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产能驱动“弯道超车”,无锡光伏产业大扩张|“20年•20城”一线调研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五百多个制造业小类中,今天极少行业受到的关注度可比肩光伏。本世纪初以来,几轮技术迭代、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使之成为成本下降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让风口上的企业不敢放慢脚步。
在不同地域,光伏的“造富”神话轮转。尚德施正荣、汉能李河君都曾登顶中国首富。英利苗连生曾是河北首富,赛维彭小峰更是在32岁时便成为江西首富。而现在,更为人熟知的是四川的通威集团、常州的天合光能等。
无锡,是中国光伏发展史中绕不过去的地方。它曾经和尚德的名字深度绑定在一起,成为中国光伏的发源地,组件产能一度占到全国的1/4,但现在,无锡的光伏组件产能不到全国的10%,且缺乏行业龙头企业。
当前的光伏产业,一面是产能过剩风雨欲来,一面是迭代更新加快,不同技术路线狭路相逢,深刻经历了光伏产能过剩冲击的无锡,又将如何把握行业周期转变的时间窗口,实现光伏产业的再度做强?
尚德往事
提起无锡的光伏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尚德,这座城市与光伏的缘分绕不开这家名冠一时的企业。
2000年,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的施正荣决心归国创业。彼时,澳大利亚对太阳能只是停留在研发层面,产业化停滞不前,于是施正荣把目光投向了还是“光伏荒漠”的中国市场。
当时的无锡市政府也在探索“硅谷模式”,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基金,扶持起拉动本地经济起飞的高科技企业,两方一拍即合。
随着无锡尚德冲进全球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前三强,并于2005年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一举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也带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统计,从2000年前后至2012年“双反”发生的这十年,是中国光伏起步的十年,也是中国光伏逐步完成国产化的十年。在这段时间里,无锡的光伏专利技术被引用超38000次,技术外溢至国内每一个省份,共计376个设市城市,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覆盖率接近90%。
不过,隐患也早已埋藏: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核心技术没握在手上。汹涌而来的欧美“双反”调查使得“三头在外”的问题暴露无遗,历经曲折和震荡,2013年无锡尚德宣告破产重整。
当地多位熟悉产业规划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巨星陨落”一定程度上使得当地政府对于光伏产业的支持更为谨慎。最直接的体现是,无锡市“十二五” “十三五”期间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里,重点支持光伏发展的政策表述大量消失了。
但是,尚德等一批企业对于无锡乃至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却持续着。
无锡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朱刚告诉第一财经,至今无锡的“光伏圈”仍保留着每年一届足球赛、篮球赛的传统,也还保持着每周踢一场足球、打一场篮球的习惯。一同上场的,许多是十几年前他在无锡尚德的老同事、老朋友。“如果衡量某个区域光伏产业凝聚力的指标里,有一项是当地能否定期组织文体赛事和交流会,无锡应该能拿第一。”
在朱刚看来,近十年间光伏企业依然在无锡“野蛮生长”,得益于当地完备的产业链和人才积累,体现了高度的市场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尚德鼎盛时期,周边的配套企业就有100多家,无锡光伏从业人员最多时,曾超过10万人。虽然尚德破产重整了,但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很多企业和高端人才都留了下来,他们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统计显示,以2013年为节点,对比无锡光伏企业在不同产链环节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近十年新成立的企业在上游技术研发、设备原料,以及下游太阳能产品等环节的占比显著提高。这表明,无锡光伏产业新生力量正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从附加值较低的中游组件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值环节延伸。
统计还显示,与长三角周边地市相比,无锡市光伏产业的科技型企业规模呈强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初,无锡市累计有417家光伏科技型企业,近二十年的企业数量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企业规模在长三角仅次于苏州,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朱刚也感受到了这两年当地政府的积极态度:光伏产业地位正在逐步提升。2021年出台的《无锡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关键词“光伏”出现了十四次。该文件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是被重点列入的六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今年5月发布的《无锡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更有力度地加强集群内部产业的协作配套,提振无锡新能源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但在周边城市和其他光伏产业大市的竞争中,无锡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以先进产能驱动“弯道超车”
在新一轮光伏领域N型TOPCon、异质结(HJT)以及钙钛矿电池和组件扩产浪潮中,无锡尚没有形成大规模产能。据无锡日报,截至2022年度底,N型TOPCon电池产能仅有2GW,远低于省内其他城市产能水平。
国内光伏扩产凶猛的背景下,无锡逐渐意识到扩大先进产能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以抓住发展时机。今年一季度以来,无锡市签约、开工的多个光伏产业项目,均是在异质结和钙钛矿领域的布局。
1月25日,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投资57亿元重点建设华晟异质结光伏产业园。4月12日,总投资30亿元的极电光能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在锡山区开工。该项目是一次“追加”,2022年底极电光能已经在锡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150M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该产线将在今年逐步释放产能。
为何选择在众多技术路线中,押注异质结和钙钛矿?
华晟新能源高级副总裁徐昕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异质结技术早期由日本三洋公司进行实验室阶段到量产阶段的转化,由于其核心专利的保护,异质结技术一直未得到有效的发展。2011年左右,异质结核心专利保护解禁,国内外纷纷研究起异质结技术并试图将其量产和规模化,华晟就是其中的一员。
光伏的发电成本高度依赖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研究显示,转换效率每提升1%,发电成本可降低7%,但目前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出现瓶颈。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P型PER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3.2%,世界效率纪录为24.06%,已接近24.5%的理论天花板。而N型电池2022年量产平均效率均已超24.5%,华晟新能源G12-15BB电池量产效率达25.2%。目前新技术的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有TOPCon、异质结、IBC等。
“异质结的两个优势非常突出:一是转换效率高,二是制备过程低碳友好。由于异质结的工艺流程短、低碳足迹,因此相对其他技术,制备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和负担也会明显降低,这也非常关键。” 徐昕说。
与此同时,行业对于TOPCon和异质结“狭路相逢”谁将胜出的讨论不绝于耳。徐昕认为,如果说从PERC到TOPCon,只是在一种范式内实现“量”的变化,那异质结电池技术,包括未来和钙钛矿的进一步结合,则正在打破现有的光电转化范式牢笼,是颠覆式的创新。
在这一设定下,众多主力光伏组件企业的表现略显保守,常规的做法是通过改造传统产能扩建TOPCon项目,而非直接选择异质结。这种做法的背后,财务成本和收益是一个关键因素。
华金证券研报显示,目前TOPCon组件相比PERC组件享有0.095元/W溢价,在此基础上测算,TOPCon电池端预计实现1亿元/GW盈利,远超过异质结电池约0.56亿元/GW盈利水平。TOPCon电池在N型电池中量产性价比最高,头部企业多选择以TOPCon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
徐昕表示,目前行业主流的厂商改造传统产线为TOPCon,计算的投资回报周期约为三年,即三年内能收回投资成本,为现有的PERC“续命”。三年以后,随着异质结进一步降本,届时光伏产品市场有望成为异质结电池的“天下”。
“目前华晟的异质结和PERC组件相比还有0.1元/W到0.2元/W的成本差距。为此,我们采取了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硅棒切片、电池、组件等环节均有布局,这样产品能够进一步降本增效。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的第三、四季度,让异质结和PERC的成本在组件端打平,再结合异质结产品双面率高、温度衰减更弱等优势,这样竞争力就能充分体现。现在的降本路径已经很明确了,所以我们有信心能达成。”徐昕称。
另一种“明星路线”是钙钛矿电池,包括纯钙钛矿电池和钙钛矿叠层电池两种类型。异质结目前被公认是与钙钛矿组成叠层电池的“最佳拍档”。
极电光能副总裁姜伟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钙钛矿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极限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两者是市场普遍看好钙钛矿电池的核心原因。
券商研报显示,钙钛矿仅用了14年就将实验室效率提升到26%,而晶硅电池用了接近70年才提升到26.8%。同时,单结钙钛矿电池理论效率33%大于晶硅电池的29.4%,钙钛矿/异质结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已来到33.7%。
更低的成本则体现在产业链短、原材料成本低且纯度要求低、能耗低等方面。例如,单晶硅太阳能级纯度要求在99.9999%,而钙钛矿太阳能级只需99%以上即可,大幅降低了对原料纯度的要求和原料提纯的成本。从能耗角度看,单晶硅料制备最高温度需要1700℃,钙钛矿材料制备仅仅需要150℃。
投资方面,以1GW产能投资来对比,晶硅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全部加起来,需要大约9亿~10亿元的投资规模,而钙钛矿1GW的产能投资,在达到一定成熟度后,约为5亿元,是晶硅的一半。
目前国内已有3条百兆瓦级单结钙钛矿产线投产,预计2023年开工产能约1~2GW。其中,极电光能去年底在无锡投产了全球最大150MW钙钛矿光伏产线,今年4月再度选择无锡加码投资建设全球首条1GW钙钛矿光伏生产线及研发创新中心、总部大楼。
规模化将带来巨大的降本优势。姜伟龙表示,目前晶硅电池的销售价格约为1.3~1.4元/W,极限成本约为1.1~1.2元/W,但是GW级产能下,钙钛矿电池组件成本可降至0.8元/W,约为晶硅极限成本的60%~70%,且有进一步下探空间,未来有望降至0.6元/W。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TOPCon、异质结还是钙钛矿,一连串的扩产动作下,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不断提高,产能过剩的隐忧与日俱增。过去的二十年间,类似的情况数次上演,过剩后的优胜劣汰时常伴随着一片哀鸿。
姜伟龙认为,光伏制造产能过剩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未来两年内将完成行业洗牌和N型取代P型的技术迭代,部分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出局。两年之后,也正是钙钛矿组件实现GW级量产并开始大批量进入市场的时间。
如何与晶硅企业成熟完善的市场渠道竞争,姜伟龙对此持乐观态度,“钙钛矿的市场规模取决于技术本身”。在他看来,光伏是一个缺乏品牌忠诚度的工业品市场,性能和价格决定了应用侧的收益率,电站项目收益率和度电成本决定了用户的选择。因此,晶硅光伏现阶段的过剩并不成为钙钛矿厂商的关切,钙钛矿企业当前还是聚焦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推进,聚焦于钙钛矿产品持续降本增效。“当钙钛矿在效率、寿命和价格等方面综合形成明显优势以后,市场份额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无锡“追光”
“为何选择这里”,多家落地无锡设厂的企业都提到了这里完备的产业链和人才配套,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但是,缺乏作为“链主”的龙头企业也限制了本土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
徐昕表示,华晟的总部设在安徽宣城,外地拥有大理、无锡、合肥三大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投产异质结电池产能将超过12GW,加上2.7GW的原有产能,到2023年总产能将达15GW左右。高速扩产的背后,既有企业自身降本提质的需求,也是对于龙头企业下场前的防守。“在大厂意识到该做异质结的时候,我们希望华晟的产能规模能达到40GW到50GW,这是一道安全线。”
华晟的防守不无道理。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许多龙头企业都在建立新路线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异质结是其中的热门路线,“把脚放在油门上”。当某家厂商验证了其成本竞争优势时,单个龙头企业“踩油门”布局的规模可能短时间内达到几十GW。到时,产品迭代的速度或许如同PERC技术取代BSF,一两年即可完成。
在各大厂商出于不同的原因纷纷扩产的同时,许多城市也将其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无锡多位光伏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给土地、给税收优惠、给产业基金,这些操作一度是部分地区招商的“标配”,争夺相当激烈。而无锡地处长三角腹地,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电价相较四川等水电大省偏高,因此在先天资源上存在一定劣势。
“当时很多地方都抛来了绣球,但我们还是选择了无锡。一方面,无锡市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专业成熟,响应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这是非常打动我们的理由。”徐昕表示,除此以外,当地的产业配套也很完整,无论材料还是设备供应商,都能在附近找到合适的,能降低沟通运输等成本。同时,本地的文化氛围好,半导体等高层次人才聚集,而光伏产业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才稀缺。
极电选择无锡的理由与之类似。姜伟龙告诉记者,不同于晶硅庞大漫长的产业链,钙钛矿的产业链比较短,主链条在一个工厂就能完成。对于钙钛矿工厂而言,采购进厂的原材料是大宗的化工原料,出厂的是可以装到电站上的钙钛矿光伏组件。其中,制造装备以及涵盖原材料、靶材等在内的辅链均需要外部采购,他几乎都能在当地找到供应商。最关键的是,钙钛矿还处于产业化技术开发阶段,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无锡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人才政策对于高端人才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先导智能是当地光伏设备商的代表企业,先导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先导智能最早给电容器产线提供设备,2008年尚德等一批企业缺乏自动化设备,先导智能由此切入锂电和光伏领域。2021年左右,光伏产业冒出了迭代升级的苗头,该公司着力研发TOPCon技术的工艺设备,此后各大厂商的TOPCon扩产潮证明了这一判断的准确性。目前,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其他光伏技术路线对应设备的前瞻性研发。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设备龙头企业,先导智能是无锡吸引先进产能布局的一张名片。在该负责人看来,其他地方想要“复制”一家这样的企业并不容易。设备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产品,同时供应链也是设备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依托长三角的地理优势,先导智能与数千家供应链企业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目前,先导智能是业内唯一一家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整线设备服务商,这意味着在交付、成本和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锂电的更新迭代是渐进性的,也许未来十年锂电在现有的框架上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光伏产品的迭代是颠覆性的,现在的TOPCon和PERC还有一些衔接,但是异质结和钙钛矿是彻底的改变。对于光伏厂商和设备商来说,这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新需求。”该负责人分析说。
根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统计,“组件” “封装” “夹具”等关键词在无锡的光伏领域专利中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无锡在光伏产业中游环节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朱刚介绍,在晶硅光伏产业链中,组件环节是终端产品,是电池片、胶膜、光伏玻璃、边框、接线盒等多个部件的集合,周边配套需求较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作为光伏资源集聚高地,无锡在产业链集群完整度、市场化品牌竞争力、上市公司数量、高端人才、第三方平台机构等资源方面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基础要素。
他同时提醒,“光伏产业还需要一个千亿级乃至更强实力的行业‘链主’来引领”。“链主”是产业链上的“火车头”,具备链接某一产业上中下游的核心凝聚力,是整个产业发展中具有带动作用的企业。目前无锡的光伏企业中,尚缺类似通威、隆基、协鑫这样的龙头企业,单个企业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还不够。
2022年,无锡市171家规上新能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50.72亿元、同比增长24.16%。其中,光伏规上企业96家,营业收入1014.56亿元、同比增长47.16%。
今年4月26日,无锡新能源商会联合无锡国联新创私募投资发起成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无锡新能源产业投资发展基金,用于准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和新能源优质资产项目投资,力争在3年内助推2家以上本土新能源企业成功上市。
根据无锡“十四五”时期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目标,光伏产业是无锡10条卓越产业链之一,接下来将聚焦硅片生产、晶硅电池制造、光伏发电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及光伏制造设备,做强光伏装备、组件、逆变器等优势产品,加快N型TOPCon、异质结(HJT)晶硅电池和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发,加快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对产业的支撑。
“光伏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周期性行业,产品、技术、价格、品牌、人才、商业模式等产业要素瞬息万变,每过几年都要经历一轮残酷的洗牌和资源整合,传统企业不断地革新和上下游扩张,外部资本和跨界势力也不断入局,行业始终处于风云变幻和优胜劣汰格局之中。但是,在这样的冲击和夹缝中,无锡的很多企业一直活到了现在。我们希望组织协调各方资源优势,发挥无锡地方资源优势和各类行业平台作用,助力企业不仅扛住行业巨变,还能发展得更好。”朱刚说。
买方卖方激辩,机构正在丧失A股定价权?
ETF投资者还是明星基金经理业绩不佳、规模缩水,“基金经理正在逐渐丧失定价权”的言论在近期流传甚广。2.5折的通策医疗、3折的中国中免、3折的恩捷股份、3.5折融捷股份、4折的天合光能、4折的隆基绿能、4折的药明康德。这些遭遇腰斩、脚踝斩的基金重仓股,曾经涨得有多高,如今就跌得有多狠。0000机构报告:成都一季度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环比降约3成
“甲级办公楼带看量明显恢复,周均频率同比上涨约1-2倍。尽管当季市场数据并未呈现,但预计全年成交仍可期待。”4月14日,仲量联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成都商业及物流地产市场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甲级办公楼市场,本季度发生大面积退租,新租表现较弱,净吸纳量仍处低位,甲级市场持续承压,租金保持下行。0000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迎来爆发期;四部门部署安排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丨明日主题前瞻
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迎来爆发期;四部门部署安排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我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发布。①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迎来爆发期,相关公司业绩拐点亦渐行渐近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持续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持续提升,药品研发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我国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迎来爆发期。0000药明康德再发澄清公告,股价跌停后反弹,美生物安全立法尚待参议院审议通过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国会网站发现,这项立法提案目前仍然处于“introduced”状态,尚未获得参议院审议通过。2月4日,药明康德再度发布澄清公告称:“作为一家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均设有运营基地的全球公司,药明康德提供多种一体化研发和生产服务以赋能全球医药和医疗行业。公司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公司现有各类业务也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而且公司与任何政府或其军事组织均无任何关联关系。”锤子财富2024-02-05 10:52:010000欧盟委员会下调欧盟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至0.6%
欧盟委员会将欧盟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夏季展望报告预测的0.8%下调至0.6%。当地时间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23年秋季经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欧盟委员会将欧盟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夏季展望报告预测的0.8%下调至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