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银票转贴利率飙升近200BP,信贷开门红会否超预期?
临近月末,票据转贴现利率持续飙升,为信贷“开门红”打开想象空间。
1月24日,国股行各期限转贴现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行,其中3个月期和半年期品种转贴现利率分别上行0.15BP(基点)、0.06BP,为1.95%、1.48%,较1个月前的低位分别上行了194BP、90BP,其中前者达到2024年3月以来新高。
考虑到票据“资金 信贷”的二元属性,月末票据利率的持续上行也被市场看作信贷投放可观的信号。综合券商和业内人士观点,高基数效应加上信贷需求回温缓慢,今年“开门红”分化趋势或更为明显。信贷投放前置背景下,后续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票据利率月内飙升近200BP
1月26日,调休日,非银机构休息,国股行3个月期和半年期票据转贴现利率较24日均有小幅回落,分别降至1.9%和1.37%。
而回顾1月票据市场表现,转贴现利率整体延续了去年12月末低位反弹后的上行趋势,其中3个月期品种价格在震荡中触及2024年3月以来新高。以24日收盘价格计算,国股行3个月期和半年期票据转贴现利率分别较2024年12月25日的低位上行194BP和90BP。
因为票据具有资金和信贷双重属性,银行票据转贴现利率一直被视为信贷前瞻的先行指标。在此背景下,1月尤其是月末票据利率的高位攀升,被不少机构视为银行2025年信贷良好开局的信号。
回顾2024年,在信贷需求恢复缓慢的背景下,国股行各期限票据转贴现利率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其中3个月期期品种利率最大降幅接近240BP。
其中,在2024年12月25日,国股行半年期票据转贴现利率一度下破0.6%关口,创下新低,3个月期品种转贴现利率则继11月中旬后再次逼近零利率,降至0.01%,直到26日从低位迅速反弹。当时,这被市场解读为当月信贷需求依然不足,尤其临近年底加上“开门红”准备,“以票充贷”需求量较大。
央行此前披露的金融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900亿元,同比少增1800亿元。其中,居民和非银贷款同比多增,企业贷款同比少增。而在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同比少增成主要拖累的情况下,票据融资大幅放量,成为企业部门单月信贷融资的绝对主力。(详见报道《12月票据融资缘何放量,信贷“开门红”预期现分歧》)
具体来看,2024年12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900亿元,同比少增4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0亿元,同比少减43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0亿元,同比少增821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500亿元,同比多增3003亿元,环比多增3277亿元。
事实上,考虑到信贷需求特点和冲击“开门红”的需要,每年1月票据市场的表现都被看作信贷投放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备受关注。但近年来,关于票据“去信贷化”的监管导向和讨论逐渐增多。另外,票据利率波动受到季节性因素和资金市场的双重影响,在定价方面也相对更加复杂。
回看最近3年,2022年~2023年1月,票据转贴现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上行,其中半年期品种价格较上年12月最高分别上行285BP、189BP;2024年1月虽然信贷表现不弱,但半年期票据转贴现利率不升反降,月底小幅攀升,3个月期品种在2023年12月末低位大幅反弹,2024年1月则陷入高位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与历年年初上行的趋势有所不同,票据利率在今年1月初一度出现反常下行。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提示,这反映了实体信贷需求可能仍未完全恢复,票据贴现规模可能高于去年同期。
信贷“开门红”会否超预期
事实上,针对2024年12月实体企业贷款数据低迷、票据融资高增,有机构就提到了对今年1月信贷“开门红”的较高预期。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票据资产的利率偏低,银行投资票据资产不利于稳定息差。2024年12月票据融资规模多增,可能包含政策的积极推动——政策希望银行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银行买入票据实现这一目标,从而将企业中长期贷款等项目储备置换,延迟至2025年一季度投放。
此前的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指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1月1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到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和优化信贷结构”。
岁末年初,“开门红”成色也是买方和卖方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区域性银行尤其是地处长三角的中小银行对“开门红”信心较足。比如,苏州银行1月下旬接受机构调研时提到:“截至目前,本行2025年旺季信贷投放情况良好, 实现开门红较好开局。本行坚持早谋划、早营销、早投放,较早启动旺季开门红相关准备工作,项目储备规模超上年同期水平。”
针对全年信贷投放规划和展望,青岛银行也提到,2025年该行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预计全年信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投放节奏方面,青岛银行表示,将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整体信贷需求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有计划、有节奏投放,力争早投放、早收益。
不过,也有股份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为“开门红”进行项目储备是业内常规性操作,但实体需求恢复节奏缓慢仍是客观现状,这可能使得信贷投放后置或前置带来的数据波动加大,加上票据业务资本占用和拨备要求更低,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剧票据市场的阶段性供需失衡。1月努力实现“开门红”之后,全年压力依然不小。
据中金公司预测,2025年1月信贷“开门红”新增贷款规模约4.5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略降,但单月信贷新增规模有望排在历史前三位。
在林英奇看来,除了月初票据利率的反常下行,上年的高基数效应也给今年“开门红”带来一定压力,其中大行同比多增的压力更为明显。此外,2025年春节较早会对数据形成干扰,同业存款流失、资金面紧张也可能制约信贷投放。
“近年银行息差压力加大,出于‘早投放早受益’的诉求,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移。2024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占比52%,明显高于2019~2023年39%的均值,除了银行开年竞争激烈的原因外,也由于二三季度清理手工补息、地方隐债置换、同业活期存款整顿等超预期因素,导致后续投放不及预期。”他认为,央行对于信贷“均衡投放”的导向仍在,假设2025年一季度按照全年新增信贷目标40%(过去5年均值)的比例投放,那么一季度新增贷款可能同比少增约2万亿元。
其中,大行在高基数下实现同比多增难度更大,中小银行因为2024年基数相对不高,加上区域经济景气度影响,“开门红”情况或更加积极。
耕地“非粮化”整治引关注,业内:需遵循三大规律
结合地区特点科学界定“非粮化”内涵并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近期,以“毁姜种粮”为代表的整治农地“非粮化”现象,引发社会关注。然而,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督察执法情况,占用耕地植树造绿、挖湖造景、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下称“两非”)问题仍然突出。0000“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投资圈正谨慎下注AI大模型
MOSS系统负责人邱锡鹏教授在会上表示,国内的模型离OpenAI的GPT4差距仍然非常大,“远远不是几个月就可以追赶上的”。在二级市场,ChatGPT的概念炒得火热,在一级市场,虽然也有相关投资,却没有那么疯狂。在投资人看来,与之相关的大模型的商业价值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相比较而言,细分垂直领域的轻量化模型投资更受青睐。锤子财富2023-05-27 23:10:130000中美举行第17次国防部工作会晤
美方应正视中方关切,多做有利于两军关系发展的事。1月8日至9日,第17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领导与美助理防长帮办共同主持。中方表示,愿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与美方发展健康稳定的两军关系,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涉军重要共识。美方应正视中方关切,多做有利于两军关系发展的事。0000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辟自贸区发展新阶段︱自贸试验区十周年系列评论
我们讲“扩大内需”,讲“双循环”,不等于开放经济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下降,而是要依托我们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而使得我们的企业、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赢得无与伦比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先天优势。0000探访东京秋叶原电器一条街:中国电子品牌活跃 中高端产品增多
在上半年日本家电市场规模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家电龙头在日本市场保持了营收增长或者份额增长。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东京秋叶原电器一条街的卖场看到,中国电子品牌在日本卖场的活跃度提升,并向中高端市场迈进。多家中国家电龙头的2023年半年报也显示,在上半年日本家电市场规模下滑的情况下,这些中国家电龙头在日本市场保持了营收增长或者份额增长。锤子财富2023-09-10 15:07: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