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挺:稳经济最关键是牢牢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
当前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
讨论债务问题,首先还是要从经济开始讲起。经济好的时候,大家不会太在意债务问题;只有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债务才成为政府和大家关心的话题,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违约已经发生了。过去两年,境内违约主要是房企拖欠应付账款和延迟保交房,境内的有息债务违约还不算多,但在香港房地产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已经出现了大面积违约,近期又有所恶化。过去几个星期中,甚至一些非常优质的民营房企的美元债也暴跌了百分之八九十。有较多违约发生时,我们就会特别关注政府和央行的政策。
无论从高频数据,还是从近期的PMI、出口、房地产和二季度GDP等各种数据来看,我认为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是不小的。未来几个月的下行压力可能会更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暑假即将结束,也就意味着疫后的报复性消费反弹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二是房地产行业的巨幅调整会连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以及众多家庭,有可能会导致螺旋式下行的趋势。
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出口较弱,这主要是中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家因为通胀和加息导致经济走弱,加上疫后需求结构从商品转向服务造成的。下半年这个制约因素可能会更加明显。
二是地缘政治问题。今年地缘政治风险明显上升,已经从多个渠道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复苏,包括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和香港股市融资的下跌。这方面,短期内或许很难看到改善的迹象。
三是民营企业信心问题。过去两年对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有相关的冲击,增加了企业运营风险,由此可能也会导致民间投资的不足,也会对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产生一些影响。
最后是要尤其特别重视的房地产问题。房地产在下跌之前,贡献25%的GDP和38%的政府收入,这个行业的巨幅萎缩本身就对总需求带来巨大冲击,对上下游企业应付账款的违约和大幅削减房地产相关的税费又导致连锁反应,使得经济进入螺旋式下行,这个过程也会严重恶化我国的债务问题。讨论一揽子化债方案,我认为根本离不开对房地产的深度分析。房地产问题如何解决,软着落还是硬着陆,对化债工作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债务既不是毒药,也不是灵丹妙药,我们要理性客观看待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工业革命时代以来,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储蓄的累积形成规模化的投资。储蓄的有效使用,必然以股权或债权融资作为中介,金融中介的作用就是聚沙成塔、久期错配、筛选甄别以及监督跟进。因为股权投资涉及非常复杂的合约,储蓄转化成投资主要是靠债务融资而非股权融资。因此债务几乎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债务也显著增加了系统风险。
辜朝明先生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核心要义是如果因为资产泡沫破灭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企业行为将发生变化,其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生存最大化,借款意愿急剧下降,企业通过积极还款来修复其资产负债表。单个企业理性的还款行为,若变成大量企业的共同行动,则企业部门从原来的净借款方变成净储蓄方,当经济主体中缺乏借款方时,储蓄没有出路,不能转化为先前的投资需求,总需求就会下降,并造成连锁反应。辜朝明认为在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情形下,货币政策失去作用,也就是说出现了凯恩斯讲的流动性陷阱,此时政府应该作为最后借款人,加大财政支出,托住总需求,避免经济出现螺旋式的下行。
正确度量我国的债务增长
对我国债务,首先要看到我国在过去十几年的债务增长确实是不低的。过去几年中,我和同行的交流和辩论中发现,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在2008年以后债务增长不快,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太低,雷曼危机之后政府过早退出刺激政策,导致GDP增速不断走低,本来GDP增速是可以长时间维持在8%左右的。
但如果更加严谨地去度量我国的债务和赤字,就会看到我国整体债务增速是不低的,政府赤字也是很高的,尤其是在2008年雷曼危机以后。不少经济学家之所以认为2015~2018年中国债务增长不快,实际上是被一些数字所迷惑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已经没有财政空间去刺激经济,而是要客观看到整体债务负担并不低,要珍惜宽松财政的空间。
这里要特别讨论一下中央政府债务规模。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我国中央政府的债务特别低,因此政策空间还特别大。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但要审慎对待表观的数据,尤其是在做国际比较的时候。比如说,中国庞大的政策性银行的债务算谁的?国家铁路总公司的债务呢?国家铁路总公司这样的机构,只是把牌子从中央政府的部委变成了公司,是否就可以从此归类为公司债务?还有,央行过去十几年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财政功能,比如2015~2018年的货币化棚改,规模达3.6万亿元,这是不是中央政府债务呢?央行现在有一批结构化的工具,使得其财政功能还在不断上升。另外,地方政府债务中,全国人大批准的那部分,总共37万亿元左右,有中央政府信用的背书,实际上也可归为中央政府债务。总之我们要看到,中央政府的实际债务远不止表面的27万亿元。
再说到地方政府债务,其实主要是其平台的债务,这也是一揽子化债工作的核心。对于其规模,各种估计都有,50万亿元算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
那么中央财政支出在稳增长和化债方面能起什么样的作用?我和辜朝明先生略有不同的看法。我和辜先生在6月初详细聊过一次。当时我就跟他讲,他的政策建议在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任何问题,我完全赞成,但是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
第一,这轮房地产行业的大幅调整中,中国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肯定受到了损害,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是远远小于日本当时的受损程度。当时日本不仅仅是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掉了百分之八十多,股市也掉了百分之八十多。而最近这两年,中国股市虽然不争气,但总体下跌幅度还是有限的,尤其是主板。房地产方面,小城市跌幅大一些,大城市的房价下跌幅度也还是有限的。
第二,资产负债表受损的实体类别不一样。中国资产负债表受损的实体主要是三类:一是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因为有土地的收储;二是房地产开发商,过去几年买了不少土地,尤其是在低线城市;三是居民,尤其是房价下跌幅度较大的低线城市居民。和日本不同,在我国地方政府平台和房地产以外的企业并没有深度卷入房地产泡沫中,尤其是我国工业土地价格是非常便宜而且稳定的,因而除了和房地产直接牵连的企业之外,制造业企业总的来说并没有直接参与房地产的泡沫,这跟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是完全是不一样的。
第三,很多在上世纪90年代资产负债表受损的日本企业在国际上有相当高的竞争力。这些日本公司正因为赚了钱,才有可能有钱去还债,去修复资产负债表。而中国面临资产负债表问题的企业中,地方政府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去还钱,房地产企业或许有意愿,但几乎没有能力还钱。如果说居民有意愿提前偿还房贷,也不是因为要修复资产负债表,而是因为种种原因,存量贷款利率太高,而市场投资收益率又太低,所以有动力提前还贷。
这些表面差别背后还有更深层次差异。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已经高度发达,人均GDP比美国还高,城市化基本完成,也没有严重的地缘政治问题。虽然日本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中有些落后,但很多企业还是有很高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个背景,使得日本中央政府在大幅增加财政支出时,没有对民间支出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也没有带来因为资源错配而导致的严重后遗症,但在中国要特别留意挤出效应和后遗症。
中国是个大国,区域和人口远超日本,所以中央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的时候,必须面临如何在区域间分配资金的问题。2015~2018年的货币化棚改实质上就是大幅度扩大了财政支出,当时确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拉动了经济,但因为资金配置和人口流动及城市化应有的方向相悖,也导致了现在面临的众多问题,包括房地产和地方债务的问题,这中间有些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政策建议
第一,止血。应对螺旋式下降风险,一定要及时止血,中央政府、央行要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无论是对出问题的金融机构,还是那些已经有很强金融属性、负债巨大的开发商,要适时介入,尤其是要承担保交房的任务。从法理上来讲,作为预售资格和预售款管理的监管机构,政府对开发商交房是承担一定责任的。从增加中央政府支出的角度来看,把资金用到保交房方面,既能够托住总需求,又能托住民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还能够保障社会稳定,可谓是一石三鸟。目前,2000亿元的央行再贷款额度只用了一个零头,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其中的瓶颈问题。
第二,输氧。保障地方政府的基本运作,加快摸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本付息情况,及时纾困,同时加强约束机制,确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出现大面积违约事件。
第三,激活。加速已开工的基建工程,特别是跨区域的重点工程。保障和加速人口净流入重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这些建设不是浪费国家资源。
第四,抓住“牛鼻子”——最关键的是牢牢抓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是走老路,但要激活房地产业未必要走老路。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过去几轮危机中,房地产都是复苏的发动机。2016年下半年,银行新增贷款一度超过50%是房地产行业的,而今年一季度仅有6%。没有房地产的复苏,中国经济的企稳复苏是非常困难的。一些观点认为,房地产维持L形走势——下滑后稳住就行,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房地产这个庞大产业板块的复杂性。过去两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活跃程度和对各方面的贡献下降了将近一半,仅仅依靠自然稳定实现L形是不现实的。一定要有政策的干预,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多个产业陷入螺旋式下滑。
第五,消费刺激政策。现在有不少学者说中央政府应该给大家发钱,但如果钱的总量是有限的,该给谁发呢?我认为政府过去欠的最多的一笔钱,就是给农民的钱,尤其是农民养老的钱。我估算了一下,我国大概有1.7亿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他们的平均退休金大概每月不到150元,我认为这个群体是最应该被补助的。
最后说说化债问题。以我国目前的整体债务水平和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来看,化解地方政府的隐形存量债务是有能力的;化债的关键不是存量债务,而是在化债过程中重建一个新的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的总量控制机制。因此,我认为化债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跟城市化及房地产关联起来。
在探索建立新机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让经济活起来,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债务在地区间的分布。其实过去十年化债工作也做了不少,结果地方政府的债务杠杆还是越来越高,而且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区域错配情况,经济落后地区的债务总量增速和债务杠杆上升速度远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偿债能力进一步恶化。
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确实有必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松绑,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包括资金和土地资源的配置。过去若干年,在资金上因为货币化棚改增加了不少中央计划的成分,又因为软预算约束,缺乏市场的监督惩罚机制,导致了不小的资金错配问题。化债的实质,就是要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城市用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配置也要尽量根据人口流动和其他经济指标来制定,尽量让市场参与。其实中国城市化的空间布局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过去若干年因为种种原因,资源确实是在向较小城市倾斜,城市集中度不够,建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力度不够。我们应该从发达国家看到普遍经验,城市化和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必然趋势,而且大城市确实具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利于科研研发。具体说来,我认为城市的住宅、商业和公共建设用地的供给数量应该和就业、户籍人口或者参加社保人数等指标紧密挂钩。考虑到城市的规模效应,挂钩的模式可适当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倾斜,加大这些城市的住宅用地供应。这样给定一个放松的预期和增加土地的预期,房价未必失控,解决房价问题最终还是要靠供给。这个做法也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最终有利于化解地方债务。
最后一个维度的松绑,就是大幅度放松限价、限购和限售等房地产调控措施。在松绑的过程中,中央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应该适度向户籍人口数量增加较快的城市倾斜,以鼓励城市开放户籍,尤其是用来帮助农民工落户和新的大学生落户。涉及棚改、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中央财政资金也最好与人口流入和户籍人口增加等指标挂钩。
(作者系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本文系陆挺在新经济学家智库债务大辩论(第二期)的发言实录,原文刊载于微信公众号“New Economist”。
机构今日买入这9股,抛售国联证券2.50亿元丨龙虎榜
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方正证券、永鼎股份、首创证券,净买入金额分别是2.76亿元、4641万元、3552万元。盘后数据显示,8月3日龙虎榜中,共28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9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19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方正证券、永鼎股份、首创证券,净买入金额分别是2.76亿元、4641万元、3552万元。锤子财富2023-08-03 17:49:030000长城实名举报比亚迪的焦点:高压油箱到底是个啥?
国六排放倒逼下的技术方案。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长城汽车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隔空回应,长城汽车所说的测试车辆是由长城汽车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测试车辆并不满足测试条件,因此检测报告无效,不能以此作为举报依据。0000纤纳光电:十年钙钛矿,八年无人区
“给钙钛矿一些时间,肯定可以给行业带来变化”2013年,钙钛矿电池入选《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十大突破”,被称为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自此,钙钛矿电池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其效率提升快、制备工艺简单、发展潜力较大的特性逐渐被产业界熟知。锤子财富2023-12-07 15:20:460003中企数字化转型维度单一,这份报告给出五个建议
仅2%的受访企业通过打造数字核心能力重塑各业务和各职能,致力开创竞争新前沿,成为企业变革道路上的“重塑者”。从原先主要围绕技术的数字化转型,到近两年数字化程度稳步上升,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中企的数字化转型正在环境的变化中快速调整,也呈现出不足和新的需求与趋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