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中七宝大曲牵动旧日回忆,但为何上海本地白酒品牌早早消亡?
《繁花》电视剧火了,剧中复原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生活场景,特别是酒桌上出现的七宝大曲等老品牌,勾起了很多一代上海人的回忆。
今日,上海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上海本地白酒的代表性产品,七宝大曲也曾在上海风靡一时,但在这些品牌在上世纪末陆续退出市场,除了上海本地白酒生产面临的局限外,也侧面反映了上海经济和酒水消费的变迁。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七宝镇早在1912年就有酿酒的记录,叫七宝烧。1958年,当时的上海市商业二局在七莘路一号桥西侧的蒲汇塘两岸建立了七宝酒厂,生产包括七宝大曲、特级玉液等白酒产品,并以蒲汇塘桥为蓝本设计了古桥商标,其中七宝大曲最为有名。

正如当时的上海海纳百川的特点,七宝酒厂生产的香型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目前流传于收藏圈的老酒产品包括了兼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多种。
吴建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印象中很多人感觉上海人并不喝白酒,在改革开放时,上海的白酒年消费总量很可观,大约有20多万千升/年,当时上海有6、7家酒企在生产白酒,比如在七宝酒厂之外,还有召楼酒厂等等。
在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上,像七宝酒厂一类的本地酒厂,也被称为地产白酒,指的是生产地和销售地在同一区域的白酒,一般这类白酒带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地缘情结,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一些强势的地方品牌,生存能力很强。
近年来,随着国内白酒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不少中小白酒企业被淘汰,但很多区域地产白酒品牌依然留存。但记者了解到,上海的地产白酒品牌却从上世纪末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吴建华回忆称,在当时上海白酒生产面临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上海本身粮食产量不足,如果将酿酒用粮食从外地运至上海,成本上还不如在粮食产地酿造,所以当时上海白酒生产主要是将在外地酿好的原酒运至上海,再勾兑调味后装瓶销售。
但从1994年开始,国家陆续对白酒征收从价税和从量税,上海白酒的生产模式导致其税负更高,而且随着国内商品大流通,整体竞争力本身偏弱的上海本土白酒品牌在市场端表现不佳,也就陆续退出市场。
另一方面,在吴建华看来,上海白酒品牌的消亡和上海酒水消费的变迁也有关系。
“如今上海一年的白酒消费总量可能只有2万千升左右。”吴建华表示,这一数字只有白酒消费高峰时的十分之一。之所以过往上海白酒消费占比较高,与当时上海居民消费水平和酒水种类选择较为单一等现实情况有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酒水消费也在发生变化,呈现低度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啤酒、葡萄酒等品类快速增长,也挤占了白酒的市场空间,这也和酒水消费行业发展大趋势一致。
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上海本土酒厂已经消亡,但目前上海企业旗下仍有部分白酒资产,比如2011年,光明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糖酒收购全兴酒业67%股权,2020年豫园股份收购了四川沱牌舍得集团70%的股权,但其不能算是上海地产白酒品牌。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认为,地产白酒品牌的留存具有历史的偶然性,但根本上还是商业经济结构与区位决定的,上海本身不是白酒重要的消费区域,况且邻近的江苏、安徽也都是产白酒的大省,因此上海地产白酒的消亡也是内外部作用的结果。
吃喝玩行全覆盖 宠粉福利惠人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兴动星期六” 深耕周末消费场景
针对信用卡持卡人不同的消费需求建设更多优质消费场景,已成为各家银行抢夺信用卡市场份额的制胜法宝。2023年,消费市场全面复苏,信用卡交易量面临一波高速增长,为满足客户消费需求,优化客户体验,各银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0001对话太平洋房屋总经理杨彬:致广大而尽精微!房产经纪行业需摒牢服务品质
1994年,农历甲戌年。那一年,宏观环境并不宽松,信贷过猛、通货膨胀,一场涉及范围深远的财税改革,把我们带入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时代。锤子财富2023-04-13 19:52:440000沪指跌1.59%失守2800点 全市场超4700只个股下跌丨早市热点
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1.59%,跌破2800点,深成指跌0.91%,创业板指涨0.02%。1月18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1.59%,跌破2800点,深成指跌0.91%,创业板指涨0.02%,全市场超4700只个股下跌。板块方面,BC电池、HJT电池、混合现实等板块上涨,景点旅游、酒店餐饮、转基因、零售、贵金属、电力等板块下跌。一起回顾上午的市场热点。锤子财富2024-01-18 12:20:140000哈佛大学教授杰森·福尔曼:为什么美国通胀在下降?
如果通胀率真的无痛下降到2%,我们应该庆祝,并对标准经济模型进行更严肃的反省。但如果做不到,美联储将需要准备好加大力度才能将通胀降至可接受区间。在短短一年内,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9%左右的峰值下降到3%。标准经济模型表明,只有在失业率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如此快速的通货紧缩。但失业率在整个时期内一直保持稳定,处于50年来的最低点。经济学家需要抛弃我们的模型,另起炉灶吗?0001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约谈浙江、安徽、广东、重庆4省(市)节能主管部门
约谈强调,有关地区节能主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紧盯“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按年度按季度强化进度管理,分地市、分行业、分企业全面摸排能源消耗、投入产出、成本效益。要严格实施节能审查,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就“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进展滞后约谈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同志。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