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美欧银行风险事件留下待解课题,金融从业者应时刻警醒,保持敬畏之心
近期美国、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银行风险事件,对于中国的金融监管和金融业发展有哪些启示?
5月22日,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揭牌仪式暨“构筑新兴金融人才高地,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学术交流活动上,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了自己的个人观察和三点建议:增强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的协同性;增强监管标准与机构业务风险程度的适配性;增强风险处置与舆论引导的及时性。
尚福林表示,近期美欧银行风险事件,为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美欧银行事件也留下了一些待解的课题。
一些待解的课题
尚福林表示,现在的金融监管框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搭建完善的,在那次金融危机当中,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金融风险的破坏性和传染性,对原来的金融监管理念规则有了重大的革新,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监管框架,加强了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证券化、衍生品等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等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美国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视为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改革。
尚福林认为,这次美欧银行风险事件的爆发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从短期政策因素看,美国货币政策急剧调整,使得金融环境和信贷条件大幅度收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从深层次体制因素上看,可以部分归因于美国近年来对监管的调整放松。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变化,美国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采取的监管措施逐步淡化,2018年将大型银行监管的资产门槛由500亿美元提高到2500亿美元,对没有达到这个门槛的区域性地方性银行放松了对资本流动性压力测试等等监管的要求,对跨越门槛的银行设置了比较长的过渡期。硅谷银行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710亿美元,随后迅猛扩张到2022年的2000多亿美元,而对它的监管标准没有相应的提高。

尚福林认为,从这次欧美银行事件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是:随着经济金融化以及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风险对于实体经济的破坏力越来越强,不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网络大大加速了挤兑的速度,二是中小银行风险传染性不容忽视,三是低风险资产不是没有风险。
尽管各方面总体上认为美国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以及欧洲瑞信银行的风险得到了比较及时的处置,不会造成像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波及范围广的破坏力,然而对风险处置的一些方式以及如何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方面,各方面并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尚福林认为,美欧银行事件留下了一些待解的课题。
比如,如何合理的确定中小银行的差异化监管标准,虽然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强对对中小银行的监管,欧美监管者也认为应该全面适用巴塞尔协议标准,然而怎样平衡严监管与保持中小银行活力关系,仍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再比如,如何平衡市场自我纠正与政府监管干预的关系,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危机处置都是美国监管部门主导的,具体方式有较大的不同。两家银行关闭时,一个存款由政府兜底,一个存款是由收购银行承接,有的人认为政府反应太慢,也有人认为政府的干预过多。
另外,对于美国监管部门决定让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瑞士政府决定让瑞银收购瑞信,这些都是让大银行吃掉小银行,是否有违市场公平竞争或者造成更大的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市场也有不同声音。
此外,如何在处置风险中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股东权益这次全部清零,瑞信银行的股东权益基本清零,管理层、股东、投资者均付出了代价,涉众的存款基本得到了相对安全的保证。这样做是否代表的一种价值取向?
尚福林表示,上述这些问题,实际上我国在监管理论的研究当中都有借鉴和深入研究。
金融发展的三点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一系列现代金融理论成果,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起了种类基本齐全的市场化机构体系和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金融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也大幅度提高。实体经济与金融间的良性循环正在初步强化,为应对外部冲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尚福林表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外部风险形势严峻,新老问题交织,一方面需要扎实做好金融工作,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增强理论研究。
结合欧美银行风险案例,尚福林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增强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的协同性,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把握政策调整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同时要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对金融市场以及微观主体的变化影响,不仅要关注资产端的信贷资产质量,也要关注利率变化条件下负债端的稳定性。
二是增强监管标准,与机构业务风险程度的适配性。随着机构规模的扩张,应当及时调整适应相匹配的监管标准,确保充足的资本,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前瞻性识别防范在流动性冲击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损失。对中小银行而言,应当本着实质重于形式,从机构规模大小、业务类型以及复杂程度出发,增强监管的透明度,防止监管套利。
三是增强风险处置与舆论引导的及时性。在数字化条件下,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影响更广,健全协同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机制,对暴露的金融风险要快速应对,及时阻断风险的传播蔓延。流动性风险从根本上看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偿付能力的担忧和不信任,要持续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及时纠正市场的恐慌情绪,维护市场的信心。
“全球的金融业发展有普遍规律,各国的金融业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规律,作为金融从业者,应该时刻警醒,保持敬畏之心,坚定自信,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道路和特点规律。”尚福林表示。
揭秘创业板投资者结构:机构交易占三成,持股占五成,外资参与度提升
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的交易与持股权重越来越高。近年来,创业板交易结构持续优化,长线资金向创业板创新成长型公司聚集,助力创业板市场改革发展。那么,创业板的交易者结构是怎样的,出现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获悉了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注册制以来,机构在创业板的权重越来越高,无论是交易占比、抑或是持股占比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机构交易和持股占比增加0000推进上海自贸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商务部、发改委说了这些支持举措
商务部将研究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作用,不断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支持浦东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自主权,加大开放压力测试,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0000业绩向下股价向上?隆基绿能股价收涨4.87%,连涨两天市值重回千亿元
今年上半年,隆基绿能以48亿元至55亿元的预亏额领亏光伏行业,不过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凭借技术创新和BC产能的推进,2025年公司将先于行业进入复苏状态。股价连涨两天后,隆基绿能(601012.SH)的市值再超1000亿元。0000工业富联直线拉升翻红,李军旗或不再担任董事长
据公告,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郑弘孟、李军旗、刘俊杰、丁肇邦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6月16日,工业富联盘中直线拉升翻红,截至发稿,该股涨超1%,报23.02元。该股连涨6日,已累计涨超28%。消息上,据中证网报道,6月15日,记者从两位产业链人士处独家获悉,A股市值4497亿元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董事会将迎来大变动,现任董事长李军旗或将卸任,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其仍将担任董事。锤子财富2023-06-16 10:30:050000朝中社:朝鲜侦察卫星下月起开始执行侦察任务
金正恩强调,朝鲜应更多地发射多种侦察卫星并部署到轨道上,给朝鲜武装力量提供充分且有价值的实时情报,进一步提高应对能力。据朝中社22日报道,朝鲜国家航空航天技术总局说,侦察卫星“万里镜-1”号将经过7至10天微调程序后,自12月1日起正式开始执行侦察任务。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