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的半导体抛售潮背后:七成个股2023年业绩预减
大盘低迷之际,半导体板块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集中抛售潮。
2024年1月收官,半导体是电子行业的代表性子行业,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单月暴跌23.09%,创下指数设立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截至1月30日收盘,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报5141.82点,创下2019年12月6日以来的新低。
从已经出炉的多份半导体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中,或许能找到大跌的原因。半导体(中信)成份板块已有94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27家预减、22家首亏、16家续亏、5家略减,即超过七成公司预计净利润下滑。面对如此基本面,主力资金只能先卖为敬。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需求回暖预计不会有明显加速,预计到下半年随着库存去化进入尾声,需求有望同比回暖。
最凶猛的半导体抛售潮
2024年1月,申万一级行业31个指数中,电子行业领跌市场,跌幅达23.91%,计算机板块的跌幅次之,下跌23.65%;仅银行与煤炭收红,分别上涨6.66%、6.17%。
电子行业中,半导体子行业占比权重最高,其在本月呈现溃堤式下跌。1月首周,中华半导体芯片指数大跌6.59%,进入单边下跌行情,本周内该指数跌幅已接近9%,月内累计下跌23.09%。
数据显示,近20个交易日内,半导体(中信)成份150只股中,有66只创历史新低(前复权),占比44%。即便是业绩预增的晶升股份(688478.SH)、中科飞测(688361.SH)、宏微科技(688711.SH)等股也被砸出历史新低。

集合了部分半导体龙头股的科创50指数与科创100指数,同样在本月创下指数设立以来最大月跌幅,并续创历史新低。科创50指数周跌幅已逼近10%,月跌幅达19.62%,报收684.85点,月线罕见地10连阴。科创100指数本月跌幅更大,达26.51%,报收757.63点,该指数的100只成份股中,有46只股年内创下历史最低价。截至1月31日收盘,科创100指数成份股总市值合计为1.27万亿元,较今年初的1.72万亿元,蒸发4500亿元。
图片说明:部分股价创新低的科创100指数成份股
预告业绩“滑铁卢”或是半导体遭空头狙击的原因之一。尽管市场对2023年半导体周期下行的影响有所预期,但已公布业绩预告的94家公司中,超过两成公司2023年录得业绩首亏,仍令投资者感到意外。
业绩首亏的半导体公司中,不乏昔日“明星股”,如模拟芯片企业思瑞浦(688536.SH)与纳芯微(688052.SH);半导体IP企业芯原股份(688521.SH);曾暴涨5倍的存储芯片商佰维存储(688525.SH)等等。
一度被视为国内模拟芯片赛道领头羊的思瑞浦,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000万元至3600万元,同比上年减111.24%至113.49%,上年同期为盈利2.67亿元。公司称,产品下游应用的通讯、工业等终端市场需求未见明显复苏,整体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且报告期内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价格承压,部分产品毛利率下降。
存储芯片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芯片品种,其供需格局也被视为周期走势的风向标之一。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低迷,三星等大厂相继减产以应对高企的库存,使得存储芯片全年量价齐跌。东芯股份是国内头部存储芯片设计商,公司2023年预亏2.9亿元至3.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85亿元。东芯股份称,其仍然面临着需求回暖缓慢的严峻考验,出于谨慎性考虑对存货进行减值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长。
半导体跌透了吗?
2023年全球半导体周期下行,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近几轮周期中最严峻的下行期”。根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2023年全球半导体收入总额为5330亿美元,同比下降11.1%。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业绩预告发现,无论是半导体设计、封测、IP还是材料环节的公司,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全球经济环境和半导体行业周期”“需求回暖缓慢”“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回落,毛利率下滑”等相关表述被提到的次数最多。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半导体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芯片设计商主要围绕中低端产品竞争,由于技术缺乏不可替代性、市场话语权相对低,周期下行阶段更难熬。“周期上行时,供需格局相对较好,尤其是需求蓬勃向上的时候,有产能、有一定竞争力的设计商都能挣钱。但周期下行去库存阶段,会放大半导体公司创新竞争力不足的方面,大陆芯片商的竞争市场集中在成熟制程,且主要是消费电子相关的产品,个别品类的市场竞争已经‘过度内耗’,周期下行时只能不断降价促销,伤害了盈利能力。”某半导体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作为美股半导体的代表指数,费城半导体指数在1月创下历史最高的4566.56点,2023年11月至今累计上涨34%,与A股半导体指数走势截然相反。一位TMT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一方面,1月份国内资金以防守配置为主,如煤炭、银行,高股息策略一枝独秀的,但市场增量资金匮乏,导致中小盘股面临流动性危机,成长风格板块‘失血严重’,我们认为市场流动性迎来初步改善后,科技类成长股才有机会上涨,若流动性进一步充裕,大盘股亦有表现的机会。”

张文宏:建议脆弱人群再次接种新冠疫苗;五一假期热门城市出炉;深圳取消二手房参考价?银行、中介回应丨早报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观国内】央行: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4月2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锤子财富2023-04-21 06:49:520000青海发现1例省外输入猴痘病例
目前,该病例在定点医院进行集中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密切接触者均已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据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7月24日,青海省西宁市确诊1例省外输入猴痘病例。该病例为外省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排查中发现,经市疾控中心检测、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显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国家组织专家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0000我国春季沙尘天气减少减弱,重点治理区转为“绿进沙退”
近年来,中国防沙治沙形成了一系列独到的经验和做法。我国春季沙尘天气总体上已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今天(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国家林草局介绍,近20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天气由1981年至2010年的均值17次减少到近10年均值9.2次。锤子财富2024-07-12 12:29:170000科创板创新药企共论“新质生产力”,医药行业如何实现关键突破?
“资源正在向更高程度的创新富集,或者说资源正在向突破性创新富集。”从药品"0自主创新"到国家鼓励药械创新政策频繁落地再到药企出海,中国创新药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过,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创新药产业发展也存在挑战。0000UAW罢工首周或已造成16亿美元损失,问界发布服务战略|第一财经汽车日评
随着9月22日全美又有38家零部件配送中心加入了罢工的行列,预计罢工导致的经济损失将以指数级增长。UAW罢工首周或已造成16亿美元损失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