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广义财政收支差1.6万亿,二季度收入加快已有迹象
一季度由于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温和”发力。
根据财政部数据,一季度全国广义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约7.3万亿元,同比下降约4%;广义财政支出约8.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大于收入1.6万亿元,同比增长33%。
导致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下滑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税收收入出现下滑。这主要受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大幅下滑等影响,也与去年同期相关税种高基数等有关。二是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卖地收入大幅下滑。
受限于收入增长乏力,一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仅为1%,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保持较高强度,但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出现两位数降幅,当然这跟去年同期高基数有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一季度财政收入低于经济增速,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高有关,剔除基数效应后,与经济形势逐月向好总体一致;同时,一季度财政政策在积极落实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先进制造的减税降费支持,专项债加大力度发行和使用,力图拉动投资稳定总需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从月度数据看,与前两个月相比,3月份广义财政收入呈现好转迹象。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3月份广义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2%,较1~2月提升近5个百分点。从预算完成进度看,一季度广义财政收入预算完成度近25%,略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广义财政收入拐点初现,或对后续支出形成支撑,支出维持较高强度、基建科技类支出再提速。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预计,后期财政收入有望继续回稳向上。二季度,因去年同期留抵退税集中退付、基数偏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将保持较高水平。下半年,随着去年同期留抵退税产生的低基数因素逐步消退,财政收入增幅会相应回落。
二季度财政收入加快增长,已有迹象。
今年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月上行至3月份同比增长12.8%,4月1~5日同比增长高达21.2%,按一个月时间差,将体现为4月~5月上旬税收高增。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张瑜分析,3月和4月企业销售收入对应的是4月和5月份相关税收收入。今年企业销售收入增速逐月上行至3月份同比增长12.8%,4月1日~5日同比增长高达21.2%,按一个月时间差,将体现为4月~5月上旬税收高增。
这从地方数据上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贵州省财政厅数据显示,1月~4月上旬,贵州省税收收入完成349.56亿元,增长7.6%。这比一季度当地税收收入增速提高了约3.6个百分点。
除了税收之外,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恢复,以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望企稳。根据今年中央与地方预算报告,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预计74021亿元,增长0.4%。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李大伟近日在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财政部正在采取相关措施,推动巩固经济回升势头,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分别是及时做好预算批复下达工作,确保资金早使用、早落地、早见效,尽早发挥财政政策效能;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发挥专项债券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为了保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而今年4.52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基本下达至地方,各地将尽快发债扩大投资稳增长。另外今年1.2万亿元税费支持政策正落地实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助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恒大回应“高管年薪过千万”;收购玛莎拉蒂?小鹏汽车回应;比亚迪辟谣银川储能电站起火爆炸多人伤亡丨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科技圈】大疆内部秘密研发Ebike,瞄准海外高端市场锤子财富2023-08-17 20:21:290000收复7.2关口!人民币中间价连升,反弹通道或开启
越来越多的基金空头进行获利了结。人民币汇率连续走高。7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968,调升78个基点。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上涨,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分别报7.2357、7.2448。“人民币反弹趋势比较明显,之前的做空方向可以平仓结束了。”一位海外量化基金外汇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据记者了解,近期,越来越多的基金空头进行获利了结。0000联想集团:上半财年收入同比下降20%
第二财政季度销售按季录得12%的增长,超出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9%。11月16日,联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2023/24年财政年度中期业绩。联想集团第二财政季度销售按季录得12%的增长,超出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9%,所有业务集团均展现良好的复苏趋势。上半财年收入同比下降20%,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因而同比减少60%至4.26亿美元。锤子财富2023-11-16 13:28:210000立讯精密:分阶段、积跬步、携手供应链走向绿碳前景
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机遇和挑战,合理做好阶段性目标和减碳的路径能源的结构转型和零碳目标的达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中长期看,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机遇和挑战,合理做好阶段性目标和减碳的路径?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操作难题。当下零碳、绿色理念已深入各行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企业成功的探索案例,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管理实践尤为值得借鉴,立讯精密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探索在电子制造企业中率先开辟出了一条绿碳之路。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