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爆雷三次!疯狂的金融茶:一场卖家与买家的对赌
在经历了三四天的混乱后,位于广州与佛山交界处的泛茶研发中心终于回归平静,现场竖起了警戒线,将大门紧紧围住。

(泛茶研发中心及周围加盟店大门紧闭。摄影/安卓)
这次金融茶爆雷事件,距离上一次昌世茶崩盘,才8个月的时间,然而,市场的记忆似乎只有8秒钟。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自2012年金融茶的期货化属性被激活后,一路雷声滚滚,尤其是2021年、2023年、2024年呈现出越发密集爆发的趋势。
爆雷事件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屡次警示,为何还有人前赴后继参与到金融茶的炒作中?
“金融茶的本质就是击鼓传花,入局者心里都很清楚,只是赌自己不是那个‘最后的接棒人’。”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秘书长徐北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投资不到半年就爆雷了”
8月7日,第一财经记者来到泛茶研发中心,这里地处广佛交界处,一条两车道宽的马路,一侧是佛山,一侧是有着“茶叶华尔街”之称的广州芳村,周边遍布着各类品牌的茶叶商铺,泛茶的部分加盟店铺也夹杂在其中,只不过已经大门紧闭。(详见报道《又有金融茶爆雷?疯狂地“炒茶”,有加盟商千万投入无法收回》)



(泛茶交易平台。摄影/安卓)
根据天眼查,泛茶注册于2022年9月,迄今为止才2年时间,法定代表人为郑朝根,股东为郑朝根(持股62%)、郑海华(持股38%)。但该公司官网宣称,公司最早萌芽于2015年,2021年底正式推出,拥有超过500家的实体店。
加盟商赵女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她去年经朋友介绍开始投资泛茶,刚开始只敢小金额购买,后来因为赚到了钱,于是越投越大,甚至还加盟其中,目前,连本带利合计1000万元投入到泛茶中,如今无法取出。
下游客户陈先生说,他今年3月才开始投资泛茶,半年不到就爆雷了,总共投入了160万元。
根据网传资料,部分客户在7月中旬已到期不能兑现。一份涉案金额约14亿元的经销商报案登记表也显示,该报案人去年10月成为渠道商,今年7月20日无法兑现。
结合多位受访人的信息,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与其他金融茶的运作模式类似,泛茶的炒作链条是“公司-平台-经销商-客户”。
赵女士说,泛茶总部负责新品研发、销售,经销商组织客户购买后,交易平台承诺到期回购,并给予高息,一买一卖,炒高了茶叶的价格。
“比如,泛茶开发了一款新品,1万元1片,交易平台承诺50天后以1.1万元的价格定向回购,这1000元就是回报,交易平台会1提(7片)收取500元的手续费。”她说。
赵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几家交易平台的名字,诸如华茂德、铭盛等。不过,第一财经并未在天眼查查询到上述交易平台的信息。
目前还暂未统计出爆雷的总金额,但有业内人士根据门店和经销商数量估算,这可能是芳村迄今为止涉案金额最大的金融茶事件。
脱离了饮品价值的期货茶
事实上,金融茶由来已久,一个在茶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最初将茶叶赋予金融属性的是有着“普洱茶教父”之称的大益集团创始人吴远之。
他曾在业内首次提出“茶自古就是一种奢侈品”的观点,并表示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为中国的奢侈品。这种言论一直延续下来,经久不衰,成为后来各式各样金融茶“标配”的炒作口号。
而金融茶的第一次爆雷源于本世纪初普洱茶的暴涨暴跌。
2000年到2006年前后,一些幕后庄家通过各种手段炒高普洱茶的价格,比如,通过自己手上的茶庄收购等,造成价格上升的假象。一款名为“大益7542”的普洱茶最高价曾到过2.3万元/件。
由于市场惯性地追涨杀跌,许多散客、茶商被吸引参与其中。根据当时的报道,庄家甚至雇佣了股票操盘手团队来当顾问。2007年,普洱茶价格迅速下跌,部分品种半月缩水近半,炒家损失惨重,而此时,庄家早已出货兑现。
事实上,最初的金融茶,还是实物交付的形式。而在2012年前后,一种完全脱离实物的“期货交易”模式开始出现,将金融茶的玩法向前推进了大一步。
也就是当新品面市后,人们看到的不是实物,而是作为代表的文字凭证,比如货单、茶票之类,并附加稀缺性等属性,炒茶客互相转让茶票,击鼓传花,茶票价格水涨船高,同时,茶商还有一定的回购服务,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于是,金融茶逐渐脱离了茶作为饮品的价值,变得证券化、期货化。
两年爆雷三次
由于普洱茶“期货化模式”的确认,2012年之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一次小规模爆雷事件,2021年,广州芳村爆发的抢茶事件将金融茶的“期货化”属性推向了高潮。
当年5月,大益茶称将推出新品“仓颉号”,但未公布正式发售时间。还未看到货,二级市场的交易就已经开始了,买卖双方采用了类似期货的“空单”交易模式,即卖家并没有实际持有茶叶,而是以预定的价格,在茶叶进入二级市场之前就与买家签订合约,等到需要交割时再以当初约定的价格交易。
这是一场卖家与买家之间的对赌,如果市场价格下跌,卖家就可以赚取差价,反之则要亏损。
最初,“仓颉号”相传官方配货价约是4万元/提,很多卖家开出了6万~10万的空单,但没有想到,“仓颉号”官方配货价是7万元/提,而且价格还一路飙升,最高达到了20万元/提。
更为重要的是,“仓颉号”被开出的空单远远高于现货,据传空单是现货的100倍,导致卖家无法实际交单,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对单,进而陷入了爆仓、违约、抢茶等冲突事件。
这些“空单”,其实就是一张张凭据或者仅仅是送货单。
经过这一轮风波,“金融茶”冷静了一段时间。但市场从来不缺赌徒,仅在2023年就连续爆发了多起“金融茶”事件,包括4月份爆雷的茶有益、12月爆雷的昌世茶等。
而且,金融茶的玩法越来越无下限,比如交易无合同、无凭证、快拉快崩等。上述茶有益、昌世茶两家均是将新品炒至天价,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茶叶价格再迅速崩盘。其中,“昌世茶”从产品上市炒作,到价格崩盘爆雷,只持续了近3个月时间。
最终不过贪婪二字
从操盘的模式来看,金融茶大体经历了“庄家下场买卖哄抬价格”“卖家与买家之间对赌”“茶商讲故事,交易平台口头承诺到期连本带利高额回购”等三种模式,推高茶叶产品价格,吸引散客入局。
此次爆雷的泛茶就属于第三种模式。不过,据下游客户王先生对记者透露,在“公司-平台-经销商-客户”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私庄”体系,即经销商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把盘子做大,发展出来的“票贩子”,他们游离在公司的规定之外。
“我们称之为‘卖车票’,谁都可以以卖茶的名义‘卖车票’,再加上不是实物交付,而是类似于期货的形式,导致他们卖出去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实物对应的数量。”王先生说。
王先生更加倾向于认为,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卖家与买家的对赌,以及大量空单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泛茶此前曾一度撇清与金融茶之间的关系。公司曾于今年7月19日将5月6日发布的《关于规范交易行为的公告》又发布了一遍,公告中明确称,严禁任何经销商合作伙伴、员工参与或利用我司产品进行金融炒作,严禁将金融领域中价格暴涨暴跌的炒作方式运用到茶叶市场当中,严禁任何经销商合作伙伴以承诺回报率的形式进行推广或销售。
一位业内人士在网文中写道:金融茶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你赚的钱就是另一个“韭菜”亏的钱。
屡次三番爆雷,为何还会有人前赴后继地参与到金融茶的炒作中?
第一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客户早前对这种金融茶是很警惕的,但随着周边参与的人赚到了钱就放松了警惕。
“2022年,我们刚开始接触到泛茶这种模式,都认为是庞氏骗局,后来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赚到了大钱,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年5月拿80万元本金投资进去,到今年5月,本利已经有1400万。还有一个人是做交易平台的,1个月就买了台宾利,因为太多的人赚到钱,再加上经销商的宣传,就开始相信了。”王先生说。
“金融茶的本质就是击鼓传花,入局者心里都很清楚,只是赌自己不是那个‘最后的接棒人’而已。”徐北说。
同时,徐北还指出,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金融茶在界定上还存在一定难度,毕竟最终可以实物交割,所以几乎是游离在金融合同诈骗、非法集资和传销的边缘。
“70后”李云泽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
李云泽同志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两个月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迎来党委书记。2023年5月10日下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李云泽同志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锤子财富2023-05-10 16:23:330000光伏板块直线拉升,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估值有望迎来回归
中信证券指出,在光伏产能过剩加剧供给侧竞争的情况下,产业链盈利或面临明显收缩,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期。12月28日,光伏板块盘中直线拉升,截至发稿,同享科技涨超19%,宇邦新材涨超13%,赛伍技术、清源股份、凯龙股份、闽发铝业、亿晶光电等多股涨停。锤子财富2023-12-28 12:28:560000港股CXO板块尾盘股价大涨,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一事迎来转机了吗
目前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还在寻求单独立法过程中,立法走向如何,目前尚不明确。北京时间9月20日下午,在港股收盘前半个小时,CXO板块内一些个股股价突然大涨。截至收盘时,“药明系”企业药明康德(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股价涨幅均超过10%;康龙化成(03759.HK)涨幅达到12.87%;凯莱英(06821.HK)涨幅也为6.03%。锤子财富2024-09-29 18:25:550000董宇辉新账号今晚首播;企业微信今年目标:比钉钉与飞书先盈利;成立新公司,富士康造车再进一步?回应来了丨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科技圈】成立新公司,富士康造车再进一步?回应来了0000陶冬:2024年世界经济的六大悬念
2024年注定是转折之年,“改变”是主旋律。三年疫情和两年疯狂加息,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罕见的动荡。随着物价上涨势头受控和美欧央行停止加息,宏观形势稍稍喘定,资产价格迅速回升。2024年世界经济何去何从?笔者相信2024年注定是转折之年,“改变”是主旋律。六大悬念将引领经济、主导市场和改变生活。改变意味着经济周期的周而复始,既孕育着机会,也隐含着风险。悬念之一:美联储何时减息、如何减息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