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研所狄刚:跨境应用中,数字人民币充分尊重相关货币当局的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场景下能为香港带来什麽价值?除了个人应用以外,未来数字人民币在港发展还会有哪些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香港金融科技周“香港数字人民币的跨境应用与展望”论坛上予以回应。
狄刚表示,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合作应用方面始终坚持“无损”、“合规”、“互通”三项原则,充分尊重各相关货币当局的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充分尊重各司法管辖域的技术和业务主权。
据了解,基于上述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就跨境合作开展了充分深入的研究,相关的产品或方案正在陆续落地过程中。

以内地与香港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项目为例。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可实现香港与内地支付服务的双向互通,提升两地居民跨境支付便利度,助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自2020年9月启动合作以来,已经先后开展了两个阶段的技术测试,实现了内地与香港居民在线下跨境消费和线上跨境电商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
在业务设计方面,狄刚介绍,为尊重香港居民和商户使用本地货币的习惯,体现“无损”原则,现已通过香港本地银行转接打通了数字人民币与香港“转数快”快速支付系统,支持数字人民币与香港账户体系互通,满足数字人民币兑换和商户结算需求。
在技术设计方面,狄刚称,数字人民币系统将技术标准进行了转换,进而兼容FPS的技术标准,通过使用FPS技术规范(FPS App-Call-App Specification)支持数字人民币APP拉起香港本地银行手机银行APP,这种技术设计避免了“转数快”系统和香港本地商业银行的额外改造,也体现了“无损”和“互通”原则。
实际上,在杭州亚运会期间,香港代表团就尝鲜了通过“转数快”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和实现随用随充,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数字人民币系统与香港“转数快”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人民币与港币两种货币间的即时兑换。
狄刚表示,未来,数研所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与香港金管局共同研究推进数字人民币系统与“转数快”在基础设施层面的对接,进一步提升跨境业务直通式处理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在他看来,双边跨境项目的推进,一方面能够深化内地与香港居民的交流,吸引内地游客前往香港旅游,促进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两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等金融科技手段持续完善和提升内地与香港间的跨境基础设施能力,畅通两地跨境资金流动通道,强化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狄刚还对一些市场误读进行了澄清。有观点认为,“零售场景”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只能用于小额支付,不能用于大额支付。狄刚称,区别批发和零售的标准并不是金额大小。实际上,除了双方均为金融机构的支付交易,其他各个主体之间的支付交易都属于零售,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为个人、企业、事业、政府单位的支付交易,都属于零售支付。
狄刚进一步指出,随着内地与香港数字人民币双边合作项目的推进,在不断拓宽个人应用的场景受理范围、提升个人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两地间的试点应用。
“前期,我们通过去企业实地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跨境支付通道单一、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表达了希望参与香港双边试点的诉求,使用数字人民币降低企业跨境支付成本。因此,可以在双边合作框架下,研究数字人民币在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的跨境支付应用。”狄刚说。
涨疯!日经225指数再创里程碑,多空或将短兵相接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的同时,本土投资者开始逢高离场。受益于风险偏好回归,市场预期日本央行将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等利好提振,日本股市延续强势。本周首个交易日,日经225指数时隔33年再次突破32000点关口。截至5日收盘,日经225指数今年的涨幅已经扩大至近25%,成为今年亚洲表现最好的股指,在全球主要市场范围内仅次于纳斯达克指数。在资金追逐的背后,市场分歧也在显现,多空双方的较量或一触即发。锤子财富2023-06-06 07:15:520000盒马“移山价”剑指山姆?两大巨头自有品牌之争渐浮水面
零售竞争的本质是商品竞争。“特惠移山价!鸡蛋19.9元30枚!原味麻薯14.9元12粒。”近日,不少用户收到了来自盒马的信息,打开盒马APP的用户随之发现,搜索“移山价”就会出现一大批优惠商品。锤子财富2023-08-12 18:59:160000巴黎奥运的中企金牌红利:细分领域的王者出手了
在巴黎,见证中国品牌与IP在国际顶级赛事中的活跃表现。“连着两三周了,天天都有媒体主动找到我们采访。”这让为巴黎奥运会无人机表演提供技术支持的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江晓彤有些惊喜。不仅是江晓彤,远在巴黎的上海红双喜市场部经理管亚松在做好赛事保障工作间隙,也忙着应对热情的媒体。锤子财富2024-07-30 23:29:210000效果显著!以工代赈已吸纳170余万名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
今年前三季度,各地通过在相关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已吸纳174万余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34.7亿元,人均增收1.3万元。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各地通过在相关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已吸纳174万余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234.7亿元,人均增收1.3万元,有效拓宽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和城乡就业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