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把玩”的岩山科技:新老股东借控制权互换资产?
经历数年的营业收入滑坡后,沪上老牌互联网公司岩山科技(原名二三四五,002195.SZ)要将自己的轨道,切换到智能汽车领域的举动,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披露,该公司计划低价出售子公司上海二三四五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数据子公司”)100%股权,同时以至少18倍的高溢价增资收购Nullmax(Cayman)Limited(下称“纽劢开曼”)部分股权,而该标的尚无营业收入。
对于岩山科技的这一动作,投资者表示不解。此前,深交所对岩山科技下发的关注函提出十问。
第一财经注意到,岩山科技这桩资本运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初,即或岩山科技新控股股东进入之时。未来,岩山科技能否通过开展智能汽车、AI业务增厚业绩,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溢价19倍收购0收入AI公司
9月初,岩山科技披露的了拟实现战略转型的收购事项。此前,该公司已经多年没有过资本运作。
根据公告,岩山科技拟增资并收购纽劢开曼,上市公司的业务领域从互联网信息服务扩展到人工智能领域。岩山科技称。纽劢开曼专注于智 能驾驶技术,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感知技术、智能驾驶工程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各方签署的协议,岩山科技全资子公司上海瑞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丰智能科技”)拟按人民币19.8亿元的投前总估值、以自有资金人民币6.75亿元或等值美元的总金额对纽劢开曼进行增资,认购纽劢开曼合计3619.96万股B轮优先股,占增资后纽劢开曼26.12%的股权。这笔增资的溢价率约为19倍。
瑞丰智能科技完成增资的同时,与德赛西威(002920.SZ)等各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各方持有1813.01万股纽劢开曼的股份,占增资后13.08%股权。交易完成后,瑞丰智能合计持有的纽劢开曼表决权比例为50.2%。
公告显示,纽劢开曼的业务实体纽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纽劢科技”)于2017年1月成立,纽劢开曼2022年、2023年1~6月无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7525.59万元、-3712.99万元。
同时,叶可担任纽劢科技的董事;叶可及傅耀华控制的 Stonehill 及 Yanheng 为纽劢开曼的股东。意味着,本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深交所在关注函中向岩山科技提出,说明次收购的必要性、是否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以及评估增值率的合理性。
岩山科技一边高溢价买入零收入的标的资产,另一边拟出售大数据子公司100%股权,转让价格为10.94亿元,增值率仅11.57%。
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大数据子公司的在手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分别为6.98亿元、2.1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分别为1.12亿元、5257万元。
互换资产的游戏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这笔交易背后,实际是岩山科技新老股东之间的“游戏”。2023年1月,岩山科技进行了实际控人变更。
根据披露,截至1月9日,岩山科技尚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后,韩猛及其一致行动人张淑霞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上海岩合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上海岩合”)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叶可及傅耀华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韩猛退出上市公司的方式,是股权转让。今年1月8日,岩山科技公告称,韩猛、张淑霞通过协议转让,将公司的5.53亿股流通股(占总股本9.67%),转让给上海岩合,交易对价为20亿元,约3.61元/股。
今年6月1日,上海岩合完成支付全部20亿元股权转让价款,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叶可及傅耀华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新任控股股东禁入后,岩山科技股价十分活跃。发布上述公告后,1月9日~11日,岩山科技股价连拉三个涨停板,此后两个月内,岩山科技股价迭创阶段新高,于3月27日盘中创下年内最高价3.64元,较公告发布前股价累计上涨约70%。
然而,作为受让方,完成上述股权交易时,上海岩合甚至连财务报表都没有编制。深交所关注函质疑,上海岩合成立于2022年12月,注册资本20亿元,在尚未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取得公司控制权的原因及商业合理性。
岩山科技此次出售的大数据子公司100%股权的受让方,实际控制人正是韩猛。根据公告,上海瑞瑞连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瑞瑞连年”)是大数据子公司100%的受让方,其实控人韩猛过去十二个月内曾是岩山科技持股5%以上的股东,构成关联交易。瑞瑞连年的成立时间也很短,2023年7月才成立。
也就是说,韩猛转让岩山科技股权给新实控人,获得20亿元价款大半年后,新实控人低价出售子公司给韩猛,新实控人再增资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并进行收购。
这样的操作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本次出售全资子公司与前次控制权转让是否为一揽子交易?
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岩山科技的互联网主业收入持续萎缩。2020年以来,该公司营收一路下滑,2022年扣非净利润甚至亏损9.75亿元,主要系计提了12.86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2021年-2022年,岩山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下滑了23.93%、28.43%。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依然低迷,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2.45亿元,在营收中占比83.83%,但收入规模同比下降了12.98%。
岩山科技在公告中称,此次对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的布局系战略转型,纽劢科技核心团队人员徐雷曾先后任职于美国高通、特斯拉,具有超过10年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研发经验。同时,纽劢科技已与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面向量产的深度合作,获得了国内多家汽车厂商的定点量产项目。
除了智能汽车以外,2023 年 6 月,岩山科技还成立了控股子公司上海岩芯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AIGC垂类大模型的应用。
但岩山科技面临的考验是,一番资本运作之后,岩山科技能通过AI子公司获得多少收益,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前瞻2024医保国谈:“真创新”药品有望获得医保更多支持
医保能否在“50万不谈,30万不进”的这一规则之下,用创新支付的方式来解决一部分高价药物的费用比问题?今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下称国谈)比2023年提前了20余天。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称,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拟于10月27日—30日在北京开展。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首次正式对外官宣国谈的具体时间安排。0000北向资金净卖出40.72亿元 昆仑万维、北方华创等获加仓
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昆仑万维、北方华创、科大讯飞,分别获净买入5.31亿元、2.67亿元、2.43亿元。6月28日,北向资金净卖出40.7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25.83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4.89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昆仑万维、北方华创、科大讯飞,分别获净买入5.31亿元、2.67亿元、2.43亿元。锤子财富2023-06-28 18:00:030000大模型浪潮席卷金融业,保险机构也争相布局
大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对人的建模,可以通过行动完成一系列不特定的任务。在新一轮的AI发展浪潮中,大模型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保险业也开始争相拥抱这股浪潮。近日举行的中国太保科技开放日上,中国太保集团副总裁俞斌表示,中国太保正在开展保险领域大模型的建设应用,并以“数字劳动力”为突破口,探索保险领域可交易的数字化劳动力建设,提升生产力。0000陈吉宁分别会见美敦力全球董事长杰夫·马萨、百时美施贵宝首席执行官博科思
积极发挥自身专长和全球资源优势,在沪开展更多创新研发、临床合作,参与构建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助力更多创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今天(3月27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分别会见了美国美敦力公司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首席执行官博科思。0000北向资金今日净卖出76.19亿元 宁德时代、中国中免等获加仓
净卖出额居前三的是通威股份、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分别遭净卖出6亿元、5.41亿元、5.39亿元。4月21日,统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76.1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47.27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8.92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宁德时代、中国中免、北方华创,分别获净买入4.56亿元、3.18亿元、2.27亿元。锤子财富2023-04-21 18:10: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