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33

促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26部门力推第三个“大气十条”

锤子财富2023-12-12 11:05:400
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量化指标最多,这是《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日前落地。《行动计划》明确要求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26个部门联合制定,于11月30日由国务院印发实施。

“这是国家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他说。

十八大以来,中国连续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煤源性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但空气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重污染仍然多发频发,产业结构偏重化工、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刘炳江说,目前,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还在路上,“尤其是气象问题,春天沙尘、夏天高温,冬天又有厄尔尼诺,对空气质量改善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确确实实进入了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1.6%,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3.7%。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同时,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了优化调整,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在重点任务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了九项重点,包括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加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多污染物减排,切实降低排放强度;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加强能力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落实各方责任,开展全民行动。

刘炳江对记者表示,《行动计划》传承延续了“大气十条”和三年蓝天保卫战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即“减煤、汰后、控车、治污和抑尘”五大路径。同时明确要大力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调整,“大家可以看到,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量化指标最多,这是《行动计划》的一大亮点。”

刘炳江解释说,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的年报显示,氮氧化物的排放,移动源是主要的贡献者。我国铁路运输货运量接近50亿吨,占比接近10%,而发达国家是40%,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交通领域的大气污染已到了全面治理时期。他说,未来几年的重点是货运结构调整、机动车清洁发展,非道路移动化将更加强化综合治理,成品油质量更加突出全链条监管。

在重点区域方面,以前,“大气十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包括47个城市。后来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共80个城市。而根据《行动计划》,扩大到82个城市。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调整得多一些,由原来‘2 26’城市调整‘2 36’城市。长三角南部的城市PM2.5基本都稳定达标,所以就剔除了。”刘炳江解释说,这是根据空气质量改善的现状,以及大气传输的特点来确定的。

未来几年,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任务艰巨。摄影/章轲

生态环境部监测发现,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及周边交界的地方,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城市,PM2.5浓度与原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几乎接近,都是45微克/立方米左右,成为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每次污染过程发生时,这些地区都是起点,北上京唐、南下苏杭。

“根据这个特点以及多年的监测观测、气象参数和科学研究成果,把这些地区纳入进来。”刘炳江说,对这些重点区域的城市,国家支持的力度要大一些,任务压得也要重一些,能够系统、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任何新建、改建、扩建涉煤项目,必须实行煤炭的等量或者减量替代。刘炳江对记者表示,未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新建的涉煤项目必须实行煤炭的等量或减量替代,“至于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外的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没有明确的法律上的要求。”

在回答记者有关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刘炳江表示,这十年我国GDP翻了一番,PM2.5下降57%。空气质量改善是明显的,GDP增长也是很好的,所以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

据生态环境部初步统计,大气污染治理直接和间接拉动投资大约4万亿元,带动GDP增长5万亿元。国家自主开发的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环保装备制造、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增加了非农业就业岗位300多万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