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外资公募如何展望后市
目前,复苏第一步已基本完成,内生动能的改善将是复苏第二步的关键,但这尚未完全体现,目前处于“过渡期” 。部分数据在1-2月报复性反弹后走弱,主要缘于场景恢复的“脉冲” 、政策落地放缓。
今年,A股的反弹基本都在元月份完成,外资引领了这波反弹。但近两个月来,资金流入明显放缓,本地资金增量不足。究竟如今外资机构如何看待经济复苏的第二阶段,以及后续中国股市的前景?
路博迈权益CIO魏晓雪近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市场挑战重重,制造国(如中国)与需求国(欧美)的周期错位,则意味着国内的复苏进程会更加缓慢。从库存周期去化角度,中国下半年经济有望好于上半年。未来A股存在更多结构性机会,看好四方面机会——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消费领域(服务消费、医疗器械等);“中特估”(一带一路、银行等)。
复苏向第二阶段“过渡”
今年以来,全球股市多数依然维持上涨格局。截至5月16日,上证指数上涨6.5%;恒生指数今年以来上涨1.0%。一季度,北向资金涌入超1800亿元,接近去年的两倍,但近两个月流入量明显放缓,股指层面的涨势亦戛然而止。
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低于预期,特别是4月的通胀数据。4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仅上涨0.1%,制造业PMI也回落到50的荣枯线以下,金融数据回落。
魏晓雪表示,今年的复苏较为特殊,中强美弱拉长了复苏节奏,但更利于吸引外部资金。具体而言,目前中国处在复苏路径中,而市场认为欧美可能进入衰退。中国有更加充分的货币政策空间,疫情间居民大量消费被滞后及积累的超额储蓄,给后续提供了复苏动能。关键在于, 制造国与需求国的周期错位,则意味着国内的复苏进程会更加缓慢。因此,从库存周期去化角度,下半年经济有望好于上半年。对于投资而言,可能目前仍是较为舒适的位置。
全球来看,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在2023年开始触底,这可能预示后续海外的环境可能回暖。
不过,目前市场情绪主要受制于近期高频数据的回落,并且担忧复苏的可持续性。例如,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8.6%、低于预期的20.2%,剔除基数影响后两年平均增速为2.7%。路博迈方面认为,线下场景恢复已经基本完成,相关消费呈现较高景气,但居民购买力渐进恢复,商品消费复苏趋势较为平缓。
就生产端来看,服务业复苏优于工业的结构性特征明显。数据显示,工业方面,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前值3.9%),两年平均增速仅1.3%(前值4.4%),季调环比为-0.47%,是2020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大幅弱于季节性。主要原因在于积压订单消退,地产投资等新增需求仍然偏弱,以及制造业主因减产去库存;但服务业在低基数支撑下,得益于防疫调整的红利延续,叠加4月服务CPI回升至1%,当前大致处于量稳价升状态,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前值9.2%),两年同比3.2%(前值4%),增速水平和回落幅度均好于工业。
此外,地产仍是未来复苏的关键。数据显示,投资降幅扩大,但竣工仍是主要支撑。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比上月回落1.3%,环比弱于季节性。新开工、施工和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27.2%、-31.1%和40.9%,较上月分别回升1.8%、4.2%和8.8%。竣工继续走强表明保交楼政策仍在持续发力,是地产投资的主要支撑,而新开工则继续疲弱,后续市场仍将观望后续趋势。
走过了复苏的第一阶段,魏晓雪表示,内生动能的改善是复苏第二步,目前处于“过渡期”。此前,稳增长落地加快,大规模融资对实体支持的滞后显现。 新增政策预计“多线并行”,包括就业、地产、货币、财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 。她也预期,随着海外加息落幕,强美元带来的压力也有望缓和。
结构性机会下看好四大主题
目前,投资机构普遍认为,与其随着宏观数据起舞、或者追逐热点,不如专注自下而上选股,坚持理念、不躁进。
今年以来虽然沪深300等宽基指数表现平平,整体权益类基金的收益率也不如预期,但事实上今年却是“价值投资”的一年,价值类的股票正默默上涨。今年以来MSCI中国A股价值指数上涨8.8%,而MSCI中国A股成长指数则反倒下跌4.8%(截至5月11日)。
魏晓雪亦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指数走势难以判断,但A股存在结构性的行情,这考验主动型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随着现在量化私募参与越来越多之后,结构性的行情会演绎得越来越极致。
具体而言,她看好四大主题——首选是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在她看来,AI并不仅仅是炒作,应用端刚刚开始,值得关注。此外上游硬件也颇为关键,这会穿透整个电子环节,会存在大周期机会。
其次则是高端制造、自主可控。这包括半导体、新能源、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光伏设备、产业转型机遇、工控行业进口替代。
此外,消费领域的机遇不可忽视,机构今年普遍看好疫情出清行业的格局。同时,疫后复苏的医疗机遇被众多机构看好,且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出现内资、外资加仓的迹象。
“从2021年1月核心资产见顶至今,很多优秀的消费公司和医药公司估值已经趋于合理,一些优秀的公司利润也并非没有增长。目前从‘五一’数据来看,消费其实在逐步恢复。医药的情况也是如此——院内就医会逐步改善,集采也已经来到第八轮,逐步进入正轨,一些医药公司已经出现业绩拐点。”
“中特估”亦是近期被人看好的主线。魏晓雪表示,偏爱高分红、低估值标的是市场下行周期的特点,投资者追求的是防御性,包括银行股近期受到追捧亦是如此,未来对“中特估”仍需精挑细选,部分仍是博弈性上涨或者结构性机会,最终仍需要经历业绩的检验。
目前来看,高盛近期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公募基金对中国股市的持仓只是达到了过去十年来的23%分位数水平,这表示除了长期资金还未大幅加仓,除了外资,第二阶段的复苏质量以及更具定价权的内资的信心也将决定后续的市场表现。
每个成功的AI初创企业背后都站着科技巨头|盘点科技巨头AI投资
微软、谷歌和亚马逊去年达成了一系列大宗交易,占2023年新兴AI公司融资额270亿美元的三分之二。人工智能(AI)的投资布局竞赛在美国科技巨头间打响。当地时间本周一(2月26日),微软公司与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AI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将向微软Azure云客户提供其最新AI模型。锤子财富2024-02-27 19:18:000000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技术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经查,思尔芯在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证监会依法决定对思尔芯处以400万元罚款。2月9日,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近日,证监会对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尔芯或公司)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0000好收成碰上“厄尔尼诺”,2024年全球粮食危机会持续吗?
成本压力正在缓解,但大部分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2024年,粮食危机将持续在全球蔓延。好消息是,粮农组织2024年度季末世界谷物库存量最新预报数较期初水平增长2.7%,创历史新高。根据最新预测,2023/2024年度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预计为30.8%,表明供应形势较为宽松,预计2024年谷物收成将创历史新高。锤子财富2023-12-26 20:27:540000商务部:支持浦东新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试点
支持浦东新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设开放平台、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试点,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支撑。0000兴业银行尾盘突然拉升涨停,上交所通报:某投资者大笔申报成交所致
兴业银行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经初步核查,为某投资者以明显偏离股票最新成交价的价格大笔申报成交所致。12月29日,兴业银行尾盘集合竞价突然直线拉升涨停,集合竞价阶段成交达133082手,成交额达2.16亿元。此前涨幅仅0.27%。截至收盘,兴业银行股价报16.21元,最新总市值升至3368亿元,总市值单日增加305亿元。锤子财富2023-12-29 18:23: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