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告泛海系及卢志强一审胜诉,近40亿欠款能否如期还上?
作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泛海集团”)子公司,民生银行与“兄弟系”企业的金钱纠葛一直备受关注。
10月9日晚间,民生银行披露了一份一审判决结果,主要内容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中央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该行北京分行偿还贷款本金30.46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
此时,距离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诉讼已经过去近9个月时间。这是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起因是武行中央公司借钱到期不还,泛海控股及卢志强提供担保,三者因此均成为被告对象。
一审胜诉
回顾来看,这笔借款发生在2020年3月,武汉中央公司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订了《固定资产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30.66亿元,截至今年1月起诉之际,尚欠本金30.46亿元。
该笔贷款的担保方式是武汉中央公司名下的五块土地抵押,以及泛海控股及卢志强保证担保。一审判决还要求:武汉中央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支付律师费;对于借款本息、罚息、复利及律师费等债务,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有权以武汉中央公司提供抵押的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泛海控股、卢志强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清偿上述债务后,二者有权向武汉中央公司追偿。
判决指出,如果相关方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此外,此次案件受理费1874.64万元,由武汉中央公司、泛海控股、卢志强负担1873.92万元(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由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负担7231.12元(已交纳);保全费5000元,由武汉中央公司、泛海控股、卢志强负担(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
不过,当时民生银行起诉针对的是两笔贷款,除此次判决的30.46亿元借款外,还有一笔更大金额(借款40亿元,尚欠本金39.72亿元)的案件,借款人为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武汉中心公司”),同样由泛海控股、卢志强担保,目前尚无结果。
民生银行称,本次公告涉及的诉讼进展不会对该行正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为7.6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2%,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15.39亿元,同比下降3.58%,归母净利润237.77亿元,同比下降3.49%。资产质量方面,该行6月末不良贷款总额为690.0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84亿元;不良贷款率1.57%,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6.85%,比上年末上升4.36个百分点。
能否还清?
据泛海控股披露,上述判决对应的利息约为6.13亿元;截至2023年2月8日的逾期罚息金额约为6724.66万元,以未付本金30.46亿元为基数,自2023年2月9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逾期罚息,按照年利率12.105%的标准计算;截至2023年2月8日的复利金额约为1280.69万元,以应付未付的利息与逾期罚息为基数,自2023年2月9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复利,按照年利率12.105%的标准计算。
这也意味着,仅这一笔借款纠纷,即使不考虑今年2月以来的情况,武汉中央公司至少需要拿出近40亿元的资金或资产。但根据泛海控股财报,武汉中央公司近年来盈利不佳,2021年、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别亏损64.25亿元、119.95亿元、14.43亿元,对应报告期末总资产分别为1122.18亿元、1034.33亿元、1024.67亿元,净资产为449.71亿元、329.20亿元、311.89亿元。
武汉中央公司和武汉中心公司,均为泛海控股控股子公司,后者又与民生银行同为泛海集团子公司。泛海集团由卢志强实际控制的通海控股有限公司控股,业务涵盖金融、房地产、科技、电力、战略投资等多个领域。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泛海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泛海控股约61%股份,持有民生银行4.12%股份,约18.03亿股。最新数据显示,泛海集团持有民生银行股份中,近100%处于质押状态,约95%被冻结。
对于案件影响,泛海控股称,本次诉讼对公司的影响有待于诉讼执行情况而定,公司将依据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判决执行情况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最终会计处理及影响金额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作为泛海集团旗下重要平台,目前泛海控股自身状况也不乐观,履行担保职责困难较大。今年4月,泛海控股被狮王资产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泛海控股进行重整,同时向北京市一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预重整。
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28日,泛海控股预重整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债权申报与审查、财产调查、审计与评估、重整投资洽商等工作均积极稳步开展,临时管理人正在组织和协调公司及各方持续完善公司预重整方案,并着力开展债权人沟通等工作。
2023年5月,因2022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值,加上2020年~2022年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泛海控股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披星戴帽”变更为“*ST泛海”。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泛海控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0.57亿元、149.23亿元、130.7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6.22亿元、-112.55亿元、-115.37亿元。
今年上半年,受诉讼判决计提利息、罚息或违约金及债务化解过程中产生的投资资产处置损失等因素影响,泛海控股报告期业绩继续出现大额亏损,归母净利润为-42.0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2.68亿元。截至上半年末,公司总资产为989.02亿元,归母净资产为-95.04亿元。
透视泛海控股营收构成,金融和地产各占半数左右,其中后者在境内的核心地产项目在武汉中央公司旗下。今年上半年,泛海控股金融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31亿元,占比57.05%,其中亚太财险实现营收26.89亿元,同比增长8.53%;民生信托实现营业收入0.28亿元,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公司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45亿元,占比42.72%。
国家发改委:以环境清理整治为先手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要重点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环境整治,补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垃圾污水治理、医疗废物和污水综合处置能力短板。7月17日,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0000中铁三局:网传我公司董事长郝刚图文纯属虚假,已报案
针对网传“中铁三局董事长搂女子逛街”一事,6月11日,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个别网民无中生有,借热点事件对董事长郝刚进行恶意中伤、造谣诽谤。针对网传“中铁三局董事长搂女子逛街”一事,6月11日,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个别网民无中生有,借热点事件对董事长郝刚进行恶意中伤、造谣诽谤。目前公司已在太原和成都两地报案。以下为声明全文:锤子财富2023-06-11 08:58:070000阿里发布最新财报:各业务交“成绩单”,蒋凡、万霖成为合伙人
2023年注定是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中充满标志性意义的一年。7月21日晚间,阿里巴巴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8686.87亿元,与2022财年的8530.62亿元相比增长2%;净利润为655.73亿元,与2022年财年的470.79亿元相比增长39%。锤子财富2023-07-22 06:52:490000《“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发布;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丨明日主题前瞻
机构表示,人工智能新一轮十年级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大幕已经拉开,短期调整并不影响产业的长期投资机会。①《“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发布建议关注海外布局充分的行业龙头公司0000苹果开发者大会举行在即 混合现实概念股走强 机构称苹果MR有望引领行业发展
截至发稿,双象股份涨停,虹软科技涨超15%,华如科技、中科创达、创维数字等股涨超5%。5月31日,混合现实概念股集体走强。截至发稿,双象股份涨停,虹软科技涨超15%,华如科技、中科创达、创维数字等股涨超5%。锤子财富2023-05-31 21:20: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