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季沪市641家公司拟现金分红,新规下“铁公鸡”面临强约束
新一轮“国九条”出台,将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放到了突出位置。当前又处于年报披露季,上市公司如何回报投资者,也成为市场最关心的事情。
截至目前,沪市已有788家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其中641家抛出现金分红方案,合计拟向投资者派现1.15万亿元。叠加中期分红,2023年度沪市公司已宣告分红金额达1.38万亿元。
有540家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30%,191家公司的分红比例超过50%。从股息率来看,以4月15日收盘的股价计算,345家公司的股息率达到3%以上,127家公司的股息率超过5%。
在监管实践中,现金分红也成为了监管的关注重点。针对盈利但不分红的公司,交易所采取监管动作,督促“铁公鸡”审慎评估资金情况,做好分红工作。
新“国九条”下鼓励增加分红频次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提出,要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分得更多的红利,也要在频次上更有满足感。”有业内人士称。
从沪市分红数据来看,2023年,已有110家沪市公司开展季度分红(不含年度分红),金额合计达2276亿元。与之相比,2021年和2022年年中期分红的公司仅有66家和72家。
盘点去年开展中期分红的沪市公司,三桶油中期分红816亿元、三大电信运营商中期分红631亿元。贵州茅台也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在年度股息基础上派发特别股息,金额分别达到600.73亿元、240.01亿元。
除此之外,不少公司也在加快研究落地春节前分红的方案。如弘元绿能在其“提质增效重回报”的方案中,明确表示研究春节前分红方案,2024年公司将结合公司经营现状和业务发展规划,为投资者提供连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公司在2023年已进行了一年多次分红,后续将进一步研究春节前分红等相关方案。
另外,新“国九条”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
“回购用于注销减资,可以在公司整体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每股内含资产价值和收益,起到立竿见影回报投资者的效果,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之一。”上述业内人士称。
据统计,截至4月中旬,以注销为目的,实施股份回购的沪市A股公司数量超50家,预计回购金额上限超124亿元,行业覆盖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电子、纺织服饰等。
比如:药明康德继前次于2024年2月5日闪电完成10亿元股份回购后,于3月9日再次披露公告称将斥资10亿元回购股份,两次回购股份均将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支付5000万元实施第二轮回购。安图生物也披露了注销式回购方案,拟使用2.5至5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用于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49.74万股,回购金额约2868万元。
持续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新“国九条”出台后,交易所也对现金分红相关规则进行修订,对有能力分红但分红不达标的公司采取强约束措施。
以主板为例,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值且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为正值的公司,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将被实施ST。
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的,纳入现金分红总额计算。同时,新规设置了过渡期安排,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业内看来,新规进一步完善建立推动分红水平提升的多层次监管体系,无疑将进一步督促上市公司持续分红,提高现金分红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监管实践中,现金分红也成为了监管的关注重点。
就在近期,吉林高速连续三年盈利增长、累计净利润达12.58亿元但不分红,引发各方关注。上交所第一时间发出监管问询函,要求公司明确说明连续多年盈利但多年未实施现金分红的原因,详细列示留存资金的具体使用规划等。
此前,方大特钢在2023年年报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被上交所监管问询,要求公司结合近两年盈利水平、资金使用情况,补充说明公司货币资金余额较高且多年盈利的背景下,连续两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是否为中小股东参与现金分红决策提供便利等。在监管督促下,方大特钢调整了分红方案,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金额约2.33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33.84%。
支持国企等“体制内”岗位扩容,国务院再推稳就业新举措
通知要求,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面向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其稳岗扩岗。我国的稳就业政策再次优化升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受高校毕业生青睐的“体制内”单位也将进一步挖掘岗位潜力。0000假净值、真卷款?华软、云信“踩雷”曝险,行业机构火速自查
背靠大型投资人的百亿FOF、管理资金上百亿的信托机构,与头部大型持牌托管券商合作,为何会共同步入私募层层嵌套钩织的骗局?净值信息作假、托管资金划走,穿透尽调形同虚设?“杭州30亿量化跑路”事件持续发酵,除北京华软新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软新动力”)之外,还有多家信托公司“踩雷”,涉及资金数十亿元。0001房地产行业市值创新低,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额微升0.1%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规模波动下跌,近期创下近5年新低点。房地产行业市值再创新低。2023年7月17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房企共计334家,市值总量为3.38万余元,同比2021年减少0.61万亿元,市值规模和平均市值规模均创下近年新低。锤子财富2023-07-19 14:57:470000巴以冲突外溢!伊朗首次从本土向以色列发动袭击,如何研判?
伊朗在此次袭击中,仅采用了空中打击的方式。当地时间4月14日凌晨,以色列多个城市再次响起防空警报,并伴随着爆炸声。不同的是,这次的袭击不是来自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而是来自伊朗本土。这是伊朗首次从本土直接袭击以色列。14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表声明,宣布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导弹和无人机。同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也加入到了袭击的队伍中。锤子财富2024-04-14 15:30:420000并入京东物流后首份年报:德邦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三倍
在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落地后,德邦依旧保持着业务和运营的独立性,不过双方已在仓储、供应链以及科技等方面加大了业务渗透。德邦股份(603056.SH)今日发布的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339.08%,这也是京东物流完成对德邦的收购后,后者公布的首份年报。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