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32

“外贸新春第一展”日美欧客商回来了,厂长们现场直击市场

锤子财富2024-03-05 09:35:520
华交会素有“国际市场晴雨表”“我国进出口走势风向标”美誉,是国内聚焦纺织服装和轻工产品行业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区域性展会。

“今年现场的感受比去年好一些……我们不仅有老客户来下单,也遇到一些新客户。昨天就遇到了一名英国客人,后续会有一些(业务)跟进。”

在过去四年经历了订单明显下滑的外贸人程钟毅,在今年的华交会(第32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场感受到了复苏的迹象,也收获了不少新客户。作为上海盈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程钟毅告诉第一财经,他们的日本客户疫情前每年都会来参加华交会,虽然平时邮件沟通还是挺顺畅的,但这次还是约着见了面,也敲定了当年订单。华交会的采购商长期以来以日韩客户居多,但今年他们很幸运地遇到了欧美客户,这也是他们近期开发的新产品所瞄准的重点市场。

和去年华交会推迟到7月举办不同,今年的举办时间恢复到了往年同期。“中国外贸新春第一展”名副其实,也因为与纺织行业的采购季节匹配,有了比去年更多的海内外客流。

3月4日,为期四天的华交会落下帷幕。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华交会展览规模达12.65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2.13万平方米,展位数共计5720个,比上届增长近500个,参展企业3422家,其中境外展商326家,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均超过上届规模。同时,共吸引境内外采购商超4万人,其中,“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较上届增长43.9%,日本采购商增长76.7%,欧美地区采购商较上届增长67.3%。展期实现意向订单金额达22.1亿美元,较上届保持增长。

华交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南京和宁波等9省市商务部门联合主办,素有“国际市场晴雨表”“我国进出口走势风向标”美誉,是国内聚焦纺织服装和轻工产品行业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区域性展会。

以市场为导向,跨境电商加分

疫情前后市场的巨大变化,以及对供应链提出更灵活和及时反馈的需求,让原本多在后端的“厂长们”或技术人员更主动地站到了市场一线,直接感受冷暖、应对挑战。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伊索工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负责人张军全程都在华交会现场接待客人。他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的客流量还可以,现场接了几批新客户,“前期的合作意向正在谈,接下来会去我们的工厂看一看,接下来再谈具体的产品细节”。

张军说,原本以生产为导向的工厂,目前以销售为导向。自去年刚开始转型线上的他们,今年还计划专门成立跨境电商领域的销售团队,以加快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速度。

官方数据显示,在本届华交会上,跨境电商等新兴行业关注度持续上升,在注册采购商重点关注行业中排名第一。

作为外贸公司,程钟毅他们在本次的华交会上联合了数家供应链共同参展,“把不同供应链的产品汇集到一起,这样采购商就不用去很多地方转了”。在他看来,中国的供应链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难的还是要找到国外客户,促成交易并长期留住订单。这是他们选择和供应链抱团,并计划不断扩大联合供应链数量及范围的动因。

在3月1日的开幕式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提出,当前全球经贸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迈入构筑外贸发展新格局、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第32届华交会是在我国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举办的新一届盛会,将全面展现华东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创新亮点,集中体现服装服饰、纺织面料、家庭用品、装饰礼品等行业强劲的外贸增长动能和前沿创新趋势。同时,也为中外各界参展商搭建对接新桥梁、开辟出海新通道,促成更多的采购交易订单和开放合作成果,碰撞出更多的行业前沿和外贸商机。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锡安在开幕式上表示,2023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呈现出口市场走势细分、新兴市场异军突起、跨境电商等贸易模式创新等增长亮点。面对新形势,纺织服装行业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稳步开展国际供应链布局,不断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出口质量效益,加强绿色发展、设计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嵌入并引领全球分工体系,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和价值链重构中发挥主动权、增强掌控力。

张军他们的工厂,就用绿色技术开发出了自己的“明星产品”——针织包,不仅在选材上运用了新型纤维和环保材料,而且在设计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工艺限制,兼具功能性和实用性。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伟也提到了产业链升级的趋势。他表示,不少海外服装品牌对设计环节的要求更高,供应链企业更需要夯实内功、输出解决方案。而公司的全球布局为企业抢抓产业链、供应链的更大主动权提供了支撑。其中,2021年东方国际位于埃塞俄比亚的毛衫基地投产,布局了1200台机器的产能,去年12月至今已完成200多万件服装生产。与此同时,公司还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未来的服装贸易可实现全球化分工——客户在国内下单,设计师分布在全球,产品打样中心在上海,样板数据通过云端传输到埃塞俄比亚的工厂,成品面向全世界出口。

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参展团队在华交会闭幕当天仍然在忙碌地接待客商。该公司旗下的女装品牌已在国内有700多家门店,海外也已稳步扩张了70余家门店,分布在东南亚、中东地区和欧洲。女装产品在国内外同步发售。该公司国际业务总监陈欢表示,今年他们定向邀约了沙特、东南亚地区的一批海外零售集团公司来华交会现场深入交流,除了体验新品,还希望借助服装载体这种“无界语言”,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设计背后的意蕴。

拓市场参展频率大增

3月4日,前一天还在上海参加华交会的外贸人钱雪凤,已经转战浙江海宁,出现在了海宁春季家纺博览会的现场。

“我们今年要参加十多场展会,疫情前不过三五场。”作为江苏常州五洋纺机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钱雪凤这样告诉第一财经。作为仍然以传统线下展会为获客渠道的外贸制造企业,和往年相比明显增加的参展密度是他们当下开拓市场的主动选择,也是外贸复苏过程中的重要动力——在过去数十年里持续提升和创新的纺织业供应链,在本就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叠加全球产业链调整等挑战,无疑需要更加积极、广泛的拓客方式去支撑和释放,才能让中国新制造和新模式更好地走向世界。

该公司旗下的经编服饰公司目前开创了全成形服装经编智能生产的新模式,从原先的单台装备迈入了从纱线上机到一次编织成形的生产服装新时代。另外,新研发的一款经编收腹提臀打底裤,也具有比常规缝纫服装更高的舒适度,以及生产过程损耗少、效率高等优点。

对程钟毅而言,就他们文具和玩具行业来说,今年的美国市场比去年有所好转,“目前手上的订单比去年好,不过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除了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他们近年来努力拓展更加多元的市场,从原先以日韩为主,逐步拓展到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目前日韩和欧美分别占了30%左右”。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程钟毅在日韩的不少客商在过去几年里陆续收缩了业务甚至直接换了行业,这让开拓日韩以外的市场成为其存活下来的前提。而发挥外贸企业链接市场的能力和优势,与供应链抱团以增强柔性制造能力,是他们接下来扬长避短、更好恢复状态的方式。

和中国企业感受到日韩市场及企业的变化类似,同样处于恢复阶段的日本企业也明显体会到了市场和中国制造的巨大变化。

作为华交会日本馆的组展商,日本富士工业株式会社芙子帝风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林海燕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日本企业参加华交会的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签证等原因,今年的总体情况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今年日本企业的“现地”操作趋势愈加明显,即对应当地市场的本土化。“今年在中国有分公司或代理商的日本企业对于参展的响应会更积极,为了中国市场发布了新的产品,也有了较好的效应”。

不过,她也认为,华交会设立日本馆的初衷是想把日本本土的产品带到现场,因此出口企业会更希望与日本本土厂家对接,如果多通过代理商或分公司出展,容易和买家需求有一些落差。而中国因疫情进一步加速的电商发展,也让日本企业原本习惯对接的贸易商和代理商逐渐“消失”,“来询问的买家里,电商企业比例明显增加”。而海外的企业多数还没有直接对接电商或由电商团队来做外贸的能力。结合这些市场经验和反馈,他们也会在后续的组展工作中进行新的考量和应对。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全年,我国服装(含衣着附件)累计出口1591.4亿美元,在2022年的高基数上,同比下降7.8%,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8.5%。总体运行平稳,四季度呈现出向好趋势,对传统市场出口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被跨境电商和新兴市场的增长所弥补。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企稳回升,累计出口327.4亿美元,同比止跌回升,增长0.1%,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6.2%。自2023年8月以来,有4个月实现了单月出口同比正增长,其中12月单月出口同比增长9.3%。目前,我国家纺出口前五大市场分别为美国、东盟、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去年全年我国家纺业对美国出口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0.4%,逆转累计出口下降趋势。自2023年8月起,对美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且增速均达15%以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9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