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碳排来自于供应链,我国医药企业低碳转型之路该怎么走
近年来,头部跨国药企已开始低碳转型,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认为可持续发展包含潜在的增长机会,但业界认为,中国企业在减少医疗健康行业的碳足迹方面依然处在早期计划阶段。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能源转型高级项目经理唐伟珉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7月初,全球总共有5521家企业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这其中包含来自医药行业的120家,而中国大陆的医药企业仅有10家。
SBTi是一项全球倡议,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与《巴黎协定》中控制全球温度升幅远低于2°C目标一致的碳减排目标。目前,参与企业已超过全球企业市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加入SBTi是中国企业减碳标准获国际认可的一个重要指标。
“10家”意味着什么?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1-2月全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到了9341家。而截至2021年,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已达563家。
这一较大的数据落差所折射出的,是中国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在碳减排意识和能力上的不足。“目前,在世界五百强中有32家医药企业,其中已有20家设定了科学碳目标。”德勤中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院长谢安告诉记者。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会产生多少碳排?当ESG、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中国上市药企碳减排步伐为何仍然较慢?与大型药企相比,中小药企有意愿和能力降碳吗?
制药企业九成碳排来自于供应链
一直以来,生物制药都未曾被贴上高耗能产业的标签。然而,随着全球药品需求增多和新药的不断上市,一粒药背后所牵引出的能耗问题,却不容小觑。
根据全球科技咨询公司凯捷(Capgemini)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大型制药公司,如赛诺菲、葛兰素史克或强生,每年的能源消耗超过3太瓦时(平均每10美元销售额的比率为0.7-1.0千瓦时)。
能源消耗在一些制药环节是无法削减的。前述研报称,为了符合法规并对患者完全安全,制药生产需要在流程的每一步上对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水平进行持续、严格的控制和监测。因此,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通常估计占总能源使用量的 50% 以上。此外,作为灭菌方案的关键部分,蒸汽和水净化过程也需要大量的能量。
随着全球健康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论坛官网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迄今,全球约4%~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卫生保健部门(包括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
不过,多名受访业界人士认为,生物医药并非高耗能产业,制药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比例也不算大。除了前述由于规模效应而导致的碳排问题,生物医药行业最值得关注也较容易被忽视的碳排问题在供应链上。
“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减碳有所不同,药企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占比不到10%,剩下90%以上来自于供应链、价值链环节。”阿斯利康合规鉴证中国负责人陈仲杰告诉记者。
他认为,对于前10%左右的碳排放,药企和其他企业减碳路径没有太大差异,即通过使用清洁能源、购买绿证以及企业内部合规管理等;而对于后90%的碳排放,药企须要尽可能地发挥价值链中的杠杆作用,推动上下游协同降碳。
唐伟珉对此表示认同。唐伟珉解释称,企业减碳主要有三个范围的碳排放考虑因素。其中,范围一是公司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直接燃烧产生的碳排放;范围二是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力或蒸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是其供应链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采购物品的上游排放、开采和生产采购的原料等。
聚焦在生物医药上,唐伟珉说,作为一个高价值、高技术和管理精细化的行业,企业在范围一、二上产生和浪费的碳排少。换言之,如果制药企业单打独斗地降碳,即便在提升能效和使用新能源上做出大量投入,甚至达到了50%的减碳目标,那也只可能是不到10%碳排放总量中的50%。
“从全球设置科学碳目标的企业来看,如果范围三排放量占范围一、二、三总排放量的40%以上,公司必须制定‘具有雄心’的范围三减排目标并覆盖范围三整体排放的至少2/3。迄今16%的SBTi企业设置了让供应商承诺科学碳目标。”唐伟珉表示。
在谢安看来,供应链环节上的减碳压力,或将反过来对中国医药企业加速低碳转型进程。
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角度,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已提出医药工业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低碳循环发展;另一方面,随着ESG概念的发展和深化,药企对全球供应链管理愈加重视,除企业的药品生产工艺本身外,对供应链的环保要求也将成为未来绿色产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ESG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度正不断提高。
此外,谢安还认为,由于医药行业上游包含重排放行业,后者对气候变化和监管标准提高的敏感度更高。为了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转型风险,医药企业也需要进一步量化全价值链上的碳排放问题对于自身业务和财务的影响。
跨国药企和中小企业的差距会拉大吗?
既然生物医药企业的碳排问题主要由供应链所致,而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同,那么,在双碳目标重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过程中,中小药企与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的差距会拉大吗?
根据谢安观察,在减碳进程中,大型企业和国际企业有其先发优势和影响力优势。中小企业在意识、减碳技术能力等方面确实较先进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中小企业盈利空间有限,他们短期在供应链减碳上投入意愿可能不足。其次,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碳排放数据管理还比较粗放,缺乏对于碳排放构成的清晰认识。作为这类企业而言,核心要做的就是通过碳盘查摸底识别主要排放源并采取有针对性减排措施。”谢安说。
为了弥补这部分差距,谢安表示,需要借助外力。
“从环保监管流程上来看,我国目前有项目环评、清洁生产、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披露等监管手段,能够监督和指导各药企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很多大型企业在减碳、脱碳时,往往采用的是一些先进技术,如果通过一些创投机构或者行业头部企业赋能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加快减碳步伐。”谢安说。
唐伟珉分析表示,大小企业在供应链减排环节上各有优劣势。大企业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和采用国内外在减碳方面的前沿政策和技术。但由于体量大、能耗原因复杂、需要权衡和协调的内容更多,其减碳也无法一蹴而就;而小企业在能耗管理上或存在先天劣势,但掉头也比较容易,甚至有可能弯道超车。
整体而言,谢安表示,目前无论规模大小,中国药企的减碳进程仍慢于国际领先水平。这背后,既有行业原因,也有能源供给侧和绿色评估机制方面的原因。
他表示,从行业来看,医药企业供应商数量众多,数据获取难度大,企业对单一供应商的影响力有限,这让药企的供应商自主接受并设定减排目标存在一定挑战;从能源供给侧来看,对于包括药企在内的一些行业企业,自身减排方式主要依靠绿色电力。目前电力市场正在发展,交易规模和交易范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绿电可得性仍有一定限制;从评价体系来看,目前中国药企整体的ESG评级在逐步提升的同时,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尤其是在把环境范畴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首要议题,还处于意识提升阶段。
谋求向AI转型,思科新财年首份季报环比增长
北京时间11月14日,思科(CSCO.O)发布新财年的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的营收138.41亿美元,环比上升1.45%,同比减少6%。净利润27.11亿美元,环比上升25%,同比下降25%。北京时间11月14日,思科(CSCO.O)发布新财年的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的营收138.41亿美元,环比上升1.45%,同比减少6%。净利润27.11亿美元,环比上升25%,同比下降25%。锤子财富2024-11-17 02:41:030000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武汉开幕,现场签约超千亿元
签约项目103个,签约金额1080.98亿元。5月26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武汉开幕,全国1100多家民营企业、1700余名民营企业家共商合作发展新路径。锤子财富2023-05-26 16:21:17000010月LPR为何“按兵不动”?未来还有下调空间吗?丨火线解读
机构认为,在年内已进行两次降息、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且近期汇率承压的环境下,短期内政策利率持稳,10月MLF实现“量增价平”续作,也使得本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10月20日,央行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维持不变。10月LPR利率不变锤子财富2023-10-20 12:35:020000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暑期档电影票房破90亿丨明日主题前瞻
机构认为,节能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有望维持高景气度,建议积极把握节能环保及再生资源板块的投资机遇。①我国首次系统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1日发布,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0000寒假将至,四部门发文抵制违规校外培训 打击三大“黑竞赛”
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规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违规培训逃避监管,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安全管理更是隐患重重,危及学生及家长人身、财产安全,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共同抵制违规培训和各种形式的诱导、广告,以免上当受骗。锤子财富2024-01-11 19:30: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