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与传统酒业矛盾升级,五粮液再次指责电商存在售假情况
11月13日,五粮液在公司官方网站再次发布致消费者的告知书,称本月开展的五粮液产品免费鉴定服务中,在对消费者线上平台购买的148瓶产品鉴定发现,假冒产品18瓶,占鉴定总数的12%,其中14瓶来自某大型电商平台“百亿补贴”频道中的店铺。其余4瓶来源于其他电商平台中的店铺,以上售假店铺均非五粮液公布销售渠道中的店铺。
五粮液向第一财经方面回应表示,经过工作人员查验,上述产品几处关键防伪点与公司产品不一致,因此判定其属于假冒,但并未透露具体的细节和购买自哪家电商平台。
这并不是五粮液今年第一次指责电商平台存在售假情况,11月2日,五粮液也曾发布致消费者的告知书,称近期接到众多消费者关于在某些电商平台“百亿补贴”上购买的五粮液产品真伪咨询,将开展免费鉴定服务。今年3月,五粮液也曾发表声明,称某电商平台存在售假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平台今年和白酒企业的关系变得微妙,特别是“618”和“双十一”前期,电商平台以低价大促茅台、五粮液来引流,五粮液核心产品普五的电商补贴后售价一度曾低至800元/瓶左右,而线下批发价还要900元/瓶以上,这样的操作冲击了酒企的线下价格体系,很多酒商都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看不懂”,也引发了酒企的极大不满。
“双十一”前,剑南春也曾发声明炮轰电商平台,称电商平台所售补贴产品来源复杂,“疑似为回收拼凑销售”。
白酒独立评论员肖竹青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五粮液声明背后,是中国互联网电商与传统酒业发生矛盾的一个缩影。电商渠道的销售规模只有传统渠道的10%左右,但连续低价促销会影响到线下渠道的实际成交价格。
“价格很乱。”一家白酒企业的电商业务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电商平台自行在市场上采购的白酒产品,再补贴销售。近两年白酒渠道库存较大,市场上价格倒挂,因此市场上不缺货,酒厂也无法控制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过往白酒企业对电商控价的方法,是控制住为电商供货的白酒经销商,如果发现电商低价销售,就会掐断其货源。但由于此次电商平台是自行从市场采购货源,也让白酒企业无处施力。
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之前白酒线下市场比较活跃,线上线下的矛盾还不够尖锐,如今线下销售放缓,电商成为许多酒商去库存的主要方式,矛盾开始变得突出。
在上述酒企负责人看来,目前酒企和电商平台双方的出发点已经不同,电商平台运营人员是出于完成业绩考核的角度,加大了电商白酒的销售,但随着业务的扩容,管理不懂市场、供应链能力混杂等问题就暴露出来。
记者注意到,白酒企业对于电商的发难也大多是从假酒部分入手,这也是网购白酒的一大难题。据酒商介绍,由于白酒企业严格限制经销商向电商供货,电商平台拿到的产品来源也较为复杂,有一批商的货、同行朋友的货、也有民间回收的货等等。
过去假酒比较多的是全仿和高仿,就是用仿造的包装来制作假酒,这种比较容易分辨。现在还有一种比较新的造假方式是拔头,就是通过拔除酒帽,将里面的白酒倒出,再灌入假酒再封装,后者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
在蔡学飞看来,电商的酒水产品主要来自社会渠道,已经脱离了厂家的管控范围,而且电商平台为了流量,往往采取低价策略,这就给制假造假提供了机会,理论上说,只要不是厂家或者授权的销售平台出售的产品,厂家并没有鉴真义务,名酒作为引流品其实已经背离了其产品销售的初衷,这种畸形的销售业态值得关注。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对消费者和企业都有什么影响?专家解读
让那些真正依靠技术创新、靠质量取胜的一些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让那些安全系数比较低的产品,包括产能和企业慢慢退出市场。8月30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电动自行车的以旧换新政策。0000强化保荐机构约束,沪深交易所联合发布保荐机构执业评价办法
根据保荐机构评价得分高低,将保荐机构划分为A、B、C三类。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0000陆金所控股发布“双重上市”后首份财报,一季度环比扭亏为盈
对业绩U型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5月23日,陆金所控股(NYSE:LU;06623.HK)发布一季报,这也是其回港双重上市后的首份业绩报告。财务数据显示,相对于去年第四季度,陆金所控股一季度实现了环比扭亏为盈,但业绩较去年同期仍有大幅下降。陆金所控股高层表示,第一季度其核心小微客户仍受经营环境影响,但目前宏观层面复苏已有所起色,因此对业绩“U型”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