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比过半,“高碳锁定”的建筑业亟待破局
实现“双碳”目标,建筑业无疑是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目前公认的结论是,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之一,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介绍,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5.5%;当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50.8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0.9%。也就是说,建筑全过程(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了全国碳排放的“半壁江山”。
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家对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筑领域碳排放仍居高不下,“尾大不掉”“积重难返”问题突出,尤其是建筑领域技术创新,新材料、新产品推广应用艰难,坚冰亟待打破。
建筑业存在“高碳锁定”风险
“近年来,中国在一年内建造的房屋数量比发达国家多出许多,但99%的现有城乡建筑是高耗能建筑,95%以上的新建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在《中国市场》杂志(2023年第2期)上,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辛晓琴撰文表示,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建筑领域的能耗高出了四五倍,差距如此之大,需要警惕。
“如果新建建筑在节能执行方面欠缺,就会导致建筑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转变为高耗能建筑。”辛晓琴分析说。
在建材领域打拼20多年的青海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旺实业”)董事长池立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创新确实太难了”“即便你发明了颠覆性、替代性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也很难推广应用”。
池立群埋头20多年、投资超过10亿元研发硅钙石复合材料,攻克了传统陶瓷行业的多个难题。
前些年,西旺实业曾委托通用公证行(SGS)对其旗下使用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的三款产品——台盆、小便器、座便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计算。


评估发现,西旺实业生产的座便器平均每千克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及市场上同类产品排放量的一半。评估结果显示,西旺实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最低只有传统陶瓷卫浴生产过程的1/8,达到国际领先标准。
“2021年全国仅座便器消耗就达到9800多万件,如果加上台盆、小便器、蹲便器等,年消耗量突破2.5亿件,若用新研发的生产工艺,将减少碳排放上亿吨、节水40多亿吨(一次排水用水量只有2.5升,大大小于一级水效马桶耗水量每次冲水3.8升的标准)。”池立群说。
池立群告诉记者,前些年,他曾经跑到国内一个陶瓷生产基地,与他们商量能否拿出一条生产线让他尝试改造,应用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但没有成功。这几年,西旺实业在个别城市做了实景展示,室内从卫浴设备、地板、墙面到各式家具,都用新材料制造,也试图与一些大项目合作,但始终推进缓慢。
“研发和应用推广太烧钱了。”池立群无奈地说。
绿色建筑推广应用仍困难重重
发展低碳建筑究竟存在哪些困境?业内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
湖北大学商学院专家姜虹表示,虽然“低碳”“节能”时时挂在嘴上,但许多人对于低碳建筑意识淡漠。企业多注重短期的“低投入”“高产出”,带来“高排放”。旧有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依然存在,并严重阻碍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推行。
“我国建筑的节能环保现状仍然是令人十分堪忧的,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者张翔介绍,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理念下,提出了“生态建筑”“环保建筑”等概念,但低碳建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完善的政策与评价标准,技术和设计能力不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者杨志魁介绍,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发展的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很多创新的技术,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另外,绿色建筑使用的装修材料是与普通建筑不同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没有直接获得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建筑的起步。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绿色建材替代传统建筑材料已成趋势,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从事绿色建材的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在继续生产传统的建筑材料,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处在传统建筑材料向绿色建材的转型过渡期。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开展绿色建材的研发,更无法承担研发绿色建材的高风险。
河南兴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肖云也反映,绿色建材的发展仍处在缓慢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绿色建材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在大多数的房屋建设中,人们仍然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
拿出“推动电动汽车”的劲头
5月9日,我国“双碳”领域首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宣告成立。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方面说明各方对于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视,也表明在这个领域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在该中心揭牌仪式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要以降低建筑碳排放、提高建筑绿色性能为主要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更好支撑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池立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牵线搭桥,以创新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衔接和帮助传统企业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业内人士也建议,各级政府要像推动电动汽车一样,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推动低碳创新成果,使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并积极与创新企业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路径,使创新成果迅速推广普及。同时,在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挖掘、培养、支持创新的龙头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标杆,用创新成果推动整个行业的颠覆性革命。


“创新成果的价值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特别是金融部门的认可。”池立群说,创新成果的价值是用数据来反映的,对拥有重要创新成果的企业,在推广和应用阶段,对各种鉴定、检测,以及需要登记和制定各种标准等所涉及的费用,国家可考虑给予补助。
他举例说,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国家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检验检验中心,目前已成为服务浙江,覆盖长三角,辐射全中国,集仲裁、标准、检验、分析、研发、培训于一体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检测项目覆盖智能马桶产品85%以上的参数。
“建这样一个检测中心投入不算太大,但却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全面周到的服务,降低了成本,对企业来说是感到很温暖的。同时,这也是一张不错的城市名片。”池立群说。
张肖云也建议,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绿色建材行业出现的实际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绿色建材行业评价体系,规范和维护绿色建材市场的交易秩序。国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开设绿色建材科研实验室,加强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集团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科研创新、技术创新,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研发,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出台有关绿色建材的补贴政策,开展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的应用示范,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建材和产品,拓展绿色建材市场。
教育部:严肃查处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恶意闭店”等行为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肃查处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恶意闭店”等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据教育部网站消息,11月27日,全国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工作现场会在广东广州召开。0000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区域差异巨大,亚洲表现优异
2020~2022年,数字贸易增长了四分之一,达到每年3.8万亿美元,占所有贸易的13%。在疫情期间,全球服务贸易受到重挫。相较于总体下降的服务出口,数字交付服务贸易更具韧性。最新发布的世贸组织(WTO)-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数字交付服务贸易蓬勃发展,2021年亚洲和北美区域内的增长分别为25%和11%。锤子财富2023-04-27 17:49:280000又一波跨国公司总部落地上海,在华外资带动本土化创新
2023年上海市新设外资企业6017家,同比增长38.3%,实际使用外资240.87亿美元,实现了高位增长。作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上海依然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2月27日,上海为新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发证书,同时还有一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安永、世邦魏理仕等作为"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也首次亮相并获得颁证。在华投资持续加码0000涿州外卖小哥:当地水电基本正常供应,快递暂未恢复
市区西部区域由于地势较低仍未完全恢复,截至发稿仍有部分小区尚未恢复供水,仍在使用供水车。已经恢复日常工作的涿州美团外卖骑手刘世奇,回忆起参与救灾志愿工作,依然对当时的种种印象深刻。刘世奇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涿州市区除了西边的个别小区还处于停水状态外,已经基本恢复。不过,市区快递恢复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水电已基本恢复锤子财富2023-08-11 18:59:430000万科回应举报信事件: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
举报信称,万科烟台公司通过隐匿收入、虚增成本的方式,双向压缩公司利润,从而实现偷逃税款。1月20日,第一财经获悉,烟台万科公司公告称,网络上近日出现烟台市百润置业对烟台万科的举报,内容严重失实。“万科一直以来坚持合法合规经营,不存在偷税漏税问题。烟台万科近5年共纳税27亿元。对于污蔑和造谣的言论,烟台万科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烟台万科表示。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