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85

再保险生态圈初步显现,助力中国承保能力走向全球

锤子财富2024-10-28 23:53:540
一个要素丰富、业务集中、交易活跃的再保险生态圈已初步显现。

再保险“国际板”专门子公司成立、第二批配套业务规则亮相……正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的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下称“会议”)上,一系列再保险“国际板”建设阶段性成果密集亮相,这也意味着上海再保险生态圈初步显现。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正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市场,为我国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全球风险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再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在会议上表示。

一名再保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再保市场需要具有要素市场、有规模、有“朋友圈”、有定价能力,可以看到,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已经开始快步向上述目标迈进,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境外分入再保险业务,中国承保能力可以更大程度走向全球。

再保险生态圈初步显现

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下称“登记交易中心”)。同月,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发布,从地方立法层面为登记交易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时隔2个月,作为再保险“国际板”重要载体的登记交易中心的最新建设进展,在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官宣。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实施意见》明确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门子公司。会议上,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再添重要载体。

业内人士认为,设立专门子公司能够进一步增强对登记交易中心的专业化运营管理,优化登记交易中心的架构。据了解,该专门子公司用时仅两个多月即获批成立,将锚定构建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以及统一登记服务体系的“3 1”目标任务,切实履行服务交易市场运营、辅助监管、自律管理等职能作用,精准对接临港新片区各类专项支持政策,有力提升登记交易中心服务效率、专业水平和安全性。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国内专业再保险机构代表的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将正式获批入驻,这标志着临港再保险产业链的拼图逐步补齐。”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在会议上称。

自去年首批四项配套规则发布以来,登记交易中心第二批配套业务规则也于本次大会正式亮相。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此次第二批配套的四项规则涉及业务管理、信息管理、席位管理等方面,覆盖跨境再保险、境内再保险业务,推动市场运行更加高效、规范、透明。

例如,此次发布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业务规则》在参与人管理、交易流程、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定义和要求,其中明确建立场内再保险交易信用评价机制,逐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根据参与人机构注册信息、交易行为、履约记录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开展信用评价,并公开发布参与人信用评价信息。业内人士认为,这为选择交易对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推动再保险交易的透明度、效率与安全性,促进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随着登记交易中心的建设不断向前,其境外分入规模也在显著增长。会议上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人保财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在10月15日前完成全量国际分入业务的交易信息录入,规模超20亿元,场内业务规模跃升至第一。

“在金融监管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当前已在政策支持、业务规模、市场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赵义怀表示。

一个要素丰富、业务集中、交易活跃的再保险生态圈初步显现。

助力中国承保能力走向全球

从去年6月陆家嘴论坛上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以来,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建设力度显示了对这一载体的重视。

在业内人士看来,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是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再保险作为国际性最强的“保险的保险”,在加深我国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的联系、形成统一高效的国内保险市场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都拥有发达的保险、再保险市场。

和春雷在会议上表示,当前,各种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叠加,各类积极有利因素加速聚集,同时,极端气候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所带来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再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目前,全球商险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持续的长期挑战:高通胀、利率波动、净零转型、不断演变的风险性质、持续收紧的承保能力以及收缩的劳动力市场,其中很多也正是当下中国财产险行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但与此同时,中国财产险行业也正处于战略机遇期。”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从再保险维度看,再保险逆差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

在行业转型阶段,叠加再保险逆差的背景,以及费率较高、保险条款较严的再保“硬周期”,正是中国承保能力作为一个新的供给方走向全球的好时机,而再保险“国际板”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载体。

“这样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综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再保人士观点,传统的再保流程通常被称为“熟人的生意”,一般都由各家分公司分散进行,通过上述登记交易中心,交易数据和流程变得标准化,能够使得信息获取和筛选更为便利,以此提高交易效率;同时,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登记系统以及结算系统,可以大幅降低人工录入的工作时长并减少出错风险。

再保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登记交易中心的逐渐完善,期待未来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以进一步释放更多境外分入承保能力,可以小步、稳健地多做境外风险的承保,这样既能分散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也可以提升我国再保险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扭转我国再保险逆差的现状。“当境外分入的交易量大了之后,再保险中心的定价权也会提升,这是国际再保中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前提均是对具有定价权的交易主体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由营商环境、机构设立的灵活性、税收优惠、人才政策等配套制度所决定。”上述再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个热闹的再保险国际会议本身也是国际再保中心的“标配”。与直保市场不同,权威的再保市场国际会议还带有重要的磋商功能。

据了解,作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靓丽名片,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吸引了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360余家机构超1300人参会,规模跻身全球四大再保险交易商年会,本届大会也是全球首个直保公司、再保险公司均组织再保险续转路演的磋商交流大会。

从2019年至今,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已成功举办五届。数据显示,前四届累计吸引全球近1500家机构、5000余位专业人士,达成意向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