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创新药企共论“新质生产力”,医药行业如何实现关键突破?
从药品"0自主创新"到国家鼓励药械创新政策频繁落地再到药企出海,中国创新药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过,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创新药产业发展也存在挑战。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科创板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第四期,聚焦创新生物药领域,邀请百利天恒、君实生物、荣昌生物和迈威生物4家创新药代表企业,与多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机构,共同聚焦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动态、创新药"出海"趋势与挑战、创新药商业化落地难点、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建议等热门话题。
君实生物总经理邹建军表示,中国创新药研发正在从以Fast follow为主的创新1.0时代,加速向更加注重差异化和源头创新的2.0和3.0时代迈进。
关于应如何对创新药产业格局变化?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房健民认为,关键在于三点:一是高水准创新,简单的创新已没有机会;二是商业化能力,需要面对商业化验证问题;三是国际化方向,这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一环。
2023年中国创新药"出海"再创新高
2023年,我国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同时多款创新药成功闯关欧美、对外授权合作规模再创新高。
初步统计,2023年科创板创新药企业共有4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益方生物与贝达药业合作的贝福替尼、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先后获批上市,分别实现公司产品"零"的突破。国外市场上,百奥泰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先后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
邹建军介绍称,该公司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不仅于国内获批了新适应症,在2023年也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填补了美国鼻咽癌的治疗空白,并获得了 NCCN指南一类推荐,这也是在美国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也分享了2023年该公司与全球医药龙头百时美施贵宝(BMS)的授权合作情况,双方就百利天恒研发的BL-B01D1达成合作,首付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创下国内创新药授权交易的首付款记录,也刷新了全球ADC单药交易总价的纪录,是首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新药。
"2023年中国创新药‘出海’再创新高,反应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药品研发实力的认可,这也是过去十余年中国创新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前,中国本土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的优势开始涌现,中国新药研发力量已晋升全球第二梯队前列。"有医药行业人士分析称。
当然,多位与会嘉宾也提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源头创新及全球产业化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个别领域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中国强在技术能力上,强在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领先的工程水平上,2023年跨国药企频频在华‘扫货’ADC(抗体偶联药物)产品就是典例,因为ADC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技术性探索与操作,所以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迅速取得了国外市场认可。"迈威生物董事长刘大涛称。
中国创新药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房健民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医药创新,从产业政策、药品监管、医保支付、上市融资等方面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大量支持:一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政策的推行,有力支持了中国药物创新技术体系的建成;二是国家药审改革持续深化,药品审评效率不断提高,优先审评资源持续向创新药倾斜;三是医保政策大幅提高了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四是科创板的设立畅通了国产创新药的人才、技术、创新资源与资金资源的对接。
多维度破解商业化难题
在国内医保控费的大局之下,如何在创新药的价格和价值之间寻找平衡,一直是促进创新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体现出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的理念。
关于定价问题,房健民表示,创新药存在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特性,需要较高的药价以回收研发成本,从而支持进一步研发。目前,创新药国内上市销售后普遍未能快速实现回收研发投入的正向循环。面对该局面,不少创新药企业正积极寻求出海解决投入与产出间的缺口。
刘大涛对此持有相同观点。他指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现阶段支付能力与美国确实存在差异,中国创新药可以考虑探索"在国内获取合理利润、在海外赚取超额利润"的发展路径。
去年,随着国产创新药出海加速,中美创新药定价差异多次引起热议,其中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售价达到了国内售价的33倍。对此,邹建军分析认为,一方面,出海创新药高定价的背后反映了国际认可度;另一方面,药物价格由适应症、临床数据、支付方等多重因素决定,受全球价格体系影响较小,比如海外的支付方比较多元,不仅是政府支付,还有商业保险等等,可以共同去承担一个更高价格。
在关注创新药定价逻辑、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的同时,创新药入院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对于创新药而言,在实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上还有药品入院、医生开方等诸多环节。
多位与会嘉宾提到,实现医疗机构的准入对企业而言是不小挑战,医生教育、患者教育等环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经营成本,而医疗机构的药占比、用药总品规数量等限制因素也对创新药入院有所影响,建议进一步放低国产创新药的入院和开方门槛,简化流程,让国产创新药能尽快投入临床使用;积极发展商业化医保支付市场,逐步探索建立创新药市场化定价机制。
中国创新药产业或将迎来格局重塑
过去几年里,中国创新药产业经历了资本"盛夏"与资本"寒冬"的交替,PD-1、ADC等热门赛道的快速切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的不断深化等等,行业发展环境已然发生重大改变。在业内看来,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未来存在巨大潜力。
刘大涛表示,医药行业是非周期性行业,医药行业发展的最根本依据是人类对于生命和健康不变的需求。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加重,社会对医疗水平提出更多新的要求,这将推动创新药产业持续发展。
"资源正在向更高程度的创新富集,或者说资源正在向突破性创新富集。"朱义分析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时称。
邹建军则提到,在科学家们聚焦于发现新的靶点、新的机制的同时,企业也应当更加关注实际的病人临床需求,持续去发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药品、方案,不断提高病人的生存机率、生活质量。
在创新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也在加速洗牌,或将迎来格局重塑。对此,房健民指出,应对创新药产业格局变化,关键在于三点:一是高水准创新,当前低水平的竞争较为激烈,简单的创新已没有机会,荣昌生物将重点布局ADC、双抗等优势领域,同时关注新兴药物形式;二是商业化能力,不少中国创新药企业已度过早期研发阶段,需要面对商业化验证问题,这对公司的系统管理能力是一项考验;三是国际化方向,这是中国创新药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一环。
目前科创板已汇聚了约30家创新药企业(含创新疫苗),合计市值近5000亿元,在创新药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和板块示范效应,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创新药企业的主要上市地;同时,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创新药企业近3年共14款创新药获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达到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10%以上。
一财社论:以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让金融开放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更多以高标准融入国际金融领域,培养和储备人才,这都是将来努力的方向。来自央行官网的消息,日前央行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了“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交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开业申请。央行表示,中国致力于高水平对外开放,万事达卡公司在中国市场展业,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新进展。0000“逆变器三熊”年内狂泻50%,市值“臀斩”背后是高额库存
参与锦浪科技定增配售的公募已经浮亏约25%,这部分股票8月10日就将解禁。光伏产业指数6月6日盘中再创新低,年内跌幅接近17%,直逼2022年4月27日创下的低点。0000“一带一路”十年成果丰硕,催生更强经济增长动能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光明。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全面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丰硕成果。0000程实:为何消费对中国经济格外重要|实话世经
中国消费驱动力显著高于投资驱动力,现阶段通过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会发挥显著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锤子财富2023-05-07 21:44:020000野蛮捕捞、核污水入海与全球变暖,餐桌上的海洋美味能否持续?
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针对水产食品的生产、管理、贸易和消费方式开展“蓝色转型”。海洋,是大国粮仓的重要来源。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4.2千克,水产品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动物性食品来源。锤子财富2023-06-18 22:22: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