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6

每月1000块,零基础小白4年理财路 | 万字复盘

简七读财简七读财2023-07-31 17:16:090

「简七说」

S君用真诚质朴的文字,写下了自己学习理财4年的历程,让我不断回想最初是为什么开始分享理财。是因为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建议我们不要删减任何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以下,便是他14000字的记录,希望你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方法与勇气。

这是我4年来,第一次花费时间与精力书写下的心得体会。本篇文章耗时15天,几个夜晚都不知不觉熬到了凌晨1点。

这是一篇万字长文,如果感兴趣建议耐心读完,非常适合0基础的普通人阅读,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是一篇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也希望有高手路过指点一二。

价值投资初学者:S君

01 理财入门

我出身农村,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爸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一年就回来几次,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一直和我说家里穷,我爸妈需要外出打工挣钱维持生活,经常让我钱省着点花。

久而久之,节省的习惯也就形成了。我因为生活原因,18岁时就早早步入社会。每个月发了工资我都会把支出外的部分存在银行卡里。

在我接触理财投资之前,自己存的钱也有1万多块。当时听朋友说存余额宝很划算,利息高,而且可以随存随取。但胆子小,一直不敢存,只好乖乖把钱躺在银行卡里。

因为我们这儿的人群,大部分都觉得存银行是最安全的

2018年4月份时,无意中在翻阅支付宝时,看到了极简投资的理财文章讲解,可以用399的支付宝积分兑换。

当时在想,支付宝这样可靠的支付软件,推荐的文章应该有用,不至于太差,就试着兑换阅读。 小插曲:说句心里话,如果是现在的我,这样的文章可能会置之不理。因为推销众多,大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接触过的都懂。所以可能是有缘,也可能是幸运吧,生平第一次就遇到了简七这样靠谱的启蒙老师。

简七团队有一个微信公众号,经常有免费的理财文章科普。有一套理财课程在网易云课程当时的售价是399。从时间的角度上讲,我是简七团队日益壮大起来的见证者之一。 在这篇极简投资的文章里,简单地讲解了投资理财的入门级科普,让我知道了投资究竟是怎么回事,深度讲解了极简组合的投资逻辑。

在我阅读完后,觉得投资逻辑可行,但不愿意投入太多本金去冒险,第一次只敢拿了300投进去,之后的每个月都投300。

之后我还在看文章推介的书籍《好好赚钱》。书中站在普通人生活的角度讲解了理财、保险、投资。

我也是在书中第一次认识到了保险意义和复利力量。

02 保险

在我身边很多人听到保险,第一反应都是骗钱的,保险推销员都是骗子。

其实把保险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现在有车的人都会去买车险。因为交通事故的时候,可以为车主赔偿一部分损失,减轻车主的赔偿费用和负担。

同样是保险的人身健康险,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它骗人呢?这背后的现象是推销员为了利益过度推销,错误讲解的原因,还有我们没有深刻认识它而造成的误解。

保险它能转移我们未来承担不了的风险。车险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但知道是个好东西还不够,需要保险起到作用,还需要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情况及适合什么样的保险)和找到靠谱的保险顾问。

保险从风险承担上来说也是一项投资,是一项能为我们省钱的投资品。既然是投资,我们也只能赚到我们认知里的收益,因此也需要我们加入学习学科之一。

在我身边因为家庭中某一成员发生疾病,导致家庭返贫甚至负债累累的例子很多。为了这些例子不发生在我的生活中,也为自己购买了齐全的人身保险。

我个人也建议没了解过保险的读者也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这类投资品,从生活的角度上讲,健康投资咱们不会吃亏。

03 资产积累

我在学习理财之前,就有每个月都存下一笔钱的习惯。

同时我还会记账,每天很小的一笔支出都有细致的记录和分类,因为这样可以让我在下个月或者下一年知道我做了哪些事情,导致我的开支流出?哪些是可以节省的?

举一个小例子:我当时发现每个月话费支出是150元,一年后我回过头来看,发现我另一张卡其实很少用到,但每个月提示我余额不足,我都会充50进去。每个月多花费50元其实没多少感觉,因为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万一用到这张流量卡。但回过头来看,一年依然多支付了600元,都够我搭配2套新衣服啦。因此下一年准备停用这张卡,节省下这笔钱。

《好好赚钱》这本书开拓了我的新视野。让我认识到了钱躺在账户里它的价值会缩水,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如何让钱生钱

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也就是说,我们的100元,到下一年购买力就会下降3元,变为97元。

因此我们作为普通人为了让资产保值,最少需要做到不损失这3元,也就是让自己的理财投资收益到达3%

我曾记得2018~2019年,当时3%的活期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现在却寥寥无几了。

这不得不间接提醒我们普通人,需要加强对投资理财的认知,这毕竟是社会的一种红利。

在书中我学会了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谋利。因为信用卡都有一段时间的免息期。我手中有这笔钱,但我会优先使用信用卡支付,之后把这笔钱用于存储利息

我搬新家的时候,买了家具,单笔支付超过了2万。当时我使用我的信用卡支付,我的信用卡免息期为50天。

我找了一家我们这里的私有银行APP,里面的钱包掌柜活期利率在3%左右,2万元每天有1.8元左右的收益。50天帮我赚了92元。换个角度想,就是在我购买商品的时候帮我节约了一部分钱。

在这本书里,让我初步认识了我们普通人为什么要学会理财、理财的方式有哪些。

04 复利

我曾经想变得富裕起来,最起码需要保证生活不用太过于紧张,这样我和我的家庭就能过的比较美好、幸福

或许因为贫富差距大的原因,很多朋友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吧。

在我之前的认知里,要变得有钱,就需要创业做点生意才能慢慢富裕起来。但我没有本金,更没有经商的经验,我的这个想法也就只能想想罢了。

但「复利」改变了我的看法,重新点燃了我都财富的向往。

F=P*(1 i)^nF:终值(Future Value),期末本利和的价值。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i:利率或折现率n:计息期数

复利效应的两大因素:回报率和时间。回报率越高越好,时间越长越好。

上图,是我用WPS,借助PMT函数计算的复利收益。

信息如下:每年保持10%的年化收益,每个月拿出884.76元投入进去,这样持续投入30年,到期收益为200万

其中,30年的持续投入本金为:884.76*12*30=31.85万元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用收益率和时间赚取高额回报。

说句心里话,因为农村出生的我,100万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有这么好的一条道路被我发现了,我怎能有不去执行的道理?

曾经有人和我说,现在一些人的年薪都达到了30万,几百万也就是几年的事情。你的眼光太小了,30年才赚200万,你该出来走走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真的是我眼光短了吗?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决定在收益率和本金上下功夫。因为在时间上,我还年轻,学习理财开始我的年龄是20岁。

可能大家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吧,可能早熟了点,也可能是应了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立的早一点。

05 理财学习之路

在2018年末,我看完了《好好赚钱》这本书。

书中的内容我一个学历低微(本人初中毕业)的普通人都能理解看懂,我相信简七的训练营也能通俗易懂地把投资这件事叙述得让我更明了。于是购买了简七理财训练营的课程,打算深入了解理财投资这行。

课程开始就以宏观经济为首。宏观经济指的是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国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与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

宏观经济情况是对投资非常有利的信息。当一个人对宏观经济趋势足够了解的时候,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对投资类资产的投资,都能把握住最有优势的赛道。

大家阅读成功人士的书籍应该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观点「多关注新闻」。

大家第一时间可能就会想到,看新闻就能致富,那么枯燥的东西,和致富有什么关系?

突然感兴趣的可能会去看一段时间,但大部分人都看了娱乐八卦新闻。少部分看了经济动向的新闻,但因为专业名词的难懂和新闻的枯燥,慢慢的也就没看了。因为之前我也是这样,只是三分钟的热情。

咱们普通人,多数是和社会的发展脱节的。因为每一天只忙碌在自己的生活圈里,属于自己的城市、在这里工作、娱乐、打理着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

久而久之,自己的思维、观点、看法都被限制在这个范围里。有什么能够扩展这个范围?答案是「关注经济新闻」

在新闻里,有国家的政策,社会中经常发生的经济动态,大的方面关乎国家的发展,小的方面关乎我们的衣食住行。

只有把握住了国家需要促进什么发展?我们日常生活需要什么?什么东西供需失调导致价格暴涨暴跌?......

只有把握住这些趋势,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在投资/创业时,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经常看新闻的人,能培养出「经济敏感度」,这才是赚钱的关键所在。但很少有人愿意去看新闻,坚持每天看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也验证了赚钱的人只是少数的道理。 小插曲:期初我看新闻的时候,也是觉得枯燥乏味,遇到了很多专业的词汇不懂。但听说这是赚钱的一种必备利器之一,只能长期坚持看,遇到不懂的就查阅资料。

1~2年后,这些新闻会频繁出现,因为之前看到过,所以也不会感觉陌生,甚至知道了经济发生变化的背后原因,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

其实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背后,一个简单的原因是因为交易的形成。有人需要,有人供应,就会有交易的产生。

当供大于求时,交易大概率就会不赚钱,甚至亏钱,从而导致经济不增长或者下滑;当供小于求时,交易大概率就会赚钱,从而导致经济增长。

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是如此。当它经营的产品有人需要,就会促使业绩上涨,从而传递到股价上涨。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经济敏感度,是促使我投资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它的重要性占据了我整个投资体系的50%。 在理财课程里提到过一个财务健康的知识,它讲述的是如何把自己的钱划分在4个账户,分类管理。

现金池: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钱,可以放于活期理财账户;

保障池:需要配置健康保证的钱,可以选择放于1年期理财产品;

目标池:定下一个小目标需要用到的钱,可以放在1~3年理财产品;

金鹅池:3~5年用不到的钱,可以参与风险类投资,但需要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

其次再梳理自己的债务,化解自己的财务压力和不良财务,提高自己的财务健康,从而不断累积资产。

课程中讲述到,一个人的还款额,不宜超过自己月工资的30%。这是因为30%,不会带给自己太大的经济压力负担,能够有一个舒适区间。

对应到投资上,自己的高风险投资类资产,也不宜超过自己总资产的30%。如果初学建议控制在10%左右,这样比较舒适,可以留给自己犯错的空间,即使全部亏损,对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小插曲:直至现在,我依然原因坚守这个资产配置原则。

顺便吐露一下我的投资资产分配:

10~20%的资金用于个股投资,毕竟这是我的最爱;30%的资金用于中(高)度风险投资,比如指数基金;

40%的资金用于低风险投资,以保本低风险投资为主,最后剩下10%的流动活钱,用于平日里的消费需要。 在我投资理财之前,个人觉得年化利率能超过银行存款利率就比较好啦。比如几年前的余额宝,收益率经常跑赢银行存款利率。

当时只知道余额宝收益高,却不知道它背后是「货币基金」。

当时真的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愿意相信余额宝,并把钱存在里面,可能是大家都存了,相信它的收益稳定风险低吧。

如果是现在的我,需要搞清楚它背后投资的是什么?是否符合我的投资需求?我才愿意把钱交给这个产品。

不懂不投,仍然是我们普通人投资时需要记住的第一原则。

课程里讲述了一种投资品,叫做「国债逆回购」,借款人承诺一定的利率,并用国债来做质押,到了约定的时间,借款人就必须按照约定利率还本付息。

它是低风险的投资品,但在特定时期,比如节假日收益率就会提升很多。曾记得我第一次参与国债逆回购,3天期的利率达到了7%。

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收益率,当时小激动了一会。

生活中处处都能发挥理财的作用。最常见的是车贷和房贷。拥有理财思维的人,如果有付全款的资金,他只会优先选择支付首付款后,利用财务杠杆为自己省钱

一个人购买20万的一辆车子,首付30%(6万),剩下的70%可以选择贷款支付,贷款年化利息为5%,2年还清。

如果这个人拥有比较好的投资能力,剩下的14万,就可以用于投资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

打个比方他能获得7%的收益率,超过贷款利率5%的部分是2%,这个2%的收益5600元(14万*2%*2=5600元)就是自己利用财务杠杆省下来的。

当然这样的条件是取决于,这个人把14万都用于投资,贷款本息由另外的资金支付,比如每个月工资。

前两天我去理发,看到店里有会员活动:充值200元成为会员;成为会员后,理发费用从原来的20元,降为15元,再附加赠送一次理发。

按照内容我快速计算了一下我的回报:

如果我不参与会员200元只够我理发10次,但参加了会员,150元就够我理发10次,无形中节省了80元(50元 赠送的30元);

我和我的家人1年内肯定能把这笔钱用完,那么相当于年化收益率为:40%(80/200)。我投资都达不到那么高的收益,果断参加。

生活中这样的运用还很多,但需要运用在像理发这样的必须消费和理性消费上。

因为对于一些非必要的消费,比如一家餐馆邀请你办会员卡,充值多少打几折,除非经常在这家店消费,否则是吃亏的。

「当钱不在自己手里掌握的时候,它便会失去再生能力。」

课程的精华内容还有很多,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基金和股票的内容。虽然是基础常识,却帮助我建立起了基金和股票的基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能把自己的财务打理的很清晰,并不断积累下自己的资金,这样的能力已经超过的50%的人

毕竟现实里有很多人处于资金紧张状态,有部分人处于月光,也有一些人负债累累。

当自己在积累下本金的同时,并且能通过自己的理财投资能力,达到3%的收益率,已经跑赢了70%左右的投资者;

当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能达到6%左右,跑赢了85%以上的投资者;

当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能达到10% ,能打败95%以上的投资者。

以上的数据,来自于每年我在支付宝上投资收益率观察所得。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想冒着本金损失的风险,去博取高收益呢?何不如选择简单的方式配合复利,慢慢变富

太高的收益,也对应着不可持续,或是自己无法承担的风险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自己做出错误的决策,吸取了错误的经验,最终以亏损告终,产生投资阴影。

Airbnb的CEO 布莱恩·切斯基和亚马逊的CEO贝佐斯就会经常在沟通中谈论起巴菲特先生。

在聊起巴菲特的建议时,切斯基问贝佐斯:「你觉得巴菲特给过你的最好建议是什么?」

贝佐斯回答:「有一次我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当时就说了一句:「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看过「头文字D」吧?里有一句台词:「你知道什么是神吗?其实神也是人,只是神做了些人做不到的事,然后他就成了神。」

巴菲特股「神」的由来,大部分取决于他做到了普通人不能做到的「坚持」。

「而你,坚持了吗?愿意一直坚持下去吗?」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

而我,在理财训练营学习完成后,对基金有了新的认知,因此增加了对极简组合的资金投入,从期初的每月300元,逐步提升,被动基金的定投,一直延续至今。

06 基金、股票进阶之路

接下来的文章,可能是重磅内容啦,因为是近2年发生的事情,感触和记忆都很新。

2019年1月,出于对简七团队的信任,我同时购买了股票训练营和基金课程。但从班班那里得知,股票训练营的难度较大建议跟班学习后,我优先学习了股票训练营。

开始了股票训练营的学习,我和大多数普通人是一样的,没有专业的金融会计知识,一切都是从0开始。因此每天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学习,我清晰记得当时的我,学习 笔记 实操 课后作业,每一课几乎都花费了3小时以上的时间。

训练营期间的笔记内容 我初学的时候,是以思维导图配合详细笔记的方式记录学习内容。思维导图用于逻辑梳理,文字笔记用于复习关键内容。

我个人觉得,用笔记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大脑里会有很多想法。

有时候优质的想法转瞬即逝,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来,或许下一次就再也没有那么好的想法或者思路啦。

再一个,记录笔记,方便日后复习。如果没有笔记的话,日后遇到这个知识点内容,自己凭记忆去找,或许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用文档记录下来,可以采取关键字搜索的方式,几秒钟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这是我个人觉的最好的方式。

经历了3个月的学习,获得了3次实操大作业的优秀奖,可能有朋友会想,我一定掌握得很好吧?当时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但现实却很残酷。

当我去找一家上市公司分析研究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选择,即使找到了合适的上市公司却发现它是高估的又没有进一步分析的渴望。

当时我就在想,是课程的问题?还是我个人不适合个股投资。3个月,我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做了大量笔记,到最后学无用处,心里面是特别难受的,毕竟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07 股票学习无果,转向基金

于是心里抱着我不适合学习个股的想法,转向去把基金学完。相对个股而言,基金就简单了许多。

基金课程主要讲述的是指数型基金的投资。指数型基金,简单的理解就是:制定一个规则,把符合规则要求的上市公司股票都归纳进来,不符合要求的就定期剔除,长期跟踪其走势与发展。

说通俗点,也就是买了一篮子股票,这样的好处就是分摊了单一个股投资的风险。

指数基金有三大优势:

第一、长生不老:因为指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定期按照自己的规则,重新筛选;

第二、成本低廉:由于指数基金,其实是在抄「指数」的作业,相比于主动进攻的基金,在成本消耗上自然少得多。因此,指数基金的费率,在同类型基金中也是相对较低的;

第三、简单透明:它就是跟踪对应的指数,每个投资品投资多少比例,也是非常明确的。

指数分为3大类:规模指数、行业指数、策略指数。

规模指数:简单看市值规模筛选股票的指数,也被称为宽基指数。买的是国运。

行业指数:一般也是基于规模指数的样本空间,从中筛选特定行业的股票,不同行业差别很大。买的是不同行业的发展。

策略指数:策略指数是将明确的投资策略,编制为一个公开透明的指数。买的是某个策略的逻辑。

这样一看分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如果看好国家发展,那么就可以长期定投宽基指数;如果看好某个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定投这个行业的相关指数。

不择时的「定投」能平摊自己的投资成本(这几年各大理财平台都有普及定投的好处,大家都应该了解过,就不展开叙述啦)。这样的投资逻辑是非常适合普通人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定投被动型基金,第一大原因就是因为省心,只要国家持续发展,行业趋势不衰退,就一直能够分一杯羹。

我个人因为经常看新闻,对国家的发展和行业需求也具备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定投基金的时候,并不是按照等额定投,而是遇到环境低谷时投入,或者加大定投比例。

这样的策略,至今为止,3年来的平均年化收益到达了15% ,每一年的年化收益没有低于10%。说明方法策略可行。这也是我比较推荐普通人定投被动基金的原因,省心、收益高。

既然聊到了基金,我也顺带和大家聊聊主动基金,其实我个人不推荐普通人定投主动基金。我曾经花精力研究过一段时间,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结果,如果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可以私聊我,帮我纠正一下思路。

学习被动基金后,我又重回了A股个股投资领域,在期间我对主动基金有过6个月的学习分析,由于时间短,可能我只看到了表面,不得精髓。下文属于很单纯的和大家聊聊看法。

主动基金,顾名思义,主动搭配的基金,由基金经理管理运作。既然是人为运作,那么基金的收益主要取决于2个「人」。

第1个人,基金经理本身,对基金容纳的个股搭配,为投资者获取较高的收益。

第2个人,我们投资者自己,基金经理的运作我们是否了解?他的搭配资产是否和我们期许的一致?因为这2个问题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把资金投给它,并长期持有。

以上2个「人」,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具备很高的难度。

了解他人,即指的是基金经理的布局和风格,需要大量阅读基金经理的从业表现,和此时基金经理搭配基金的个股风格。

也就是说,需要我们了解经理的过往和具备个股的认知。这2个核心,都需要自己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

了解自己,自己需要投资的是什么?只是一个满意的收益吗?

其实不是的。如果盲目追求收益,当他波动的时候自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投的是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才是投资核心所在,也是决定收益的前提。

这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因为在现实中,除了有专业知识的人士外,普通人都不具备专业知识,需要自己去花费时间精力学习。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我不确定,那么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呀。但接下来我会用数据揭露一个很残酷的现实。

比如,咱们用每个月定投1000元的方式投资一只主动基金,假设这只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能到达20%,咱们定投3年。

如下图,每个月定投1000,3年到期收益是48800元

数据计算函数来源:WPS PMT

这3年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为:10.67%

数据计算函数来源:WPS POWER(或复利计算器)

导致收益率下跌的原因正是因为短时间内投入资金少。降低了收益。如果需要跟随基金经理获得同样的基金收益,那么就需要短时间把这笔钱都投给他。

问题来了,自己需要有多信任(了解)他?才会短时间内把资金分批投入这只基金?没有经过深入的了解或许都不敢吧?更何况,长期保持平均年化收益率到达20%的主动基金,屈指可数。

因此,在定投方面,普通人选择被动型基金是比较合适的,毕竟享受复利效应最成功的股神也经常推荐。主动基金,在研究时间和精力上,不亚于研究一家上市公司,可能比上市公司更难学懂。

至于比个股难在哪里,我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了解到的信息。大家如果看过咱们VIP讲座的人应该认识「张翼轸」老师。我阅读过他很多文章,是我目前见过最厉害的基金高手。

他采用的方式是,多行业布局,从而分散风险。遇到某个行业基金低估的时候就买入,高估的时候就卖出。主动和被动基金都有布局。

先不提老师他研究主动基金的精力与时间,单凭对A股那么多行业的了解,普通人真的很难做到。

个股投资的话,讲求的是逐个击破。自己了解哪个行业,去主要研究即可,这样难度也简单了许多。普通人掌握5个领域可能不觉得吃力,一旦超过8个可能就真的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多的时间精力啦。这是我个人的心里体会,希望对大家的投资有所帮助。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年的基金收益情况,基金均为被动指数基金。因为表格记录较长无法截取全屏,只能向读者展示大部分数据记录,数采用XIRR计算:

08 重回A股市场

2019年6月,基金了解的差不多了,我搭配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组合。因为是被动基金,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研究,只需要懂得背后的逻辑就能进行投资。

基金课程的标语是「把握住未来10% 的投资机会」。我就在想:10%的收益已经到了我的极限了吗?这样的收益对应我较低的投入本金,收益是不是低了点?股票学习,我做了如此多的笔记就这样浪费了吗?......

很多想法围绕在我的脑海里,最后我决定再努力一把。复习股票课程,突破10%的瓶颈。

这次我使用了不一样的方式。因为我没有任何会计基础,我需要先通过书籍补充我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开始看课程里推荐的入门书籍,我最先开始看的是《明明白白看年报》和《一本书读懂财报》。这两本书籍都是讲述如何阅读财报,包括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里面都有讲述。

依然是老样子,边阅读,我也会把重点知识记录下来。但这次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于没有跟课学习的紧迫感。

当时在训练营学习时,内心的想法是需要把今天的学习进度赶上。有一种为了完成任务的感觉。可能很多学习的朋友都有和我一样的心理想法。

这一次,我放慢了脚步,在看书的同时我也找了一份年报对应阅读分析。在这期间,我发现了很多陌生知识点。这个情况也意味着3个月的学习,我自身真正吸收的知识很少。这也让我找到了学习的误区与突破口。

学完和学懂,是完全不同的2个概念。我们第一遍把课程学完,在脑海里只形成一个概念(印象),距离学懂,还需要不断的复习实操,理解它真正的含义而不是只看到其表面寓意。

这就好比一个研究员,首先他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然后再通过不懈努力与坚持研究获得成果。我们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项技能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一个从认知到熟悉的一个过程。

因此给读者一个建议:学完以后无需为自己没学懂而放弃,需要趁热打铁,坚持下去,就能够有所收获。

2019年6月~2020年4月,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着,特别是疫情封城期间,每天在家学习的时间超过了12小时。因此视力下降了不少,这里和大家提个醒,努力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身体健康,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资本。

经过10个月的闭关苦读(几乎都只是我一个人在看书学习,没人交流)。2本书被我看完了,也实操了一遍。当我回过头去复习课程的时候发现,这次对可能内容的理解深刻了许多。其实课程内容书籍里都有提到过,只是没有详细的扩展开来。

课程开头提到过,配合推荐书籍学习更佳。当时也因为没有时间看书,所以忽略了这句话。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普通人缺乏对财务知识的了解,需要一些书籍资料帮自己扩充。

我学了那么久,股票训练营的投资逻辑我个人也只扩展填充了1/3。

训练营给我个人的感觉,像一个大的投资逻辑框架,就如同一座很高的框架结构房体,帮助我们搭建起了大概的房子框架与构造,中间的隔墙、造型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添加砖瓦将它建造的完美起来,期间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在闭关的这段时间里,我阅读了将近10余份年报。逐渐的掌握了年报的结构和分析方法。更值得庆幸的是掌握了3表的对应关系,这个很重要。

经历过的我,需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核心的关键点:如果想学会个股投资,必须达到顺利阅读、理解完一份年报,才算刚刚跨过了门槛。 经过闭关修炼,我顿时发现了一个错误:训练营学习完,我觉得需要找到低估的公司才有进一步分析的价值,因为分析完了,觉得公司不错就可以直接买入。

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家公司的股票情绪会不定时的出现3种情况:高潮、平稳、低谷。我们永远不知道股票情绪未来是什么情况。

既然是不定时的出现,那么它总有回到平稳或低谷的时候。情绪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大概确定的,那便是一家公司的「业绩」。

一家优秀的公司,不会在短时间内倒闭。因为它拥有多年来经营上沉积的经营理念和资产。

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的业绩回报,因为经营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业绩也是如此。

其次一家公司的业绩报告一个季度才会公布一次,即使是一个季度出现下滑,那也不能确定公司是否出现了颓势,只有2个季度连续下滑才能确定。

因为,极少有公司会由于季节性等客观原因,连续两个季度出现 难以避免的下滑。毕竟,两个季度已经长达半年时间,这个时间跨度,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滤平短期波动所造成的,对长期趋势判断形成的干扰。

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否进入衰退期的公认判断标准,就是连续两个季度GDP出现环比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 考察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表现的有效性。

这就意味着,在半年内,公司真实经营情况(业绩公告)没出来前,股市的情绪波动和他人的「认为」、「猜疑」都属于假象。

因此,我们在寻找到一家自己想了解的公司时,就安心的去分析。如果分析完成了,觉得不错,有投资价值,高估时大不了就多等等,等待机会的来临。

相信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因为自己提前分析、了解过这家公司,因此在股价下跌时更清楚此次下跌是情绪下跌造成的「机会下跌」,还是业绩衰退时造成的「不良下跌」。

如果是情绪下跌,那么恭喜你,就不会出现下跌时犹豫不决的心情,比别人更有自信买入这个值钱的资产。做一个逆行者,从而获得可观的回报。 近2年来我阅读完5本书籍,5本都是和基本面分析有关系的,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感受。在我阅读完的书籍里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书籍里,投资大师们大部分的分析观点是一致的,只有少部分的思路有所不同。

在看投资书籍的时候,相同的思路就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复习知识内容,不同的思路能让我们增添新的知识。

从我阅读投资书籍以来,发现了一个观点。书本上的内容,能书写下来的都是大家一致认同的观点,或者说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共通点。

但现实是,在分析一家上市公司时,很多思路是不能按部就班,因为每家公司的业务不同、经营模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分析的切入点和综合分析的运用手法都各不相同。

这一点我的感触很深,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按照前辈们的经营总结,有时候觉得对,有时候又觉得不对,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比如,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前辈们都认为60%属于高负债,有一定风险。但实际上如果大多都是经营负债,且流动资产或者现金能够完全覆盖的时候,却问题不大,不容易出现资金断裂的可能。这样的分析思路就不是书里能表述清楚的,而需要我们权衡运用。

很多人问起我的分析思路,我回答说,「我也不能完全说清楚自己是怎么做分析及策略的。」

并非是我自私,因为这是真实的情况。

自己只知道大致逻辑,更细致的难以表述其尽,唯一知道的是,我能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

所以无论是投资书籍,还是课程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一套分析体系,但致胜的关键却在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直白点说,还是得靠自己的认知、经验和阅历,再结合自身的分析能力才能到达最佳的效果。

学习价值投资以来,我有过以下3个阶段的进阶认知:

第一阶段:财务数据的认知,当时我觉得数据能帮助我筛选出一家好的公司,但这是错误的想法,这样只能让我们投资者看到表象;

第二阶段:定性 定量的认知,只有当公司的经营发展和财务数据能够相互呼应的时候才能确定公司的价值所在;

第三阶段:经验 定性 定量的认知,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我们有足够的经验与阅历,才能在公司的优劣势中权衡做出决策;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1)高ROE需要配合公司的成长性;

很多人都知道,按巴菲特的标准,净资产收益率长期大于15%的公司,可以算是好公司。

但是,如果这家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上缺乏成长性,比如未来发展空间小,导致业绩没有出现增长,却逐步下滑的话。这样的公司股价是不会上涨的。

有着较高的ROE,股价却一路下跌,这样的公司在A股市场中也不在少数。所以对公司的了解不能停留在数据表面,还需要看到内在发展。 2)财务数据只能看到表象;

比如,从数据上得知公司在花费巨额资金扩建,单纯看表面现象会认为,公司想做大做强,业务扩展有利于公司发展提高业绩。

但不去了解公司经营阶段和扩建需求,无法得知公司属于盲目扩张,还是有利扩建。这就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去研究年报和研报内容。

这样的分析,不是拥有强悍的爬虫软件和全面的数据库能够搞定的。否则券商分析师的工资也不会处于工薪顶端,股市也不会从始至今保持1赚2平7亏的传说,赚钱的始终是少数。

因此各位投资者应当理智一点,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投资是用便宜的价格,买入值钱的资产。

但真实情况却是:情绪高潮时人们才知道这个东西值钱,而平时却不去关注,为什么人越贵的物品越容易觉得值钱呢?

人性本就如此,投资是反人性的。在投资的路上,除了自律主动接纳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战胜自己的心魔,不盲目从众。

什么时候便宜呢?答案是:「没人关注的时候。」

在市场情绪不高的时候,普遍下跌的时候,容易出现便宜的个股。但是否有价值,就需要看我们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对公司研究透彻)。

因此越是市场情绪不高,我们作为价值投资者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分析研究。

情绪亢奋时,记得别贪心。且避开人多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此时更合适闭关修炼,分析研究公司,为情绪反转时做准备,时机到来才能更自信的入手便宜又价值的公司。 我经常和朋友们聊起分析一家公司不能单纯的从获利角度去了解公司。应当以经营者或者股东的身份去了解公司其中的价值,这样更容易知道公司的优劣势,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当前的经营情况。

进而让投资者知道,这家公司发展前景怎么样?未来会赚钱吗?只有公司未来能够赚钱,我们把钱投给公司(买入公司股票),才能带给我们收益;

股市是创业者的最低门槛。

并不是鼓励大家通过投资股市来参与创业。而是通过股市投资,掌握经营中的经济环境分析、财务分析和市场分析,对创业更加有利。

我普通人无论是想投资还是创业(创业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都离不开关注经济新闻和政策的动向。跟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才能了解供应和需求,进一步把握住优质的投资赛道。

我每天都会有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看新闻和记录新闻中重要的动态,比如下图所示:

当我把这些内容梳理过,并记录下来时,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这是我投资的小技巧,分享给大家。

我除了记录新闻笔记外,学习笔记从始至终也没有落下。我一般情况下,每天都抽3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包括整理学习的知识、分析上市公司、看书等。我目前的投资领域主要以个股投资为主。

在投资里,高收益和高风险成正比,但高风险却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与能力将它慢慢降低。

个股类笔记:71篇

基金类笔记:115篇

不断维持更新的知识笔记:字数已经超过100万字

自从我闭关结束后,便申请进入了简七股票训练营协助为同学们解疑。其目的有2个:

1):为大家解疑能不断巩固我的学识,也能让我知道有哪些没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复习学习;2):向老师和大家学习。

这里可能会有人疑惑,向老师学习能理解,向新手学习,这是什么操作?其实不用惊讶,有时候往往一个初学者很单纯的想法,能引出一种另类的思考,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投资策略或分析方式。

人人都有可学习的地方,并不在于经验的多少,这是我一直秉承的观点。学习他人的提问是一种快速精进的方式,一个人的思考范围有限,多一些人就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思考。

其实我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聪明,只是我通过坚持,做了大量的笔记,能经常研究复习笔记资料,把知识点串一起,温故而知新,进一步提升投资能力。

下图是我近1年多的个股投资明细记录。时间较短,收益率还有待未来的时日去验证。收益率采用XIRR公式计算所得:

前几天朋友问我了一个问题:「怎么远离股市【黑嘴】,或者判断别人分析的是否正确。」

我的建议是:初学者起初重点学习公认有价值的书籍,关注阅读公司年报和券商研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网络上大V或者老师解读的是三、四手资料,或许会出现理解偏差。容易引导自己走进错误的道路,毕竟一传十后资料信息就会变得虚假。真正的一二手资料在年报和券商研报里。

逆向思维,真正在某个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人,是没多少时间为大家分享、讲课或者讨论的,他的分析与研究已经帮他获得了足够的利益,有什么理由让他耽搁很多时间传教呢?真的是为了桃李满天下吗?或许有,但寥寥无几。

因此,如果发现一位所谓的「大V」或「老师」一天有很多时间和大家讨论、发表长篇文章。有吸粉、谋利的嫌疑,其真才实学有待考量。

注重自身的能力提升,只有修为上去了才能辨别言论区的真假,不容易盲目从众。

成功本就孤独,因为走了与众不同的道路,远离喧闹的讨论区。阅读别人的解读,自己不加以思考,无疑等同于让他人帮忙做选择,这样资金就在他人的掌控中,而脱离了自己的运作,失败率很高。 高手说「投资」,小白说「炒股」。

对股票本质有一定了解的人,一般不会说出「炒股」二字,只会说个股「投资」。

别小看这两个字的诉说,其中蕴含了理解程度。因为对股票有着深入的了解,所以也会反应在平时的习惯上和语音中,这也是判断「黑嘴」的一种方法。

09 财务规划及计划

我在未来10年有一个投资目标计划,如下图。因为还有7年的房贷,可投资支配本金较少,只能每个月拿出1000来作为投资资金。

在不考虑投入本金增加的情况下,10年内年复合年化收益能到达17%的话,我最终的本金加收益为31万。

看完下表面对图片的你,应该能够理解格雷厄姆说的:「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

我只要持续坚持做每个月都拿出1000即可。这很简单,任何人都能做到。

我唯一需要做的是努力提高自己投资水平,维持住17%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为了图中的最终目标,我会用一生追寻,毕竟这是我最爱做的事情。

数据计算来源:WPS PMT

这篇文章是我投资理财以来的经历与感悟,停下了平日里坚持的学习,熬夜书写了半月。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既然已经阅读到末尾,或许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今年过后简七团队陪伴了我5年,我现在的能力与收益来自与简七团队的知识普及,报以感恩的心,把我所经历的书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不求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毕竟我也是个初学者,这条路很长,但求从我的经历与想法中有所感悟。

非常感谢S君的无私分享。以上内容仅代表S君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共同进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