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最稀缺资源”,如何理解外贸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外贸新年展望
国际机构普遍预测2024年世界经贸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要如何研判2024年中国外贸形势?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1.76万亿元,展现了较强韧性。特别是“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了30%,出口商品结构在持续优化。
1月2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做好四方面工作:抓紧出台新政策;加快培育新动能;助力开拓新市场以及释放进口新潜力。
“不但要扩大出口,还要扩大进口。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王文涛表示。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崔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在未来的十几年中优势会更加明显。
“一方面优势明显意味着内需扩大,吸引外资。”崔凡解释道,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最终促使自身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上,产生比较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王文涛表示,要释放进口新潜力。
“我们将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发挥好进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拓展多元化的进口渠道,提升进口贸易的便利化水平,做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他表示,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崔凡解释道,要重视超大规模市场和本地市场效应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关进口,也有关出口。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
崔凡解释道,简单而言,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大背景下,某些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特征,该产业将会到中国集聚,一方面,在集聚过程中,可以更加便利地接触中国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市场,但在超比例集聚/生产后,除了供应中国市场之外,其产能超过国内市场需求,促发了该产业在出口方面的比较优势。
“一言以蔽之,内需大,会促进相关产业占领更多外需。”崔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就是为何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譬如风能、电池等产品,以及此前的通信设备行业等,能够产生出口优势的重要原因,背后有庞大的内需支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企业非常努力,产品迭代很快,供应链也跟着发展起来,同时国家的政策支持、消费者逐渐接受等原因,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具备了很好的竞争力。
“同时,由于我们的供应链规模化、系统化、体系化,成本较低,这样非常有利于中国电动车出口。”他解释道。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达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4年的世界经济增速从去年10月预测的2.9%上调至3.1%,2025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则预计为3.2%,2023年为3.1%。
崔凡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还在持续增加,在中国经济增长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保持时间越长越好的情况下,我们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优势就能长期发挥,对制造业,特别是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制造业的优势培育,也可以越来越明显。
崔凡举例称,在全球互联网市值靠前的企业,多为中美企业,并无欧洲企业,其原因就是欧洲没有规模经济,无法发挥,又如印度,虽然内需潜力大,增长速度快,但其整个市场规模为中国的1/5,而日本的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在下降的;美国虽然是大规模市场,但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不会上升了,“所以真正的具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加内需潜力的就是中国市场”。
比较优势如何养成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外贸方面,货物进出口在高基数基础上以人民币计实现了正增长,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同年,我国中间品进出口占比达到61.1%,保持在历史高位。
王文涛表示,横向看,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对比之下,我国外贸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也好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
崔凡对记者介绍,要关注外贸的韧性,关注外贸占全球份额的比重,关注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近期一系列数据显示,制造业向中国的集聚还在进行,“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去风险’因素受到太多影响,我们的制造业还是在稳健增长,这说明其韧性。”他称。
他介绍道,譬如虽然目前美国在推动其制造业回归,且美国的制造业在过去两年中出现了投资增长,但实际上中国在过去两年中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幅较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为31.4万亿元,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并且,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时隔多年终于实现正增长。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
2022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96%。
“在2021年之前,中美的相关数据(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都是下降的,不过彼时中国的制造业总体规模是上升的。但是2021年时中国企稳了,而且还提升了。”崔凡解释道,在2021年和2022年两年中,中国数据的提升幅度比美国要大,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进一步的集聚并没有停下来,“虽然有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出去了,其中包括中国到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产品,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对外投资的一些主动转移,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新的向中高端攀升的增长点,譬如来自汽车和船舶业的订单。”
崔凡并表示,若希望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固定成本投入高,最重要的固定成本是研发成本,这是有创新型产业的特征,“我国的产业结构要朝着创新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有比较优势的同时,就会有比较劣势。他表示,我们仍要在一些环节上进行全球价值链合作,扩大我们的进口质量,不去追求过分顺差,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的资源”。
A股“市值一哥”短暂易主,中国移动何以反超贵州茅台
一日游4月17日,中国移动(600914.SH)开盘持续上涨,一度以约2.2万亿元市值反超2.18万亿元市值的贵州茅台(600519.SH),成为A股市值最大公司。股民直呼“见证历史”。事实上,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热潮下,市场对两者之间的“市值一哥”追逐赛早有讨论。今年3月中,中国移动和贵州茅台的市值差距就已缩小至1000亿元,不到一个涨停板的距离。一个月后,中国移动市值实现反超。0000墨西哥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上涨,一半流向制造业
截至2023年底,墨西哥吸收FDI36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连续三年增长,创历史新高,其中50%的投资流向了制造业。近年来,“墨西哥制造”异军突起,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再次证实这一趋势。墨西哥经济部日前发布报告称,截至2023年底,墨西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为36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连续三年增长,创历史新高,其中50%的投资流向了制造业。锤子财富2024-03-14 18:32:490000券商12月金股出炉:这些股获力挺,看好AI、医药等板块
展望后市,有券商认为,市场情绪渐浓,市场有望迎来反弹;也有券商表示,市场情绪可能偏弱,风格或更加偏向价值。11月市场缩量震荡,上证指数月内涨0.36%,结束连续3个月的跌势。12月如何寻找机会?截至12月1日,有超20家券商公布了12月月度投资组合,涉及消费、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哪些个股收获点名最多?锤子财富2023-12-02 09:20:470000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同日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公告称,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4月12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公告称,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锤子财富2024-04-13 01:27:010000农村中小银行贷款总额超26万亿,去年不良“双降”
资产质量改善。11月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行业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到,截至2022年末,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下称“农合机构”)总资产规模已达到47.62万亿元,相比2021年末增长4.22%,增速有所回落。其中,村镇银行资产规模为2.22万亿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