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37

美股生物制药类企业IPO现复苏迹象,处研发后期企业更容易上市

锤子财富2024-03-11 13:49:310
2024年前六周的一系列生物科技IPO发行,大部分单笔融资额达到约1亿美元或以上。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迷之后,美国生物技术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情况,也是该行业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终于重现复苏迹象。

2024年前六周见证了一系列生物科技IPO发行,大部分单笔融资额达到约1亿美元或以上。这些IPO,再加上生物技术的两个旗舰股票基金的复苏和交易激增,给了行业观察人士乐观的理由。

投资银行Baird董事总经理普罗尼(Mike Perrone)称:“目前的一些趋势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他们得以持续,我们就可以确信,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

不过,情况能否持续,仍存变数。在1月底和2月初连续两周密集推进IPO活动后,至今尚未有新的生物技术企业披露IPO计划或定价。对于寻求IPO的企业来说,拥有处于测试后期药物的企业最容易获得产品,而研制药物尚处于早期阶段的企业则仍然困难。分析师预计,生物制药企业大规模IPO进程可能还要等到今年底甚至2025年。

Kyverna Therapeutics首席执行官马格(Peter Maag)称:“市场对生物制药企业上市仍然非常有选择性,倾向于后期、去风险的类型。”该公司今年筹集的资金在所有生物科技类IPO中最多。

这类企业在美股IPO开始复苏(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摄)

近期的IPO加速会否昙花一现?

根据BioPharma Dive的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有8家生物技术公司发行IPO,共筹集了大约12亿美元,远超过去两年。2023年同期,仅有4家公司发行IPO,共筹集了3.75亿美元;2022年,虽也有8家企业上市,但仅筹得6.75亿美元。在今年谋求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中,CG Oncology、Kyverna Therapeutics和ArriVent Biopharma的融资额都超过了最初的预期,最终上市价格也比起初定价高。三只股票目前的交易价格也都高于其IPO价格。这被认为是市场需求复苏的体现。

但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中,生物科技企业IPO活动经常在一段时间爆发后,重新干涸。业内人士对于今年会否重现这种模式观点不一。

Pitchbook高级医疗保健分析师海拉尔(Kazi Helal)表示,行业企业成功上市的激增,可能会说服其他生物科技类企业利用这一势头。 “我相信,目前这个阶段,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去推行IPO,因为现在市场上有资金,他们总不想在没有资金时,成为最后一个去融资的吧。”他称。

Brown Rudnick风投集团联合负责人科恩(Michael Cohen)则持谨慎态度。他预计,2024年末和明年初才会有更多IPO活动。该机构的生命科学副总裁杰夫斯(Chris Jeffers)认为,需要等到4月IPO发行情况落定,才能更好判断生物科技企业今年的IPO窗口是否真正打开。

硅谷银行的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业务董事总经理弗兰克(Kale Frank)提示称,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或更广泛市场的波动性,也可能影响相关IPO活动的节奏。如果新上市企业业绩不佳,可能会促使其他企业调整IPO计划。

“你会看到一些IPO活动的爆发时期,但也会看到一些活动冻结的时期。大量的生物科技类企业都正在观望。”他称,“目前积压的上市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风投资金也押注IPO复苏

在业内人士对生物科技企业IPO复苏能否持续仍存争议之时,风投机构已开始押注这轮复苏。

2021年末开始的生物科技企业IPO放缓的影响很快蔓延到风投机构。通往公开市场的道路变得更长,迫使生物科技企业以更低的估值私下筹集更多资金。风投机构也变得更加挑剔。Pitchbook、硅谷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年度报告都显示,过去两年,生物科技类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大幅下降。

而眼下,年初的IPO复苏已经开始改变这一局面。普罗尼称,因为如果能够上市,企业上市获得的估值往往“与最后一轮风投时的估值持平或更高”。为此,风投机构已提前布局,向生物科技类企业投入更多资金,押注复苏。

科恩表示,在过去三个月,他观察到针对初创生物企业的种子轮和a轮融资数量“显著增加”。“风投机构正以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从未见过的热情,支持这些新公司。” 在他看来,许多相关企业在过去两年的“寒冬期”要么被收购,要么被淘汰,“为风险投资者支持新的生物技术腾出了带宽”。杰夫斯补充称,一些数年前已筹集资金并仍持有资金的风投机构,也正受到投资者的压力,要求其尽快采取行动。“总体来说,私人市场又回来了。风投确实更加挑剔,但资金肯定又流动起来了。”他称。

弗兰克对这一趋势表示赞同。他称不仅仅完全针对初创企业,对生物科技类企业的风险投资今年以来“总体上”也有所增加。风险投资者现在有时间研究他们的投资组合,并决定把现金放在哪里。他们也意识到,公开市场的状况已“更加明朗”。

处于药物研发后期的企业更容易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初以来,能够成功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的类型发生了变化。根据BioPharma Dive的数据,自那以来的28次IPO中的一半以上,以及最大的10次IPO中的9次,涉及企业的药物研发都已处于中期或后期测试阶段。相比之下,只有6家尚未对药物进行人体试验的企业成功上市。这六家企业平均筹集资金为约8800万美元,其中三家融资不足1000万美元。而在2020年和2021年,大多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都在进行临床前或1期测试。行业人士认为,这一转变反映出投资者开始偏向更安全的押注。如今,拥有早期或更广泛制药技术的企业处境会更艰难。

MPM BioImpact的联合董事总经理巴登(Christiana Bardon)称:“那些研制药物离投产应用尚有五年左右时间的企业,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下,根本难以崛起。”

基因编辑生物科技企业Metagenomi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尚未指定主要候选药物,但已与Ionis Pharmaceuticals和莫德纳(Moderna)建立了合作关系。Gunderson Dettmer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埃利希(Tim Ehrlich)称,该公司上市的努力,被行业观察人士视为对美国IPO市场是否已向早期制药企业开放的一场测试。“要想真正看到行业IPO强劲势头,我们需要看到有机会上市的企业类型的扩大,也就是那些尚未进行人体试验的初创型生物制药企业也能上市并取得良好表现。”他称。

Metagenomi(MGX)确实于2月上旬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发行价为15美元,处于发行区间15美元到17美元的最低端位置,发行625万股,募资9375万美元。上市首日表现欠佳,收盘价为10.31美元,较发行价下跌31%。该股目前为11.78美元,处于破发状态,市值已缩水约五分之一。普罗尼称,“在可预见的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同样的情况发生。这会加剧人们对IPO市场会否对更多生物制药企业开放的怀疑。”

弗兰克也表示,临床前生物科技企业不得不适应这种情况,以引起投资者注意。“投资者对一些涉及更宏观叙事、需要更长时间落地的企业的耐心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了。因而,这些初创类企业必须走出一条真正可行的临床之路。”他补充道,事实上,公开市场没有资格也不适合评判许多进行中的早期科学研究,因为在这一阶段,市场很难从中提取价值。也因此,在生物科技领域,一些风投机构似乎更偏好在引入其他投资者之前,先在内部孵化公司。这种方法旨在降低风险,强化发展计划。如此一来,当这些企业真正向前发展时,它们才会“真的很成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