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一周年:稳推进与控风险
自2019年12月底北京率先开启创新监管试点后,目前中国版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已试行一周年,除了试点项目不断扩容,试点地区也已全面铺开。12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这一年试行情况来看,作为监管创新工具,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稳步推进,从事前、事中、事后有一系列流程规范,同时,“监管沙箱”也强调严控风险,在风险防范和风险补偿机制上不断优化。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沙箱”后续仍有望继续扩容,重点是对试点项目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标准。
稳步推进
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持续扩容中。12月25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官网公示了2020年第三批5个拟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创新应用,分别为光大银行申请的“光信通”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农业银行“链捷贷”产品、民生银行与北京逸风金科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以及北京融和云链科技有限公司与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家电投供应链金融平台”、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于API的场景适配中台产品”。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成都市、广州市九市(区)先后成为试点地区,均已发布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名单,共60个惠民利企创新项目。其中,北京已发布两批次试点名单,第三批也开启“进行时”。此外,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等多地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正在提供惠民服务。
具体来看,60个项目中,包括35项金融服务、25项科技产品,业务领域覆盖供应链金融、手机POS创新应用、小微企业在线融资、非接触金融服务、政务数据融合产品、数字风控产品、智能银行、智能化农村金融服务等。
另在主要应用场景上,信贷场景占比47%,运营管理占比23%,支付为13%,多场景为12%。此外身份识别、溯源、保险理赔三个场景占比均为2%。而应用渠道类型上,线上应用占比为65%,线上+线下相结合占比为33%,线下为2%。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目的是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营造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从这一年试点看,参与机构从金融机构扩展到金融科技公司,技术和覆盖场景不断丰富,创新性更强。
整体来看,2020年金融科技“监管沙箱”取得可喜进展,这也符合业内预期。正如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所称,“监管沙箱”作为监管创新工具,从事前、事中、事后流程均有详细规范,既有包容,也有审慎;同时,“监管沙箱”通过试点地区的设立、试点批次的更新等,来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能够鼓励更多企业主体参与到守正创新的工作中去;此外,“监管沙箱”成果丰硕,多地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提供惠民服务,表明科技赋能金融的成果进入到成熟落地阶段,能够产生积极意义、发挥社会作用。
控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边是试点项目扩容不断,“监管沙箱”稳步推进,另一边是试点要求严控风险,正如多地试点所提出,试点工作要秉持守正创新、风险可控、权益保障和惠民利企原则,申报的项目可以是金融服务,也可以是科技产品,但是项目必须具有业务普惠、技术创新、风险可控及监管支持等特点。
从目前多地试点应用情况看,均采用科技创新、服务小微、风险可控等原则,结合了当地金融与科技的优势资源,并各自具有一些特点。比如北京数量最多、落地最早,应用范围上涵盖更广,除了覆盖到银行,还包括保险、非银行支付等领域。上海和深圳在试点数量上相对较少,二者主要都围绕银行相关业务创新。
目前,各地选择的项目也主要根据当地不同的城市定位及产业基础相关,例如北京偏基础科技类应用比较多,上海则更偏重区块链,深圳外向型科技应用特色明显,而成都、重庆等地方特色则比较鲜明。
一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主要面向未来的一些新业务,强调技术创新和风险可控。例如,一些风险类项目将无望被纳入“监管沙箱”试点;同时,在合规方面受到监管严厉处罚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监管沙箱”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此外,没有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也很难申请成功。
“今年以来,金融与科技结合带来的风险也成为监管焦点,监管方针对互联网贷款风险,数据和技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监管要求。在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也会存在相关显性和隐性风险,创新试点方需要对风险作出预判并建立防范措施,在成果检验中,相信风险层面是重要的关注点。”于百程称。
稳步开展“监管沙箱”试点的同时,可以看出,监管也非常注重风险的防控。基于此,苏筱芮也针对申报机构提出多个建议,一是申请前各项准备工作方面,要注重预期效果、预期规模等的遴选;二是事中、事后相关的补偿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需详尽规划;三是要注意消费者保护方面的风险防控,完善机构投诉及自律投诉渠道等。
推标准
零壹智库统计显示,在9个地区前60个创新应用中,全国共计113家机构参与。其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合计60家银行参与,其次为科技公司,合计27家。另外,支付机构、征信公司、清算组织、保险等机构也积极参与到监管试点当中。在关键技术上,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主。全部试点应用当中,涉及大数据的有48个,人工智能32个,区块链19个,云计算8个。
“接下来试点项目也将进入成果检验,总结经验的阶段。”于百程认为,2020年的60个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主要在8月之前,后续方向重点是对试点项目进行分类总结,形成可推广的标准。
事实上,今年10月底,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曾透露北京“监管沙箱”五大思路,一是“监管沙箱”的入箱机制,会更加朝市场化和包容性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提供生长的机会;二是入箱主体要更加丰富和双向,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北京“监管沙箱”试点。参与主体目前以金融机构为主导,下一阶段会向科技企业为主并重;三是进一步扩大“监管沙箱”扩展机制,增加扩展机制的弹性,把以物理空间划定的“监管沙箱”基本管理制度逐步有序拓展到服务领域空间;四是要把试点评估的效果和行业准入、监管规则的完善紧密联系起来,使试点发挥更好效应;五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区内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际规则的制定。
在分析人士看来,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未来将继续扩容。苏筱芮认为,具体体现在:试点范围将不断增加,试点城市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到周边地区,共同打造区域内金融科技事业的繁荣经济圈;试点批次将逐步提速,在各地试水创新项目试点后,其申请流程、评判方式等将不断被总结及优化,试点批次亦将伴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而产生加速。
展望后续,苏筱芮建议,金融科技“监管沙箱”,一是要以质量优先,数量方面不能过于宽松,要严格遴选标准,注重风险把控,尤其要关注到需求端(企业、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二是要保持竞争中性,从入选项目的申请机构来看,多为大型银行机构与金融科技巨头等,需要鼓励更多优秀民营机构甚至初创机构入选;三是创新导向,金融供给的目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需要切中实体领域的痛点,鼓励更多独创性而非冗余性的创新项目。
安靠智电2022年营收7.73亿 净利1.51亿 董事长陈晓晖薪酬36.97万
挖贝网4月23日,安靠智电(300617)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966,378.28元,同比下滑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409,847.81元,同比下滑24.21%。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3,456,669.8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20,476,243.58元。0000多孩家庭购房新政,能否一举解决“催生”“解困楼市”两大难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宇轩|北京报道房地产低迷、生育率低下,已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两大问题。多地政府在出台楼市新政时,将“多孩家庭”作为相关优惠政策的前置条件,这类新政甚至蔓延至严格限购的一线城市。4月10日,同一天内,北京、上海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分别在披露信息中透露,或将在购房制度上对多孩家庭予以政策支持。锤子财富2023-04-16 16:30:150000郭树清: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引发社会问题
来自:北京商报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了《金融科技发展、挑战与监管》为题的演讲,介绍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实践和思考。郭树清表示,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有的机构甚至给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过度放贷,出现违约之后进行强制性催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0000公募高管更迭不断 年内近百家基金公司副总以上职位“换血”
来自:北京商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高管人员可谓变动频繁。北京商报记者通过Wind统计发现,截至10月18日,年内已有96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以上职位出现人员变更。仅10月17日,就有华安基金、国金基金、国开泰富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变更高管人员,变更职位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及督察长。有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行业高管变更的原因或与资管行业考核压力相对较大有关,从而导致行业流动性加剧。0000诚达药业2022年净利1.06亿同比增长6.02% 董事长葛建利薪酬135.73万
挖贝网4月23日,诚达药业(301201)近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463,537.32元,同比下滑1.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484,248.46元,同比增长6.02%。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665,536.21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14,407,215.52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