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发力A股久违大涨,未来基本面复苏仍是关键
A股投资者迎来市场久违大涨。
1月25日,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3.03%,创下2022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重返2900点上方,收报于2906.11点;深证成指涨2%,收报于8856.22点;创业板指涨1.45%,收报于1720.78点。“中特估”概念领涨两市,金融、地产集体走强。
这一大涨行情缘于日前政策密集发布。业内人士称,超预期政策组合拳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助力市场进一步回暖。而反弹后续的持续性如何,仍需观察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复苏情况。
上证指数重返2900点
走出三根大阳线后,上证指数重返2900点上方。截至25日收盘,两市共有4884只个股上涨,其中110只个股涨停;仅422只个股下跌,其中跌停个股5只。一举反转前期大量个股下跌的颓势。
资金流向上,北向资金表现热烈,全天净流入62.9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8.34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4.59亿元。全天两市成交额为8914.33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为4376.90亿元,深市成交额为4537.53亿元。
这一反弹与前一日多部门利好信号集体释放有关。24日,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称,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央企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称,央行将于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于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也在同一天,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提出经营性物业贷可用于偿还存量房地产贷款。
2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与住建部门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以及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等。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机构及银行业人士的一致观点是,降准将在前期存款利率调降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息差压力,对银行“开门红”形成助力;结构性降息并放宽小微贷款标准(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等,有助于增加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对息差会有收窄效应,但规模利好更明显。
对于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贷款主体等条件放宽,有银行业人士表示,政策落地有望缓解房企短期债务压力,且相比前期市场预期的放宽流动性贷款更安全。不过从受益主体和放贷动力来看,短期可能依然集中在头部房企,用于归还本行债务的贷款发放动力更足。
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数月以来首次出现多部委配合稳定资本市场,有力推动市场情绪修复,叠加前期调整后市场估值、资金、情绪等维度均已接近历史较低水平,因此出现资金驱动的技术性反弹。
“一系列政策合力带动市场探底回升。”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支持政策正在逐步出台,投资者信心会得到一定恢复,经过前期大跌之后,较多优质个股已跌出价值,这可能会吸引中长线资金入场布局。
“中特估”引领行情
25日,市场上表现最为亮眼的概念莫过于“中特估”,日内个股掀起涨停潮,截至收盘,中国石油、中煤能源、中国交建、中国联通等20余只个股涨停,中特估指数(WI.884681)大幅上涨5.02%,全市场21只股票型央国企主题ETF涨幅超5%,中国国企ETF大涨8.31%领涨。
杨德龙认为,“中字头”概念股应声而涨,对于指数的带动作用会很明显。
前述投资部人士称,将进一步研究“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相关方案若最终落实,可能促进部分股价不佳且估值较低的央企优化资本结构,加大分红和股票回购的力度,或者通过资本运作提升市值。
上海社会科学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勇春对记者表示,市值管理是使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系统工程,有了健康稳定的市值增长,才谈得上真正的股东回报。央企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与市值管理,对全市场是积极正面的信号。
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A股上市公司中,“中字头”个股共有135只,目前总市值达13.3万亿元,占比超过50%。
而央国企历来是分红最“壕”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A股上市央企分红额度突破万亿,达到1.06万亿元,占全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过半,相比2021年增长22.53%。上市央国企2022年度合计分红则达1.76万亿元,占比约为80%。
进入2023年,随着证监会发布分红新规,不断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央企更是继续“大发红包”。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10家上市央企分红超过百亿元,其中中国石油以分红金额786.99亿元居于首位,其余上市央企还包括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
“这一轮反弹的起点一定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以央国企为出发点。”上海某公募基金分析师对记者称,近两日密集发布的央国企政策,1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成为推动本轮股市上涨的起点。从上海央国企概念的活跃,再到中字头以及大金融板块的活跃,这一条“主线剧情”大抵可以确认。
仍需观察基本面复苏情况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前期整体大盘下跌是因市场信心缺乏,这一状况正在被改变,而未来修复信心仍尤为重要。
“超预期政策的‘组合拳’在短期内将对市场起到明显的鼓舞作用。”国金证券分析师黄岑栋认为,此次降准修复了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消除了投资者对流动性的担心。同时,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业绩考核,也增强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市场修复的信心。
前期资金集体流入宽基ETF被视为反转信号,永赢基金投研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市场对于雪球产品集中踩踏式敲入颇为担忧,但随着部分中长期资金持续抄底沪深300、上证50等宽基ETF,目前市场情绪已有所回暖,小盘风格踩踏的风险已大幅缓释。
“本次降准的时点和规模均较大超出市场预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从操作方式上看,央行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宣布降准相对罕见;从降准幅度上看,此次扩大至50BP,较为少见。上一次50BP降准还是在2021年12月15日。总体而言,本次降准体现了央行明确支持实体经济修复目标。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说,此次降准和结构性降息主要有三重意义,一是释放稳信贷、稳物价的积极信号;二是加强政策沟通,引导市场预期;三是明确我国货币政策仍有足够空间。
“我们认为降准旨在为银行‘开门红’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据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测算,此次降准有望提升银行净息差1BP,为营收和利润分别贡献0.5%、0.9%(年化)。
林英奇认为,下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概率还会下调,1月未降主要考虑开门红影响。预计2月1年期、5年期及以上LPR可能同步下调10BP,MLF(中期借贷便利)预计持平。同时,预计定期存款利率今年仍有20BP以上的下调空间,有望进一步抵冲息差压力。
超预期政策集中释放下,这一轮反弹能延续多久?五矿证券投资顾问梁承伟认为,参照前几日沪深300ETF的放量行情表现,有可能会复刻2015年7月行情,3个交易日涌入超400亿元的成交额度。从这一点来看,指数将经历短线急拉而后高位横盘震荡的行情,最近涨幅较大的个股出现分化之后,这一轮上涨才算完成,可能要经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
不过,在25日大涨行情下,量能没能跟上投资者的期待。两市全天成交额未达9000亿元,与期待的万亿元放量上涨仍有差距。
前述分析师称,这一表现可能与即将进入春节假期有关,按照以往经验,春节假期前的10多个交易日,两市会进入量能持续萎缩的状态。他还提醒,如果上证指数回踩20日均线,就会进入缩量和震荡的过程。投资者面临着指数分化回踩和1月底上市公司业绩强制披露,要谨防分化及个股的业绩问题。
展望未来,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人士称,各项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后续持续性仍需观察基本面的复苏情况。股市的整体走向仍然更多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和企业的盈利增长,这也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主要因素。
“大家对于经济数据的担忧仍待观察。”黄岑栋认为,后续经济数据的披露情况还要持续留意。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本年度财政预算案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政府会全力尽速落实预算案中的措施。5月8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本年度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感谢议会的支持及议员的意见,政府会全力尽速落实预算案中的措施。00002023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国务院部门全部按时办结
2023年,国务院各部门共承办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人大代表建议7955件、政协提案4525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5.7%、96.5%,已全部按时办结。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邢慧娜29日表示,2023年,国务院各部门共承办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人大代表建议7955件、政协提案4525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95.7%、96.5%,已全部按时办结。0000政策暖风吹不停,汽车板块强势延续,多重利好刺激能否持续?
截至发稿,海泰科、泰祥股份、兴民智通等7股涨停,英博尔、金钟股份、合力科技等纷纷跟涨。6月13日,汽车零部件板块延续强势走势,截至发稿,海泰科、泰祥股份、兴民智通等7股涨停,英博尔、金钟股份、合力科技等纷纷跟涨。汽车利好政策密集出台锤子财富2023-06-13 11:00:500000鲍威尔暗示高利率维持更久,美股三大指数收跌
市场预期,美联储在12月加息的可能性为30%。当地时间10月19日(周四),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态将保留继续加息的灵活性后,美股三大指数加速下跌。此前,特斯拉等企业公布的财报欠佳,加剧了因中东紧张局势和利率前景不确定性导致的避险情绪。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