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71

年中盘点|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显著增长,ADC药物仍是“出海”主力

锤子财富2024-07-11 20:06:490
就下一代ADC药物来看,中国生物药企和全球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从某些程度上来看更加领先,因为中国公司更加努力。

在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领域,中国的研发实力正在得到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有数据表明,中国ADC的研发活动占据全球超过一半。

去年以来,以科伦博泰(6990.HK)、百利天恒(688506.SH)为代表的创新药企引领了中国ADC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势头。两家公司分别与默沙东以及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对外授权。

7月11日,科伦博泰股价大涨超过7%,作为ADC龙头企业,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40%。

“就下一代ADC药物来看,中国生物药企和全球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从某些程度上来看更加领先,因为中国公司更加努力。”资深投资人潘大为(David Prest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其他本土生物技术公司也在跟上ADC的“出海”浪潮。7月11日,生物技术初创公司昱言公司与全球生物技术公司益普生达成一项独家全球许可协议,昱言公司将一款具有首创新药(FIC)潜力的ADC药物授权给益普生,并有望获得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

这是中国生物药企与全球公司达成的一项最新对外授权合作,也是在热门的ADC创新药领域达成的又一项合作。

今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热情持续高涨。就在上个月,港股上市公司康宁杰瑞(9966.HK)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江苏康宁杰瑞与纳斯达克上市生物技术公司ArriVent签订研发与商业化合作协议,开发新型ADC药物。

今年4月,ADC在研企业普方生物基于三种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新药物和ADC技术平台,被丹麦公司Genmab以18亿美元完整收购。

今年年初,宜联生物宣布与罗氏达成一项关于下一代ADC的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用于治疗实体瘤。此次合作将为宜联生物带来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近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年度销售净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仅通过对外授权药物管线这一方式,国内相关许可项目累计就达到30笔,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累计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其中,ADC药物仍是“出海”主力,相关对外授权交易数量近10起,延续了2023年交易热潮。这意味着上半年每三笔对外授权交易中,就有一笔涉及ADC。

有“生物导弹”之称的ADC作为一种抗癌疗法可以专门针对癌细胞进行杀伤,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害。这种疗法并不新,早在20多年前,辉瑞研发的首款ADC药物就在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

但ADC真正“起飞”是从2020年左右开始,大量ADC药物在2020年前后获批。2022年以来,全球ADC药物授权交易数量快速增长,交易总金额也实现大幅增长。申万宏源报告指出,受益于ADC药物相较传统小分子药物更精准的靶向,以及相较单抗药物更宽的治疗窗口,ADC药物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而且ADC药物的技术路径明确,且商业化确定性较高。

根据药物市场研究公司Evaluate预估,到2028年,ADC可能占据全球3750亿美元癌症市场份额的近10%,市场规模超过300亿美元。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ADC药物的市场价值预估约为97亿美元。

截至目前,已有多个中国企业参与研发的ADC药物进入后期临床阶段。科伦博泰和华东医药的ADC产品都已在国内获得审批受理。其中,华东医药从ImmunoGen引进的ImmunoGen引进的全球首创ADC新药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有望于2024年获批上市;科伦博泰的一款靶向TROP2的ADC药物则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创新TROP2-ADC。

尽管ADC药物开发过程复杂,但不易被仿制,高昂的定价也有望帮助企业获得巨额利润。一位美国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ADC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未来有望看到更多中国企业的产品成为潜在的收购目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