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2

华东调研无人机产业:布局、规划与应用

锤子财富2024-06-27 12:23:150
面对潜力巨大的新赛道市场,多地政府政策频出,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其中尤以无人机为代表。

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的概念渐热,我国各地进入产业发展加速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低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突出。面对这一潜力巨大的新赛道市场,多地政府政策频出,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其中尤以无人机为代表。

布局:产业集聚正逢其时

在对华东区域的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工业强省均已进行无人机产业化布局。如在浙江省,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于低空经济的热情持续不减。浙江相关行业智库认知是:“低空”通常是指距离地平面1000米(含)以下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4年在浙江被称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元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的低空经济也被写入了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突出了无人机产业集聚。

多位浙江当地智库专家告知笔者,进入“十四五”周期以来,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为代表的各类飞行器加速驶入低空,飞出广阔的“低空经济”。浙江省在低空经济领域也早有布局,先后出台《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产业化顶层设计文件,即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打造高水平、高能级的空港枢纽和现代化航空产业集群。

2020年10月,杭州入选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为中国最早一批进行无人机城市场景商业运行探索的城市;同年12月,为积极配套试验区管理和保障无人机安全有序运行,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浙江省经信厅是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布局的主力机构,近年来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开展协同创新等方式聚力提质增效,浙江省无人机产业企业实现经营规模和技术研发双提升。而在企业培育方面,浙江现有26家整机企业,其中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公司6家。同时,浙江还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引导低空经济小镇或无人机小镇的发展。如今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6家无人机产业链配套企业签约集聚浙江台州无人机小镇,涵盖了航空器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通航运输等,涉及金额达105.9亿元。截至6月末,台州无人机小镇已入驻企业25家,而去年已实现工业总产值58.5亿元。

在笔者的家乡浙江杭州,更加注重无人机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今年4月钱塘低空智谷研究院揭牌,钱塘(新)区联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温润投资等单位,开展低空经济领域的产学研对接、课题研究和产业赋能,助力钱塘打造浙江全省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地。

据了解,作为浙江省首批航空航天“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钱塘已集聚华瑞航空、西子势必锐等7家领军型企业,这些都为钱塘抢滩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优势奠定基础,助其朝着浙江省低空产业聚集地迈进。

浙江省政府高度注重无人机产业集聚,省长王浩在近期专题会议上进行了部署。即浙江将致力于打造国际化航空枢纽,提升物流体系效能,并且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特别是加快无人机、通用飞机等航空装备制造业以及高端航空服务业的布局。这意味着伴随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航空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无人机和通用飞机制造业,作为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扩张。

规划:国家战略正在形成

无人机产业的国家战略正在形成,并且在“十四五”周期后期逐渐变得清晰。特别是在2022年3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和国家科技部联合印发《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首次将无人eVTOL列为重点交通运输装备科技。

随后2022年8月,中国民航局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明确在2025年之前实现统一的时空基准,提升航空器安全自主飞行能力和航行保障能力,在2030年之前实现空域信息数字化,建立健全空域共享、数据互联、运行高效、管服一体的平台和机制;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无人驾驶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满足无人机企业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发展需要。而在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明确到2025年,eVTOL实现试点运行,形成一批标准规范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再进而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蓝图已基本绘就。

在笔者所参加的华东区域智库对话中,就产业水准而言所达成的共识是:我国已形成较完善的电动无人机供应链体系,在无人机电池、电机、数据链路等方面具有较为领先的技术储备。国家层面的统计数据是: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实名注册的民用无人机已达104.9万架,无人机经营企业16672家。2022年无人机年产值1170亿元。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我国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深受各国用户欢迎;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大技术来源国。

与此同时,华东区域尤其是工业和制造业强省、智能技术领先发展城市,尤其在无人机产业规划方面,体现出了道路自信和高水准的蓝图。如南京市发展低空经济起步较早,已建成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试飞基地,是江苏首个、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集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培育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并在浦口、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区域初步形成了集聚态势,正处在快速崛起的关键期。目前,南京已集聚相关企业百余家,形成了低空经济上下游全链条产业体系。

为培育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构建低空生态发展新格局,未来三年南京规划开辟“低空航路”,打造“低空 ”创新融合模式,围绕长江大保护、医疗物资运输、科技文旅、低空快递等场景,划设了低空巡检、低空快递、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低空观光、低空巴士五大类40条航线,即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笔者尤其关注:南京依托无人机产业打造的低空快递共13条航线,广泛覆盖各类物流运输需求,解决资源分配、交通拥堵等诸多难题,为物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加码,为城市带来“低空 ”消费新体验;年预计20000架次、年累计里程11300公里。而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500亿元。

上海,同样也是华东区域无人机产业的发展高地。2022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将在浦东、杨浦、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区域,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金山区华东无人机基地作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已引进涵盖制造、应用、材料等各类无人机产业链企业近50家。上海出台《金山区关于推动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深化建设华东无人机基地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无人机产业集群;规划到2025年,金山区无人机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企业市场估值达到100亿元。

应用:智慧农业一马当先

随着5G通信、AI算法技术不断突破,无人机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在低空物流、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管线巡检、智慧城市、通信中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目前已经得到的市场业务支撑和面向2030年的需求,无人机应用前景广阔。笔者近期在调研中就发现:无人机应用将是未来青年劳动群体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下文以乡村振兴为例说明。

笔者最早关注无人机的应用价值,是从减轻农业及其副业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出发的。早在十年前,笔者所在智库就在相关调研中获知上海郊区农民年龄结构普遍老化;这意味着一方面年长的农民已经承受不了传统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如果劳动流程不加以改造就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就是在一些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副业,也是如此,小龙虾养殖就是突出的案例。

笔者掌握的情况是:早在2018年,中国小龙虾养殖面积高达1200万亩,产量113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带动就业520万人。行业普遍公认的是: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最费时费力的就是喂饲料的过程。小龙虾日摄食量较大,每天需投喂饲料量达到小龙虾体重的5%~10%,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每天每亩投喂量可达4公斤。小龙虾一般每天投喂两次饲料,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和傍晚;早春和晚秋水温较低时,只需每天下午投喂一次。

传统的投喂方式主要是人工行走在虾田中或者划船进入虾田中喂料,每小时只能撒30亩左右。这样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撒得并不均匀。而调研中,笔者观察到一架无人机在某小龙虾养殖基地上空来回穿梭,一粒粒饲料从无人机的漏斗中掉落到塘面,饲料颗粒在水面激起涟漪。该基地暨家庭农场经营者就可单人直接操作无人机,给自家的小龙虾投撒饲料,不到2小时150亩的养殖基地已经投食完成。操作者的客观评价就是:“无人机投喂小龙虾的效率非常高,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撒料均匀,非常利于小龙虾捕食。”

无人机介入智慧农业和乡村振兴是全方面的,直接鼓励了拥有本科、硕士学历的青年一代成为新农人。笔者在对上海远郊松江区调研中就获知一个典型的案例,即90后何杨阳是土生土长的松江人,他于2018年放弃高校工作回乡创业,成立上海土是宝农业专业合作社,从此一头扎进农田,用科技的力量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创业之初,何杨阳就把植保无人机技术应用到种田中,在解决农业植保劳动力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随后何杨阳牵头建立了华东地区首个无人机农业应用场景实训基地,先后培训160余名“农民飞手”取得无人机飞行执照,“土是宝”无人机植保服务团队年服务面积达到4万余亩次。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近年,土是宝与江苏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自然资源部第一地形测量队、上海中航欣盛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高校与专业团队进行产学研跨界合作,探索实践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数据生态驱动产业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而何杨阳带领团队操控无人农机,通过铺设5G农业专网,结合5G北斗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数控”升级,打造农业数据一体化驱动平台,为农业数字化赋能。

笔者在与上海金山区某农业合作社经营者的交流中,谈到无人机应用对农业的影响,对方对政策惠农感触很深,如“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扶持。种小麦、水稻能免征企业所得税,合作社卖自己产的农产品能免征增值税,购买农机、农具也能免税……”最新的政策是,无人机采购也直接享受优惠了。所以,笔者看到如今的金山区各镇,越来越多的农户和新农人正从肩背手提的农药桶、肥料桶中解放出来,变为手握操纵器的“飞行好手”。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