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47

石至莹,她的画与古代洞窟艺术精神相通

锤子财富2023-12-12 12:11:210
童子、神兽、菩萨、伎乐天……石至莹画面上的造型与色彩元素,与古代石窟经典艺术联系密切,却又有明显差异。

看画展,遇到精彩、俏皮的作品,会心一笑乐呵乐呵,也是莫大的收获。

11月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的石至莹的个展“乐乐”,制造与传播快乐情绪的能力非常显著,来参观的观众,无论成年人或者小朋友,都能轻松地体验到画作带来的愉悦。在展厅里,大家看起来都喜气洋洋。

位于金珠路111号的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敞开大门,不需要预约和登记即可参观,非常便利。非周末时间,展厅里人不多,大家顺着观展动线,按照自己的节奏欣赏作品。展览中最引人关注,也是数量最多的一个单元,取材自石至莹十年来探访的古代石窟。展厅入口迎接观众的一幅画作中,童子造型圆润、表情欢悦,与民间年画体系中的童子颇有些神似,让人们得以卸去参观一场严肃展览的沉重感,进入石至莹别开生面的绘画世界。

童子、神兽、菩萨、伎乐天……画面上的造型与色彩元素,与古代石窟经典艺术联系密切,却又有明显差异。石窟艺术注重与观者的交流,题材故事性强,通过造型与色彩之美引领人们进入灿烂的佛国。石至莹说,自己被那些造像和壁画打动,她的一系列作品也成为探索古今普世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尝试,每一幅作品的造型、色彩、笔触和质感均不相同,如果一场场画布上的实验,体现出艺术家对绘画可能性的探求。

“乐乐”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石至莹现场引领第一财经记者参观讲解。“第一部分以造像为主,近十年旅游时跑的那些洞窟,还有一些文化古迹,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二部分是石至莹近年的一个研究方向,她近乎迷恋地以海、草、石头为绘画对象,石头的线索一直比较持续,“第二部分是这些石头的彩色版本,用了比较欢乐的颜色,但还是以前那种比较安静、相对空灵的感受,用多彩的颜色来表达。”

展览的第三部分则在形式上体现出创新,是位于二楼的一个影像作品。沿着台阶走上去,抵达幽暗的空间,空间深处并列展示三幅取材自佛与菩萨背光的图像,构图和色彩不断变换,三幅实为多幅。“这个视频是第一次尝试,原本画了四十多张小的纸本作品,来不及运回来参加这个展览,就想到要不就试试看做一个动画视频。将纸本作品以类似逐帧动画的方法制作为影像作品,与一楼的绘画形成差异,就比较生动一点。”

石至莹的讲述方式与她的作品一样,非常治愈,是专注做事的人具有的那种平静。

“乐乐”展览筹备了大约一年。去年,石至莹在德玉堂举办了一场造像主题的展览“化城喻”。“发现还没画完,还有很多东西想画,所以就一直希望今年也有机会能做一次比较完整的和造像有关的展览。”上海油画雕塑院支持院内艺术家每两年举办一次展览,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场地也可以用本院的美术馆,“这次美术馆正好有档期,我发现这个场地的面积跟我这次的想法也比较吻合。就在院里做了这个展。”

石至莹此前的绘画作品,与日常生活颇有距离,朋友们开玩笑时会说,她的作品不是很接地气。“还是以偏精神性为主,但是当我在陆陆续续的旅行中看到这些很民间、很生活化的造像,发现我们的精神世界还是可以很丰富。”

佛教洞窟艺术中那种非常朴素的、民间的生动,是此前石至莹没有想到过的。采访中,她反复提及大同云冈石窟第十二窟即大名鼎鼎的“音乐窟”对自己的启发。她认为,石窟艺术的那种生动,正是通过更多的造型或者色彩呈现出来的。她把这种方式引入自己的创作,“尝试能否用这些比较接地气的方法,同时也能引领到精神世界”。基于洞窟的启发进行的一系列创作,与石至莹此前的创作构成精神性的两个面向,“它对我之前在绘画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会有很好的帮助”。

古代佛教石窟承载着寺庙的功能,造像与壁画的叙事性很强,要面对信众讲述很完整的故事。石至莹对这些题材的处理与古代工匠完全不同,“我可以只取一个局部,把它变得更抽象。这是观察方式的不同,是一种变化。”她认为,方法不同,但其中的精神内涵一直延续,“就像你看到这些绘画会感到很愉悦,这个东西几百年、几千年就都不会改变。”

观众步入展厅,看到画作中微笑的童子,或者憨态可掬的神兽,或许与古代步入洞窟的信众有类似的直观情绪反馈,产生天然而朴素的愉悦情感。石至莹观察到,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看到这一系列作品都会有心生欢喜的感觉。“这种愉悦,我想到可能是那种深层的幸福感,它和物质世界没有关系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艺术珍贵之处。”

因为题材与内容的原因,与此前的展览开幕式上观众主要是绘画界同仁不同,这次来的小朋友很多,石至莹说,自己也很想看看小朋友的反馈。她发现,“小朋友都很喜欢,也都能直接明白这里面在说什么,这种愉悦的感受直接就能传达给小朋友,我觉得这还是蛮好的。”

谈及美术馆的不同观众群,石至莹说,自己的作品有专业性的一面,但专业性隐藏在这个表象背后,并不排斥普通观众。“专业人士肯定能看懂,比如说色彩问题,比如形色之间的关系,包括这个底怎么处理。这就是专业人士看的东西。除了这些之外,小朋友或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可能就是看你(作品)整个画面传达的气息,或者说感觉,我觉得这个是不违和的。”

美术馆作为开放的公共艺术空间,欢迎不同人群,也承担着一定的美育功能,石至莹对于此次展览内容与这一功能的契合,也是颇为欣喜。

就职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石至莹需要完成院里的一些绘画任务,如何平衡这些任务与个人创作,刚进院时她没有完全理顺,颇有些纠结。“现在慢慢反而能接受了。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画,包括中国古代的很多绘画,都是订单,设定了主题,但是完全不妨碍好的画脱颖而出。这个问题想通之后,我就觉得没问题了,有主题其实是个挑战,能画好那个画,就真的说明你的能力是很强的。”

石至莹对于走向市场的态度也相当积极。“市场这边,你会听到更多来自不同层面的人的反馈,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帮助。市场这一块和我们平时说的体制内确实很不一样,可以两边借鉴,对我来说很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