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20年终总结,十个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影响波及全球。
口罩成了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热门的话题,双黄连也一度全网疯抢。“云上的日子”也火了,云上课、云办公、云买菜……还有新冠疫苗,据了解今年底到明年初将迎来上市高峰。
截至12月18日,医药生物板块年内上涨48.97%,疫苗指数年内上涨109.11%,新冠肺炎检测指数年内上涨77.48%,口罩指数年内上涨67.38%。
一句话点评:向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致敬!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
3月,约13个国家或地区的股指发生向下熔断。4月,原油史诗级暴跌,人类历史上油价首次出现了负数,史称“负的流油”,并直接导致了“原油宝”穿仓事件。5月,国内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
自2019年以来,负利率席卷欧洲。11月18日,中国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其中5年期票息为0%,首次实现负利率发行,国际投资者认购踊跃。
一句话点评:“一夜暴负”真的有,活久见!

2020年是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大力推进。
3月1日,新证券法实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掀开了新篇章。4月1日,券商、基金外资持股比例正式取消。11月1日,QFII、RQFII新规实施,外资持股比例披露指标下调至24%。
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设立,32家公司集体挂牌。8月24日,创业板首批18只注册制新股集体上市。11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一句话点评:20%“大长腿”满屏,垃圾股末日!

贵州茅台的股价冲上了1800元,市值超过2.3万亿元,成为双料股王。
A股进入“茅”时代,猪茅、电茅、纸茅、酱茅等纷纷出现,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先者。截至12月18日,茅指数年内涨幅达94.09%。该指数的34只成分股,市值平均值为4288亿元,股价平均值为183元,年内涨跌幅平均值为91%。
从2017年的漂亮50,到2019年的核心资产,再到2020年的各种茅,都代表了资金对价值龙头、优质资产的青睐,以及A股市场风格的转变。
一句话点评:茅时代,真“名列前茅”!

经历了年初的连续下跌之后,场外资金开始跑步进入A股。
从3月到10月,A股每月新增投资者数量都在百万以上。其中,7月新增投资者数量高达242.63万,创下自上轮牛市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
新发基金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百亿级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基金”一词连续登上微博热搜榜。但在基金火爆的同时,不少90后的“7日交易法”惊呆了众人。“7日交易法”是指买基金做7天短线,盲猜盲申购盲赎回。
一句话点评:来玩啊!呃,还能这么玩?

芯片,在近两年既是热门话题,也是投资热点。
截至12月18日,申万二级半导体板块年内涨幅达58.36%。该板块69只成分股中,有10只是2019年上市,有21只是2020年上市,包括中芯国际、寒武纪等,大部分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
重仓半导体芯片股的诺安成长混合基金,2020年净值大起大落,几度登上微博热搜,支持者誉其为“守住本心”,反对者喷其为“渣男基金”。一只基金引起如此大的话题,实属罕见。
一句话点评:赢了蔡经理,输了经理菜!

今年的债券市场并不太平。11月以来,华晨集团、永煤控股、紫光集团等相继出现债券违约。11月21日,金融委会议定调为“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也明确了要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给市场各方吃下了定心丸。
中国债券市场在2014年就已打破刚兑,但违约的主要是民营企业。2020年的信用违约状况,彻底清除了市场的“刚兑”信仰。
一句话点评:不讲武德!歪,110吗?

2020年告别了一些人一些事,其中之一就是P2P。
截至11月中旬,全国实际运营P2P网贷机构完全归零。我国P2P平台自2012年起开始野蛮扩张,高峰期平台约5000家。从遍地开花到完全归零,P2P的9年历程如过山车般刺激。
历经13年发展历程,规模曾经达到5000亿的分级基金,也要说再见了。2020年底是分级基金整改退出的最后期限。在转型或清盘后,分级基金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一句话点评:您的钱,落袋为安了吗?

在经历八年的艰难谈判后,RCEP最终宣告达成。
11月15日,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上,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协议。
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的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然代表着世界经济和人类前进的正确方向。
一句话点评:有人退群,有人建群!

创业板指的年度涨幅全球第一,但炒股不如买基金。
截至12月18日,创业板指以54.65%的涨幅,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排名第一。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涨幅分别为11.3%、32.82%。29个沪深核心指数中,有12个涨幅超过了30%。
但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剔除今年上市的股票后,全部A股的涨跌幅中位数为4.74%,有1622只股票年内股价下跌。相比之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年内涨幅中位数,分别为29.61%、26.12%。
A股最新总市值为57.1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18.17万亿元,按1.75亿投资者计算,人均市值增加10.38万元。
一句话点评:2020年,您赚了吗?

欧美银行业风暴下的“大潮”:全球资金流滚滚向东涌入亚洲!
财联社4月10日讯(编辑潇湘)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欧美市场3月上演的银行业惊魂,正推动资金流入亚洲资产,因投资者押注中国和该地区的其他新兴经济体更有能力抵御这场危机的影响。0000暴跌超70%!“火锅第一股”突遭波折,巨亏、关闭84门店
又一餐饮神话突然遭遇“大败局”。近日,一度红遍大江南北餐饮巨头——呷哺呷哺(HK.00520)披露了2022年年度财报,其中显示,呷哺集团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47.25亿元,同比下降23.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达3.5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0.4%。0000又爆雷!千亿东北国企出事:10亿还不起 债券圈炸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说起华晨两字,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华晨宝马这个合资品牌,这几天,华晨集团一则大消息,让资本圈一片哗然。其私募债券“17华汽05”发生违约,债券余额为10亿元。华晨集团发生实质性违约。目前,华晨集团正与投资者协商兑付事宜,这也是华晨集团史上首次公开市场债券出现违约。锤子财富2020-10-25 15:30:150000美国房产所有者面临1.5万亿美元的债务墙
近1.5万亿美元的美国商业房地产债务将在2025年底前到期偿还。这些借款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谁会借钱给他们?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上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对于从办公楼到商店和仓库的房地产所有者来说,再融资风险是关键,相关的风险也是如此。这家投资银行估计,写字楼和零售地产的估值可能从峰值下降到低谷,降幅高达40%,增加了违约风险。0001年内8只ETF终止运作 场内指基清盘或常态化
在公募基金发展大年,新发基金管理总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但清盘基金也不断增多,部分细分领域基金清盘也日趋常态化。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今年已有8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简称ETF,排除ETF联接基金)清盘,创下历年之最。行业人士认为,细分领域基金清盘常态化,将倒逼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环节更加注重前瞻性和持有人盈利预期。8只ETF终止运作创历年最高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