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着一批黑马,上市中小银行里
原标题:上市中小银行里,潜藏着一批黑马
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分化:行业龙头受到追捧,非龙头被边缘化。逻辑在于,经济下行叠加去杠杆,各行各业加速分化,唯有行业龙头才能逆势增长,抢占更多份额。
近几年,近几年,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分化:行业龙头受到追捧,非龙头被边缘化。逻辑在于,经济下行叠加去杠杆,各行各业加速分化,唯有行业龙头才能逆势增长,抢占更多份额。逻辑在于,经济下行叠加去杠杆,各行各业加速分化,唯有行业龙头才能逆势增长,抢占更多份额。
在银行业,估值分化也很明显,但并非基于规模,而是基于市场竞争力:招行、平安、宁波等银行受到追捧,国有大行估值普遍较低。逻辑也很清晰,银行业的既有龙头并非市场竞争的产物,随着市场开放,唯有市场竞争力才是持续增长的保障。
这套逻辑用在全国性市场是对的,但若照搬到中小银行身上,很容易对其投资价值产生系统性低估,因为地方中小银行的市场开放度、竞争度,不同于全国性银行。
强龙不压地头蛇
中国的银行业,看上去全国一盘棋,全国性银行可以全域设点经营,资金要素自由流通,但实际上,很多区域市场都以地方城商行为主导。在这些市场中,全国性银行有布局,竞争力却通常弱于地方法人银行。
就零售、对公、资金三大业务来看,资金业务标准化高,零售业务科技属性强,全国性银行更占优势;对公业务具有较强的区域属性,地方法人银行更占优势。地方性银行的对公优势,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点数量集中,区域覆盖密度行业领先,服务能力更强;
二是长期扎根地方,具备“本土智慧”,与地方经济休戚与共,对风险有更高的敏感度和把控力;
三是总行在当地,决策链条短,创新更快、灵活性高,产品服务更具竞争力;
四是股东以地方财政局和地方大企业为主,拓展当地业务和本地场景更具优势。
这些优势,让地方性银行具备了一定的护城河效应,很大程度上足以抵御全国性银行的侵蚀,甚至还能反过来抢占全国性银行的份额。
从数据上看,2005-2018年,大行+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占比从68.3%降至53.1%,同期,城商行占比从5.4%提升至13.1%,市场影响力日益凸显。
与区域经济休戚与共
当前,市场对中小银行的印象比较差,普遍担心其不良问题和增速问题。的确,2012年之后,国内GDP增速下台阶,叠加产业调整升级,地方性银行的全局性机遇窗口不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高不良、低增长,数据很差,大概率还会越来越差。
以农商行为例,截止2020年9月末,不良率高达4.17%,城商行也升至2.28%,均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但鉴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从个体层面看,地方银行之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GDP增速乏力的地区,地方性银行多面临困境,表现为不良率高企;GDP继续高增长的地区,地方性银行依旧处于发展机遇期。
另外,本文讨论的上市中小银行,本就属于地方性银行的佼佼者。仍以不良率来说,2020年9月末,14家上市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仅为1.36%,比城商行整体低0.92个百分点,也明显优于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对于上市中小银行,唯有把它们从中小银行群体中剥离,去掉有色眼镜,才能够看得准确。
多数上市小银行,其业务重心依托单个城市,如果脱离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发展潜力,就很难对中小银行进行正确的评估。对于仍处于发展机遇期的地方性银行,就如同十年前的银行业,只要地方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平庸的机构也能实现快速增长。
对于这类上市银行,其优秀本身主要依赖外部环境,若严格以机制文化、管理水平、创新能力、零售转型等视角对其进行评估,就容易低估其发展潜力和价值。
脱虚向实,基础更加扎实
地方中小银行的另一重利好,是经营基础更加扎实。
2017年之前,基于网点优势,地方银行的典型特点是吸储能力强、放贷能力弱,不少银行走上了同业大发展之路,依靠同业投资做大资产,在刚兑环境下赚取无风险利差,表现为同业资产占比高、贷款占比低,脱实向虚。
就个别银行而言,债券投资收入甚至超过了贷款利息收入,怎么看都不像一家正经的银行,服务实体的能力变差。
此外,由于同业业务容易上规模、且零不良,不少中小银行在经营业绩上表现出“高增长、低不良”的特征,尽管脱实向虚、基础不实,但估值普遍较高。
2017年之后,在同业新规、资管新规的约束下,中小银行全面回归实体,同业资产快速萎缩、贷款占比稳步提升,由于贷款增速低于同业资产萎缩速度,且贷款的风险高于同业资产,不少银行在经营指标上表现为增速下滑、不良率抬升,此时,资本市场开始抛弃中小银行,估值水平不断压低。
整体来看,中小银行的经营环境在变差,但就特定中小银行而言,所在城市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光明,随着中小银行加速回归实体,与地方经济的连接更加紧密,有望充分享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提质的果实。就这类银行而言,业绩指标变差是经营基础变实的过渡现象,是好事而非坏事。
所以,前提依旧是区分所在区域,区分银行在该区域的差异化竞争力,不能一概而论。
正确看待金融科技的冲击
市场的另一个担心,是金融科技冲击。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务线上化,打破了物理隔离,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中小银行属地优势,为全国性银行、互联网机构的业务下沉打开空间。
仅就APP运营进行对比,全国性银行科技实力雄厚,用户基础庞大,在场景连接、用户运营上更具优势;相比之下,地方性银行科技实力弱、用户基础薄,缺乏规模优势和网络效应,迭代速度慢,用户体验难以及时提升。长此以往,全国性银行加速渗透,地方性银行会不断丢失属地份额。
这个逻辑有道理,但这两年逻辑演绎过度悲观了。站在当前时点,应正确看待金融科技的冲击。
第一,地方性银行的资产结构仍是典型的对公主导,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冲击。零售金融大同小异,但对公客户千差万别,很难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2019年末,37家上市银行中,22家地方性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仅为33%,比15家全国性银行低9个百分点。在对公业务上的比较优势,为中小银行应对金融科技冲击提供了宝贵的缓冲地带。
第二,地方性银行的零售转型进展顺利。零售转型的本质并非科技转型,而是金融与场景的融合,谁的融合程度高,谁就能牢靠地抓住用户,至于科技是否自主可控,并不重要。
在场景融合层面,地方银行借助其股东背景,基本能实现政务场景的全覆盖,如很多地方银行拿下了当地工资代发、智慧项目、社保、医保、养老保险、交通罚款、低保发放等项目,借此积累了大量的零售基础用户。同时,以单点密集突破为策略,高密度连接本地消费场景,中小银行有能力搭建更为完善的本地生活场景圈。
只要能抓住核心场景,掌握基础客户群,零售转型后发先至不是难事。场景生态存在网络效应,一般一个城市只能成就一家法人银行,上市中小银行作为本地法人银行龙头,最有希望脱颖而出,充分享受网络效应带来的护城河壁垒。
寻找下一批黑马
自2020年4季度以来,银行股相继迎来上涨行情,这轮上涨更多的是行业整体层面的预期修正——市场发现银行2020年的业绩没有那么差。
在这轮上涨中,还看不到对中小银行估值偏见的系统性修正,但偏差终究会被修正。在这个意义上,上市中小银行里,潜藏着一批黑马。
深度聚焦“万人助万企”|驻马店 助企“有力度” 发展“加速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祁道鹏驻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弓华静周由4月12日,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现场观摩第三组来到驻马店市观摩考察。大家进园区、入车间、听汇报、问经验,认真了解驻马店全力上项目、助企业、拼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感受天中大地干事创业的“速度与激情”。锤子财富2023-04-14 22:38:030001“汽车缺芯”解构式困局 抢库存加剧产业链失衡
12月14日,历经多轮调整,半导体板块到目前为止依旧领涨沪深两市,Wind数据显示,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板块年内涨幅已达66%。芯片行业热议的“缺货涨价”问题已经波及到了车企。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受新冠疫情影响,电子产业链上下游相继传导“抢库存”压力,最终从下游相对低毛利产品蔓延,所谓南北大众(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汽车缺芯”问题便是最新的演化。0000习近平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致贺信
来自:央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11月23日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等得到广泛应用,互联网对促进各国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0001央行、银保监会分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
原标题:央行、银保监会分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12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称,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决定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