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6

财报解读|生物医药企业比拼减亏:4家企业实现盈利,逾10家企业减亏

锤子财富2024-04-07 18:22:280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有4家企业已率先实现盈利。与此同时,有10家以上企业业绩亏损幅度在收窄。

国内生物科技行业外部融资环境尚未好转,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活下去是头等大事。从近期生物科技企业发布的2023年业绩来看,大家有在比拼减亏趋势。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有4家企业已率先实现盈利。与此同时,有10家以上企业业绩亏损幅度在收窄。

率先实现盈利

2023年业绩已实现盈利的4家生物科技企业,分别是和黄医药(00013.HK)、复宏汉霖(02696.HK)、康方生物(09926.HK)以及和铂医药(02142.HK)。

这些企业实现盈利背后,有产品上市后带来的销售收入增加;也有产品对外授权带来的收入。

具体看,2023年,复宏汉霖实现营业收入约53.95亿元,净利润达5.46亿元,这是继2023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之后,公司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复宏汉霖表示,此次盈利主要源于公司核心产品陆续实现商业化销售后持续销量扩大,2023年产品销售收入合计约人民币45.54亿元,同比增长70.2%。截至目前,该公司有5款产品在中国上市,2款产品全球上市,19项适应证获批,覆盖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和铂医药2023年业绩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总收入达89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9.9%;实现总盈利2276万美元,这是公司首次实现年度财务盈利。

和铂医药收入构成主要包括产品授权、研究服务和技术授权。公司总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与辉瑞、Cullinan Oncology和科伦博泰的授权合作。

和铂医药旗下有两个业务板块,一家是和铂医疗,主要负责公司产品管线的开发,专注于肿瘤及免疫疾病领域;另外一家是诺纳生物,是一家平台型公司,主要负责为治疗性抗体发现、工程和开发提供从发现至临床前研发等Idea to IND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和铂医疗拥有十多款差异化候选药物,其中四款处于临床阶段。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巴托利单抗(HBM9161)、普鲁苏拜单抗(HBM4003)、HBM7008和HBM1020。

在过去的2023年,和铂医疗成功完成了多项管线许可及外部合作。

和黄医药以及康方生物这两家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盈利背后,则得益于产品上市后销售收入增加以及产品对外授权获得收入这两方面助力。

和黄医药业绩报显示,2023年,公司收入增长97% (按固定汇率计算为102%)至8.38亿美元,净收益为1.01亿美元。

2023年初,和黄医药将呋喹替尼除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权益,授予了日本武田制药,首付款高达4亿美元,总额可达11.3亿美元,创下中国小分子新药出海授权交易的新纪录。同年11月,呋喹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结直肠癌患者,成为十年来首个获得FDA批准的用于该病症的靶向疗法。此外,和黄医药商业化产品市场销售额也增长了28%,其中,呋喹替尼在美国上市后两个月内即实现了1510万美元的销售额。

康方生物业绩报显示,2023年,公司总收入创新高,达45.26亿元,同比增长440%;创新药市场销售金额再创新高,达16.31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作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双抗开坦尼(卡度尼利,PD-1/CTLA-4双抗)实现产品销售额13.58亿元,同比增长149%。与此同时,公司确认的2023年度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收入约29.23亿元,主要来自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首创双抗依达方(依沃西,PD-1/VEGF双抗)部分海外市场权益许可给Summit Therapeutics公司的合作首付款。

康方生物表示,2023年,公司净利润创新高,达19.42亿元,扭亏为盈,为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

对外授权助力

生物科技企业需要源源不断地资金进行研发,而通过盈利可以实现自我造血能力,在外部融资充满挑战的背景下,这显得至关重要。

除了已实现盈利的企业外,还有多家生物科技企业正在减亏,试图朝着盈利目标前进。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0家企业2023年亏损幅度在收窄,收窄背后,既有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也有对外授权收入增加,还有降本增效所致。

如百济神州(BGNE.NS、06160.HK、688235.SH)业绩报显示,2023年,公司全球收入约为25亿美元,较2022年度同比增加约10亿美元,同时净亏损同比减少约11亿美元。

再如博安生物(06955.HK)业绩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公司当期亏损1.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收窄64%,经营性现金流流入和流出基本达到持平,公司2023年下半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公司预计,未来三年,有多款新产品有望在国内和海外上市。

博安生物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姜华表示,立足当下,公司将持续加强营销能力,为新产品的商业化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在研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临床和注册进程,持续丰富创新抗体产品组合,不断提升制造能力,并积极探索与中国及海外知名合作伙伴的合作契机,以自营和对外合作双轮驱动公司高速前进。短期内,公司期望尽早扭亏为盈,以出色的业绩回报股东的支持。

从过去一年看,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频现,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都大幅增长,这些对生物科技企业扭亏或者减亏助力明显。据药智头条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产创新药跨境授权交易数量超过50笔,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400亿元。

对于生物科技企业而言,将产品对外授权开发或者商业化,可以提前锁定部分收入,也可以回笼资金,进一步反哺公司研发。不过,这种模式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呢?

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产品对外授权是创新药企业务发展的一个常态化举措。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外面行业的资源,能够使公司的技术平台、创新能力的价值得到多元化的体现。公司从2016年成立至今,陆续有对外授权交易。如果没有差异化优势的技术平台,持续前沿创新的产品管线,还有高效的运营,任何一单对外授权交易都不可能发生,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做好整体规划。一单成功的对外授权交易,除了可以获得首付款外,还有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增多,交易被退回的现象也时有出现。

对此,王劲松认为,对外授权交易被退回,背后或有诸多原因所致。比如随着产品竞争格局变化以及获得授权企业战略调整,授权交易可能会终止。对于授权企业而言,需要关注的是,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急需,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平台的优势,尽可能在早期研发阶段减少或消除风险。对于公司而言,公司在对外授权合作过程中,对于合作方也有一定的要求,更看重的是对方在细分领域阶段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以及资源积累能力,可以将公司的合作项目优势持续发挥出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