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风险叫:啥也没做,钱就没了!(附应对方法)
虽然说,通货膨胀对每个人产生同比例的影响,好像谁都逃不掉;但最终,对每个个体的影响差异还是很大的。
越有钱的人当时的损失越大,因为基数大,所以同样的比例,损失金额却要大很多。这个很容易理解。但反过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越有钱的人“恢复能力”越强 —— 这就好像受了同样的伤,身体强壮的人相对更有优势一样。一个月收入 5,000 元的人,因为货币贬值了 2%(即,购买力大约下降了 2%);如果假定他的月花销本来就是 5,000 元(也就是说,本来每月刚刚好),那么他现在收入依然是 5,000 元,可每个月的花销却需要大约 5,102 (=5,000 ÷ 0.98)…… 这还得去借点钱才够用。一个月收入 15,000 元的人,假定他的月花销也是 5,000 元,那么,虽然他现在需要用 5,102 元才能满足生活需求,但他依然有 9,898 元可以去存款,如果是定存的话,有可能获得 3% 甚至更高的利息,于是没多久,那损失的 2% 就补回来了……
如果一个人有几百万的存款,那么他通常在银行可以买到利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比如信托之类,利率可能高达 12~15%(虽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于是,他们的恢复能力更强。利息对借款者来说也是很可怕的被动支出
借来的钱,之所以要支付利息,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钱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资料,而它也可以用来购买其它的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来的商品是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掉的,于是能赚到钱。
所以说,利息这东西,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
一旦你借了钱,你就许下了一个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之前,或一次性,或分期,你要连本带息地还掉这笔钱。于是你就创造了一个周期,在这样的一个周期里,时时刻刻你都面临更多一点的利息负担。生活必需品开支其实是一种被动支出
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还活着,勤奋也罢,懒惰也好,你总是得花那些钱。房租、水电费、宽带费、电话费、交通费用、餐饮费用……还有各式各样的日用品,男人的袜子,女人的指甲油等等。
“你还没干什么有意义的事儿呢,钱就花出去了……”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最后一项才是最可怕的被动支出,因为通货膨胀虽然可怕,但自己反正没多少钱所以感觉不到损失;因为利息虽然也可怕,但自己反正还没借过多少钱,所以无所谓……可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却是时时刻刻都感觉是负担的东西。
所以,有一些人(其实是少数)常常说,赚钱很辛苦的,要跑赢利率、要跑赢通货膨胀,否则就亏了…… 应对方法
关于第一项通货膨胀,因为普通人暂时无能为力,所以就不在它的身上浪费时间精力了,连烦心都没必要。对民众来说,它基本上属于“天灾”,完全是不可控因素,这种风险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做什么也都没用,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谁都无能为力。
关于第二项利息,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需要注意的只有一条:
尽量只为生产借钱,尽量不要为消费借钱。
借来钱,去支付教育费用,这也是生产,因为这相当于提高了自己将来获得更高收入的可能,算是一种投资,其实是很划算的投资。借来钱去买房子,虽然复杂一点,也是投资(好坏看整个经济周期)。可借来钱去买个 iPhone 然后支付 30% 以上的利息,这就不太划算 —— 因为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存在,比如用坚果手机啊什么的,代价就是“没那么酷呗”。
最后看第三项被动支出,生活必需品支出。
对于生活必需的支出,对策要是不吃不喝的话,显然不怎么明智。在今天这个世界里,竟然要连上网费都省下,那还跟原始人有什么区别?过分约束自己,其实并不是个优势策略……1.甄别必需和必虚
所谓必虚的意思是说,虚荣心使得那个东西看起来必需。韩国人在这方面有个有趣的专用词汇:“面子保护费” —— 很多的必虚之所以显得是必需,其实是爱面子的心里作祟。连网是必需,智能手机是必需,但 iPhone 对有些人来说真的是必需吗?很可能其实只不过是必虚而已 —— 实际上完全可以替代。2.尽量剔除瘾性消费
一天一杯星巴克的拿铁,其实是很高的消费。尽管绝大多数女性坚决不同意,但实际上,很多美容消费(比如敷面膜)其实也是一种瘾性消费 —— 只不过是上瘾了而已,并不是因为那有什么实际效果。
道理简单明了,做到却极度不容易。我自己就是咖啡的重度瘾用者,也是香烟的重度瘾用者,这些年的累积消费金额真的早就够在中国买一辆豪车的了…… 这些东西一旦上瘾,戒掉就很难。
后来我想开了,知道这是自己的弱点,于是决心从用另外的方式弥补 —— 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被动收入,用以抵消这方面的支出…… 生活不易啊。3.向父母求助
这可能是很少有人会给出的建议:
向父母借钱,购买恰当的理财产品,用利息分担一些生活必需支出,其实是个很好的策略 ——这其实是在赚利息差。
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刚开始有收入,怎么可能有积蓄?在我看来,父母借钱给孩子实践理财要比借钱给孩子去借更多的钱慢慢还(买房子)强太多了!
过去,找到年化收益 8% 的理财产品,以 10 万元的投资金额,几乎是不可能的。过去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门槛比较高,通常在 100 万以上。现在稍微不同了,因为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上有很多相对靠谱的 P2P 理财平台,所以早就可以开始用一定的资金量获得相对稳定的靠谱收益。
当然需要自己研究风险高低……更进一步
人一辈子基本上要靠三种力量:
体力 智力 财力
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时代,体力差基本上直接等于活不下去;智力差当然也很危险,但一个体力强大的傻子却可能更容易生存……
不过,即便是在远古时代,体力超群或者智力超群,直接的结果通常就是财力的增加,而财力的增加常常会进一步导致体力和智力的进一步改善。
有两个自然规律在人类史上从来都没有变过:
只有第一被重赏
财力积累无上限
上面用过一个词,“超群”;这个意思是说,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比别人强一点点其实没多大用,必须是第一,否则不可能被重赏;而自然规律就是老大通吃 —— 发展到今天,这个趋势越来越夸张,创投圈里流行一个朴素的认知,其是古老的自然规律:这个世界,只有老大没有老二。
一个人的体力是有上限的,再强壮也有衰老的必然;一个人的智力是有上限的,再好学再勤奋,时间总是有限的;但是财力却有着优于体力和智力的属性:
可无限积累
可直接继承
后天获得的体力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 —— 也就是说,有可能,但不一定;后天提高的智力,很难遗传,更多是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引导大致达到“遗传”的效果;可财力却不一样,除了它可以积累无上限之外,还可以直接让子女继承,若是他们拥有足够好的体力和智力,那么就可以继续积累财力,并且还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积累……
历史上来看,只有一种靠谱的途径:
长期积累
“一夜暴富”其实很常见的,但由于不是通过积累获得的,所谓“暴发户”在财富方面的智力(所谓财商)跟不上,于是无论多少财富都可能很快败光……这种例子非常多,学者们曾经跟踪观察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最终回到穷困潦倒的状态。
而长期积累,本来是很少很少人能做到的事情;积累就是难得的习惯,且要长期,这就难上加难。即便有人做到,历史上也有观察:“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为什么呢?只因为积累教育实在太难了!但这确实是唯一靠谱的途径。
所以说,细想想,就会发现,只有养成积累的习惯(无论是在哪方面),才是抵消被动支出的最有效手段。
作者:李笑来
读完一本书什么也没记住?其实你已经记了不少
很多小伙伴反映说自己看完书以后就什么也记不得了,就像完全没看一样,感觉没有任何收获。看和不看没什么区别,于是对阅读越来越没有信心了。这里咱们先要区分一下“记住”的定义。大部分人觉得记住,就是一定要把书本中的内容都能够说出来,甚至一些名人名句也要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就有点像上学时期背诵课本一样。这种记忆方式叫做外显记忆,就是你能够直观地说出你记住了哪些。蚂蚁说成长2023-07-30 08:15:510000三个步骤学会用思维导图记做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但下课以后,面对记了一堆的笔记,只知道结果,老师的分析讲解过程却不记得多少。其实,在听课的过程中,最关键就是应该知道老师的分析过程,笔记来帮自己回忆复习用的。所以,上课时,重点是要跟随老师的思路,没必要将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要记下来,只记录一些关键信息即可。同时,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和自己已知的知识建立关联,传统笔记这方面就不太方便,而用思维导图来做是比较方便了。蚂蚁说成长2023-07-30 08:35:080000读懂这篇,你就可以远离亏损了!
说来话长,我已经全职入门投资一年半了,如果算上平日里的关注,那可就久了,得有个十年八年的了,突然之间,我想记录下,作为一个曾经的小小白,现在的小白,我的投资之路的攻略。历经这么久,是有些心得,做个记录,以供各位参考和斧正。雪球君说:文章很长,当我读了N遍,真的写得不错!而且我给我很多炒股的朋友都推荐了这个,一定是对大家有用的。▼cntagu2023-08-01 15:01:3300002021年六大百亿私募看好这些投资方向!
12月28日,2020年余额已经不足,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后全年的行情将收官,我们经历了一轮结构性行情,先是科技、医药、消费板块表现突出,然后顺周期也来助力。展望2021年,投资者普遍对明年预期不高,对市场存在困惑,近期重阳投资、清和泉资本、凯丰投资、望正资产、理成资产、鸿道投资等知名私募机构均在其公众号发表了年度的观点,对明年行情和投资方向作出展望。基金君整理了六大私募机构的核心观点,供大家参考:000080后的你现在有多少资产?没有100万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80后的你现在有多少资产?我现在存款差不多有100万。然后房子三套,总价值在1000万左右,还有每年的进账,也不多,三四十万而已。股票每年稍微赚点,我现在的赚钱方式还是比较原始的,就是赚了钱,存起来。不少人一直在指导别人,要学会理财,但是老百姓的钱,要不就是理财没了,要不就是少了。真抓不住,比较靠谱和放心的就是先放着,有房子买几套,想出租出租,想自己住就自己住,想卖就可以卖出去。秦绪文自媒体2023-07-29 12:45: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