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98

从春节成绩单看今年消费复苏前景

锤子财富2024-02-27 20:04:270
应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鼓励服务业企业、提振汽车销售和改善房企经营环境等方面着手,推动消费持续快速恢复。

作为2020年以来第一个完全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春节,今年总体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消费成绩单”,延续了一年多来消费大幅回升的良好态势。

从春节各项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增长快、结构新、活力足和潜力大等积极特点,但也暴露出需求仍显偏弱、人均消费下降、汽车和房地产销售较差等问题。

下一阶段,政策应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鼓励服务业企业、提振汽车销售和改善房企经营环境等方面着手,推动消费持续快速恢复,实现全年既定经济增长目标。

春节消费成绩单成色足

今年春节消费成绩单成色较足主要体现在各项消费数据大幅增长,且增速超过疫情前水平以及消费结构和质量均有所提升等方面。

旅游行业强势复苏。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国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360万人次,入境游323万人次,出入境人员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

文化娱乐行业表现亮眼。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春节档电影票房达80.43亿元,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纪录;观影总人次达1.64亿,总场次394.10万场,也同时刷新了春节档总观影人次和总场次纪录。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票房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80.09%;观演人数657.65万人次,同比增长77.71%。

服务消费收入快速增长。国税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全国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分服务看,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倍,旅游游览和休闲观光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0%和40%。住宿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餐饮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

商品销售成绩喜人。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大型连锁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据统计,家电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2倍。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1.2%,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和质量升级加快推进。一是特色化旅游人气高。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各类旅游消费升级诉求,积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旅活动。春节返乡潮使得旅游热度更为分散,众多中小城市“老家游”火热。数据显示,本地游占比达24%,带动“老家”景区、公园、商圈、民俗活动等人气火爆;县城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随着大众旅游进入平民化、个性化时代,一些“小机场”所在地因交通、旅游设施的完善,成为春节旅游的黑马目的地。

二是个性化、定制化旅游增长快。客单价更高的定制游,凭借自由、个性化的旅行体验也增长明显。携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定制游订单同比增长超5倍。其中国内游行程规划及带领为一体的包车向导类订单同比增长200%。

三是民俗文化商品和奢侈品消费增长比较快,绿色节能商品网上走俏,“新国货”和健康消费成为新潮流。据统计,花灯、年画和刺绣的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9.6倍、175%和166%;“拜年服”一词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长了560%;龙元素、国风元素和红色单品成为热销年货,黄金、玉石、十八籽手串等最抢手;部分智能绿色节能家电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

亮眼成绩背后隐忧犹存

尽管大部分消费数据都表现不错,但也有部分数据不尽如人意。尽管旅游总收入和出游人数均创下近几年的新高,但人均旅游消费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文旅部数据显示,春节8天长假,人均旅游消费1335元,虽然较2023年回升9.4%,但仍较2019年回落10%;若假日天数调整至往年的7天,则人均消费分别较2023和2019年回落4.3%和21%。网络支付交易也弱于疫情前。除夕至年初八,全行业网络支付金额为1.25万亿元,从表面上看,高于2019年1.16万亿的水平,但实际交易日却多了两天。若都按7个交易日来算,则2024年网络支付金额仅为0.97万亿,约为2019年的83.8%。此外,大宗商品消费不振,商品房销售仍旧低迷。61个代表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约26.8%。汽车销售不尽如人意。2月1至1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5.9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4%,较上月同期下降43%。

为什么会出现人均旅游消费和线上支付低于疫情前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价格成本下降。近年来旅游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且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交通、住宿和门票等费用较疫情前有所下降,宰客现象减少;同时春节期间,各地各景区为了吸引顾客,促销和优惠的力度较大,使得成本有所降低。

二是支付能力受限。经济大环境不佳叠加三年疫情导致大部分工薪阶层受到严重影响,裁员降薪导致收入普遍不增反降,防御性储蓄意识提升,对消费支出更加谨慎和理性。在预算有限的背景下,无论是网购还是旅游,经济实惠成了首要考虑因素。因此短途旅游和省内游占据了出行人数中的较大比例,旅游支出相对不大。

三是去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叠加房地产连续下行,使得居民投资收益受损,导致可支配收入下降。尤其是房地产销售不振对于汽车、家电和家具等耐用品的消费也产生负面影响。

若撇开房地产因素,在支付能力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大幅释放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消费复苏仍可能进一步提升。

针对性举措促进消费进一步复苏

当前,随着经济稳步恢复,企业经营状况和利润开始改善,就业市场较为平稳,居民收入状况逐步好转,服务消费持续恢复,餐饮消费加快增长,地产销售触底回升以及汽车销售改善叠加促消费政策的落实到位,消费需求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近期稳地产政策力度较大,包括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和继续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2024年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提供逐步改善的条件和环境。近期,央行公布5年期LPR利率下降25BP,力度大超市场预期,有望促进增量购房和其他消费领域的提升。

当然,对于国内旅游市场,行业内有一句俗话:春节看人气,五一看流量,暑期和十一看效益。从最新出炉的成绩单来看,今年春节假期可谓人气十足,多项数据超出预期。但是旅游业的整体恢复不仅要看节假日,还要看非节假日的水平。此外,虽然市场端需求旺盛,但疫情导致整个经济大环境不佳的影响短期内无法快速消退,整个旅游业产业链的恢复仍需一定时间。

下一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内需回升态势,促消费政策需从保障就业、提高收入、提振汽车销售、继续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纾困、鼓励新消费和改善房地产企业经营环境等方面落到实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多措并举保障就业和增加收入,鼓励灵活就业并提供社会保障;加大再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继续推行汽车购置税减免、地方购车补贴、降低车贷利率和以旧换新政策;对燃油车可以增加加油补贴;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鼓励和支持平台经济,带动线上消费和新消费。对服务性行业给予有效支持,对商家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延长缴税和还贷期限;对顾客设计相关金融优惠活动,如消费返利、满减折扣,优惠观影和加油以及旅游消费抵扣等。加大消费券发放和优惠力度,扩大适用范围。

考虑到房地产平稳发展对提振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对房企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保持对优质房企的合理融资支持力度;二是扩大“保交楼”专项借款、并购贷款和再贷款规模;三是加大力度创造宽松的房企非银金融环境,创新性地用好“住房金融支持政策第二、第三支箭”;四是探索设立中国房企债务纾困基金,应对房企中长期存量资产处置;五是加强并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关键是地方监管及时有效到位。

2024年,在政策推动下,年初的势头表明,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修复态势,且仍是GDP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但贡献率将下降,逐步回归常态。预计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0%左右。

就业形势将趋于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改善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2023年9月至11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在5%,12月为5.1%,均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的高低对消费产生较大影响。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居民部门修复已连续三个季度快于政府和企业部门。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下降,消费意愿有所增强,平均消费倾向有所恢复,带动消费需求回暖。房地产企稳,带动相关消费回暖。根据测算,房地产投资波动1个点,将影响消费2~3个点。若在近期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企稳回升将对消费形成支撑。

服务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4%,增速分别高于商品消费和总体消费8.6和5.4个百分点;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0%。近年来,服务消费在总体人均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超45%。从国际经验看,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服务消费将长期处于快速增长通道,成长空间较大。随着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新型消费为主的服务消费也将得到更大发展。CPI和PPI回暖将带动消费品价格提升。

(连平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罗奂劼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