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换帅变阵”频频,平均每天都有高管变动
春节刚刚过去,公募基金高管的变更情况仍在涌现。
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总经理和董事长两个核心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变动自然也备受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年初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2家基金公司出现38例高管变动,平均一天一例。
拉长时间来看,据第一财经统计,2019年以来,公募行业近五年内高管变更已有近2000例(1917例),每年至少有130家机构超过300位高管出现流动变化,有些年份人数甚至突破400位整数大关。
“行业人才流动愈加常态化,未来仍会持续。”有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股权变动、竞争压力、行业变化、业绩压力以及薪酬机会等都是导致高管变更的因素,但通常不会对公司引发急剧变化。
开年“换血”频频
日前,首家外资公募贝莱德基金官宣首任总经理离任。公告内容显示,公司总经理张弛因个人原因于2月23日离任,无转任公司其他岗位的说明。督察长、合规稽核部负责人、董事陈剑代任总经理一职。
而在今年2月初,董事长职位空缺已半年的贝莱德基金才刚刚迎来掌舵者。去年8月,贝莱德基金首任董事长汤晓东因个人原因离任,直到今年2月1日由贝莱德集团中国区负责人范华接任。
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贝莱德基金已有多位高管发生变动。去年7月,贝莱德基金副总经理张鹏军因内部工作安排原因离任,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而在同年5月,他才刚刚卸任首席信息官的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离任的三位高管均为贝莱德基金的元老级人物。不仅如此,该公司基金经理唐华也因个人原因,在今年1月公告离职,任期还不满三年。Wind数据显示,他管理的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是公司首只产品,自2021年9月7日执掌以来累计回报为-44.55%,合计规模仅剩26.33亿元,相较于刚成立时仅剩四成不到。
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基金成立于2020年9月,目前共有7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合计规模80.42亿元。截至2月26日,其中3只固收类基金成立以来收益为正,但均不超过0.6%;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则全部亏损,下跌幅度在15.7%至41.65%之间。
从产品布局上看,贝莱德基金似乎有所转变。2023年以前,其成立的4只产品均为权益类产品;而2023年以来,贝莱德新发3只产品中,有2只为债券型基金。同时,近一年以来,贝莱德基金上报的6只产品均为债券类基金。
时隔半年补齐空位的还有泰信基金。2月20日,泰信基金也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任命张秉麟新任公司总经理一职,董事长李高峰先生不再代任总经理职务。在此之前,原总经理高宇曾于2023年8月23日离职。
泰信基金是一家成立于2003年5月的信托系公募,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规模并不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其最新规模为570.36亿元,在199家同业中排名第76位。
从股权信息来看,泰信基金的第一大股东为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5%,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0%、25%。
除了上述公司外,本月以来,还有同泰基金、博道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司,均出现了高管变动的情况。
高管变动背后
事实上,随着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高管变更屡见不鲜,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基金公司经历了高管变动。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后发现,截至2月27日,今年以来已有22家基金公司出现高管职位变动。
其中,涉及总经理和董事长职务变更的基金公司分别有10家、14家,合计变更比例超过六成。整体而言,今年以来有38位基金公司高管出现职务变更情况,以年内35天的交易日计算,平均一天一位。
在这之中,大多数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2023年底,在已有规模数据的21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基金公司的基金资产净值不足千亿元,其中有9家甚至不足百亿元。
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基金行业近年来保持着高管流动的态势,涉及的同样以中小型公司居多。在2019年至2023年的5年时间里,基金行业每年均有300位以上的高管出现变动,每年涉及的公司均超过130家。
以刚刚过去的2023年为例,Wind数据显示,全年有132家公募旗下的369位高管有所变更。其中,有超过七成的基金公司的规模在千亿元之下,不足百亿元者有41只,占比超过三成。
“相对于大中型公募基金,中小型机构高管可能面临更大的规模及业绩压力。”华南某公募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与头部公司相比,中小基金公司在市场渠道、投研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相对弱势,做出成绩有一定难度,“有些公司会想通过‘换帅’来改变困境”。
“基金行业本身也是利益集中、考核明确的行业,干得好或不好都有迹可循。”该人士也表示,公募基金机构的整体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优秀高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让高管们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加上基金公司对高管的激励不到位、高管报酬达不到预期等原因,人员的流动也就成为了一种业内常态。
在华南一位基金行业分析师看来,基金公司高管变更背后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股权变更可能导致高管团队变动;二是,激烈竞争和市场变化促使公司不断调整管理层以适应需求;三是基金公司的高管或因基金表现不佳而变动,以改善业绩;四是高管可能因个人机会、薪酬或其他原因而选择加入或离开公司。
此前,也有公募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工不同,许多公募机构的董事长来自大股东委派,是机构发展方向的掌舵人,而总经理则是机构聘任的职业经理人,履行经营管理的责任”。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目前国内大多数公司的董事长是来自大股东委派。换言之,公司的方向由大股东决定,高管本人更多地是去执行,所以很多时候高管变动对公司发展并不会有急转弯式的影响。
在他看来,行业人才流动已经常态化。一般来说,基金公司年度考核期结束后,往往会有一波人事变更潮,不少人会根据公司考核考评结果,作出新的择业选择。“频繁更变可能会增加公司磨合的成本,比如政策、激励方面,但正常流动也在情理之中”。
“基金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经理都面临考核。市场不景气时,问题会暴露,竞争激烈,自然淘汰人员。”前述分析师则认为,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竞争加剧,加上复杂的市场和监管要求增加了对高管的专业能力的要求,高管频繁变动趋势或将持续。
美元加息遇上银行业危机,港股跌1.75%成交低迷?|?市场观察
中概互联网减持压力依然较大。市场预期5月3日晚间美联储即将再次宣布加息,欧美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导致美股下跌,拖累港股表现。5月3日中午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75%,报收19585点,成交383亿港元。0000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释放什么信号,对A股有何影响丨火线解读
机构指出,无论本次美联储的加息与否,对经济市场都只能产生短期的影响。外在因素对A股的影响已经不大,对短期走势有影响,但中长期还是要靠A股的内生动力,量能不足仍然是大盘短期难以走强的主要因素。当地时间9月20日,美联储最新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9月放缓加息步伐,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维持在5.25%到5.50%之间。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年内将再加息一次,并可能在更高利率保持更长时间。0000300篇研报的现场检查有结果出来了,这些违规责任人将被问责
暴露了三大问题被要求规范。券商研报业务的现场检查结果出来了,暴露了三大问题被要求进一步规范。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近日,监管部门向券商发布了《关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这是监管部门于2022年开展的券商研报业务现场检查专项工作,共覆盖45家证券公司和300篇研报。0000影像上海开幕,展示中国新生力量和国际经典大师摄影作品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中国当代摄影的新生力量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也汇集了在全球范围内极具知名度的影像大师作品。4月20日,第?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20至23?,五?余家画廊、艺术空间与机构、出版商、?作室将分别在“核心”、“平台”、“广角”、“出版”等版块展示摄影及数字艺术作品,并呈现影像艺术在出版领域的重要成果。锤子财富2023-04-21 15:58:080000机构论后市丨当前A股估值处历史底部;场外配置型资金预计将逐步入场
A股后市怎么走?看看机构怎么说:本周,沪指累计跌1.54%,深成指跌4.29%,创业板指跌6.12%。A股后市怎么走?看看机构怎么说:海通证券:当前A股估值处历史底部,大金融可能有阶段性机会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