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1

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未来|“企业家精神”大讨论系列之七

锤子财富2023-04-26 21:37:570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创造一个可以发挥企业家精神的环境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3月13日,中国新任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讲了很多东西,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民营企业的。“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当我们看到他说的这句话时,一方面深受鼓舞;另一方面又有些疑惑,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企业家精神究竟是什么呢?

不确定性意味着企业家的危险和机遇

许多人从多个方面都对企业家精神有过多种表述,这些表述有的是相似的,有的则是独立的。这些概念多到大家看着眼花的程度,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理解企业家精神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暂且放下那些抽象的概念,追根溯源,回归企业的本质来讨论这个问题。具体来说,为了发展生产,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但现代企业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其诞生至今的时间并不长。

要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率,就需要有分工,有的分工在企业内部,有的分工在企业之间,但无论如何分工,都需要把现有的资源组织起来,去生产成熟的或新的产品。在现实中,每个人面对的都是有限的资源,那么如何分配和使用这些资源,使之产生最大的价值,就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对企业家来说,在经营中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判明自己的状况,搞清楚自己手中握有的资源和自己到底面临哪些约束性条件;二是思考市场的状况,要判断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开发何种产品以及如何生产才能盈利;三是将前两者结合起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去开发价值最大的领域,获得可持续的尽可能多的利润,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这三个问题表面上看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家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做对了,企业会飞黄腾达;做错了,企业则会粉身碎骨。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会时时刻刻困扰着企业家本人,逼迫其做出各项选择。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创造性破坏”的原动力

面对不确定性,企业家是如何应对的呢?简单来说,企业家是依靠企业家精神来予以应对的,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智商和情商的总汇。这里涉及一个经典的概念,即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很明显,“创造性破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创造,二是破坏。对一个企业来说,其一方面在创造新的产品、组织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另一方面则在破坏旧的相关因素,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企业家精神正是推动“创造性破坏”的原动力。

“创造性破坏”说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企业原本过得好好的,市场暂时也风平浪静,这时候要它去打破旧的秩序,创造新的秩序,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而且“创造性破坏”还不一定代表着成功,改革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要放弃旧的格局,去创造新的格局,最后还不一定会成功,这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什么选择这条艰难的路呢?这似乎有点自讨苦吃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破坏”会带来公司内部利益的重新分配。每个组织都会有既得利益集团,当“创造性破坏”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却会危及这些集团切身利益的时候,改革的阻力之大就可想而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性破坏”与企业生存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实施“创造性破坏”的企业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几率。但如前文所述,“创造性破坏”面临的是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给改革者带来很大的内外部压力。坚持推动改革可能最终会成功,并享受发展的红利,但也可能会一条路走到黑,导致企业伤筋动骨,甚至灭亡。不过,躺平不动的企业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你不动别人会动,等那些实施“创造性破坏”的企业获得市场的先机后,这些迟钝的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这些内容凝练成一句话就是,实施“创造性破坏”的企业不一定会成功,但反对“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很可能会失败。

企业家是企业内决定资源分配的人,为了实现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家天然的使命就是进行“创造性破坏”。为了实现“创造性破坏”,企业家需要去冒险。这种冒险的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促使企业打破旧有的格局,并促进新格局的诞生。与此同时,这种冒险的精神会引领企业与各种不确定性奋战。

民营企业是催生和汇聚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阵地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家精神有着巨大的正面意义,这方面涉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比。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下,决定资源配置的是无数的个人,尤其是企业家。在计划经济下,决定资源配置的是经济的规划部门。这种区别的背后有一个深刻的不同认识,就是市场经济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信息是分散的,中央计划者不可能时时掌握这些分散的信息,因此将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那些与市场距离更近、获取真实信息更多的企业家是效率更高的方式。

与之相对的是,支持计划经济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会导致资源的错配,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因此将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一个“全能”的规划者是效率更高的方式。为了实现计划经济的高效运转,苏联曾有大量学者希望用数学的方法去模拟整体经济的运行,并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然而,历史的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即使是高深且复杂的数学,也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市场经济虽然会周期性地出现危机和资源错配,但从总体上说,其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仍是远高于计划经济的。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家分配资源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也有力地证明了这点。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消灭了私有经济,计划经济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企业家精神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然而,由于计划经济天生无法克服的痼疾,新中国的经济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徘徊不前。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先是发展商品经济,后来又提出要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由此开始大踏步前进,企业家精神也被大规模激发出来,这带来的结果有目共睹——中国经济的发展腾飞,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从这段历史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是催生和汇聚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阵地。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企业家精神。中国那些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不但在国内所向披靡,现在也杀到了全球市场。

这里引申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对民营企业加以呵护。民营企业需要的只是一个公平稳定的经营环境,比如政治稳定、低通胀、法治、能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等要素。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会自发地激励这些企业向前大踏步发展,并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它们互相竞争,每天都在进行“创造性破坏”。假如没有民营企业,那么就不会有基于市场的一系列要素,市场经济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已深深嵌入其中,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企业家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也是。假如我们想实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走上高质量增长的轨道,那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不可回避的一步。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创造一个可以发挥企业家精神的环境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说,没有民营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而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中国经济的未来。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