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9

湿地自然保护地达2200多个,仍需系统治理科学施策

锤子财富2024-02-02 13:21:542
我国湿地资源曾长期受到湿地垦殖、围垦、改造、环境污染和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的威胁,面积丧失和功能退化问题突出。

我国将实行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现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进行有效保护。组织申报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际湿地城市,推进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监管体系建设。

第28个世界湿地日(2月2日)到来之际,国家林草局通报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下大气力强化湿地保护,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2200多个,全国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达5635万公顷。其中,国际重要湿地82处、国家重要湿地58处、国家湿地公园903处、国际湿地城市13个,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

湿地作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中的一环,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林草局介绍,自2022年6月《湿地保护法》实施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法治监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发布8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国家重要湿地管理、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等政策取得积极进展,指导8个省份完成制修订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我国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为湿地的健康管理和生态平衡奠定了法律基础。

《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介绍,我国湿地保护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深,部分地区湿地破坏和过度利用现象依然存在,依法保护和管制力度不强,湿地生态修复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湿地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亟待强化,参与全球湿地生态治理的深度和影响不够。

全国湿地面积及比例示意图。资料来源:《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摄影/章轲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下称“三家机构”)此前联合开展的“中国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及发展策略”研究发现,我国湿地资源曾长期受到湿地垦殖、围垦、改造、环境污染和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的威胁,面积丧失和功能退化问题突出。

《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提出,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红树林规模增加、质量提升,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体系,提升湿地监测监管能力水平,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

到2030年,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湿地保护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使我国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上述三家机构建议,制定针对不同湿地类型的保护政策,实现湿地总量平衡和功能稳定。在松辽流域、长江流域、青藏高原等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区谋划建设以不同湿地类型为主体的国家公园。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全国湿地分类分区保护,加强针对东北山区和青藏高原泥炭地、东北平原草本沼泽、滨海盐沼和红树林、长江中下游湖滨湿地等主要湿地类型和重点分布区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实施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国家尺度湿地碳增汇计划,保护和修复泥炭地等湿地生态系统,提升固碳能力,通过“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国家林草局2日也表示,将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等专项行动计划,以林长制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各地保护职责。加强重要湿地问题核实整改,开展违规侵占国家湿地公园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0002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