公用品、移动房屋和烟草后的核心零售增速也达到超预期的1.1%,主要因为强劲的线上销售。
瑞银方面对记者表示,核心零售销售额与GDP的计算直接相关,因此这组数据的上涨也使得亚特兰大联储上调了GDPNow模型的预测,该模型目前预计第一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速为2.8%,而上周的预测为2.4%。
“我们认为,降通胀的路径将是曲折的。美联储目前主要担忧之一是,强劲的消费需求和工资增长令服务业通胀高企。我们预计虽然经济依然保有韧性,但增速的放缓将有助于消费支出的冷却。因此我们维持今年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的预期。”瑞银称。
就在上周,美国3月CPI通胀数据全线大超预期,高盛将美联储首次降息预期从6月推至7月,瑞银则调整为9月。当时,美元指数逼近105,10年美债收益率飙升并突破4.5%大关。如今,二者分别跃升至106和4.6%以上,这加剧了风险资产和新兴市场货币的压力,美国股市、日本股市跌幅都在1%~2%左右。
非美元货币持续大跌。北京时间15日,欧元五连跌后收于1.0624;美元/日元加速上行,收盘突破154关口,对日元的看空情绪继续升至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市场和日本央行的博弈仍在继续。16日,美元/日元一度达到154.6045,截至17:20左右,报154.50下方。
日元看似并未跌完。“日本官员没有重新表达对日元水平的不满,美元/日元走高并不令人意外,接近155是许多人的目标水平。160将是下一个目标,这是该货币对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持续纠结的一个点位。”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斯卡特(David Scutt)告诉记者。
人民币中间价罕见跌破7.1
4月16日,美元对人民币官方中间价报7.1028,罕见下调49个点,跌入7.1区间,逆周期因子影子变量达-1459点(将人民币相较于模型的预测值调强)。
此前的3月22日,在中间价突然被上调至7.1区间后,人民币一度出现大跌,单日跌幅超500点。而后中间价就再未突破7.1的区间,此后两周持续在7.09的区间微幅震荡,其中几日中间价偏离度一度高达1700,即期交易价接近触及2%波动上限。
自那以后,美元指数并未走弱,这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一旦触及波动上限,可能会影响交易或企业的实需,从上周开始,市场就开始猜测中间价会出现调整。本周二的调贬幅度也超出了预期。”某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法国巴黎银行大中华区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王菊也对记者表示:“由于中间价和实际汇率偏离较大,即期交易价格已逼近央行设定的2%波动上限区间,即7.24左右。所以央行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比如在境内市场压低外汇掉期、适度收紧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等。”
经济基本面将主导后市
当前,央行稳定汇率的信号依然较强,人民币走势除了受美元影响,更取决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变化。
4月16日,中国一季度GDP数据发布,同比增速从去年第四季度的5.2%上升到5.3%,超出市场预期(共识为4.8%),而名义GDP同比增长4.2%(对应平减指数为-1.1%左右,原因在于通胀负增长),与去年第四季度持平。
市场对于数据的解读较为分化。尽管一季度整体数据超预期,但其中3月的一些重要月度活动数据较大幅度放缓。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表示,3月工业生产增速从1~2月的7.%下降至4.5%,低于预期(共识6.0%),3月零售增速也从1月至2月的5.5%下降至3.1%。相比之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月的4.2%加快至4.7%,高于预期(共识3.8%)。“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由地方政府报告,并且可能会经历实质性的修订。”陆挺称。
未来几个季度的GDP数据走势将备受关注,由于第一季度增长5.3%的“意外惊喜”,野村将全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2%上调至4.3%。高盛此前也已将预测从4.8%上调至5%。
明明:通胀走势与经济指标修复缘何背离
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的高涨并没有持续推动需求快速回暖,原因可能是货币并未进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领域。2023年以来CPI同比大幅回落,PPI同比持续通缩。2023年1到3月,CPI同比从2.1%持续下行至0.7%,其中食品项同比从6.2%回落至2.4%,非食品项同比从1.2%下行至0.3%,核心CP同比也从1%下行至0.7%,各分项环比均在2月转负。锤子财富2023-04-13 12:31:170000商务部:2023年全国吸收外资1.1万亿元人民币
从来源地看,法国、英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4.1%、81.0%、31.5%、21.4%、17.1%(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1月19日,商务部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规模仍处历史高位。0000“头回客”越来越多!他们期待借进博会“金钥匙”打开中国市场朋友圈
有企业高管称,期待借助进博会更好地融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在中国持续开放的大环境中打开无限机遇。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除了连续参展的“回头客”,“头回客”也越来越多。博览局数据显示,第六届进博会,有11个国家首次参加国家展,34个国家首次线下参展;企业展吸引近2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以及500多家中小企业首次签约参展。锤子财富2023-11-10 19:04:010000新冠变异株EG.5在佛山等地流行,专家称普通人每年会感染1-3次
“基于新冠的传染性极强,得过新冠后抗体自然衰减及没有绝对的保护性新冠疫苗,基本上多数人每年会感染1-3次。”8月16日,佛山市疾控中心公众号发文称,对本土新冠病毒变异监测项目显示,EG.5变异株在佛山市流行毒株中逐渐占据优势。佛山疾控中心表示,总体来看,变异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尚不需要担心EG.5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0000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费金融公司杠杆率不得低于4%,限制盲目扩张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形成《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服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形成《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一、《征求意见稿》的修订背景是什么?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