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航运力供给有望增强,航司推进重建进程
数据显示,2023年民航业全行业大幅减亏1872亿元。当前,推动人力运力的重建,依然是航司发展的重点。
1月18日,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国泰航空贵宾室开幕仪式上表示,国泰航空2023年重建顺利,机场客运航班重建到70%。但2024年依然处在重建进程中,还需面对很多挑战,诸如人力的招聘培训。
此前,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运输所国际室主任经济师、副研究员刘月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2024年我国民航业总体上将呈现"国内稳中有进、国际有序恢复"的发展态势。
其中,国内市场旅客运输量较2023年有望实现3%-5%的增幅。在我国外部形势总体平稳、市场需求稳步回升、全球国际航班生产组织逐步修复的前提下,国际航班恢复比例将增长20-25个百分点,或达到疫情前的80%的水平。
刘月认为,2023年民航业复苏态势良好,2024年全球航空市场完全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基本符合行业发展预期。就国内市场而言,伴随着高铁供给大幅增加,国内航空运输竞争压力较大。刘月分析,从2023年民航与铁路各月发送旅客量对比2019年来看,两者趋势类似但差异点亦很明显。铁路恢复速度要快于民航,现存部分航空旅客转投高铁的情况。
对国际市场而言,我国国际客运航班运力实现快速恢复,但制约因素仍存。2023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国际经贸活动的减少影响了国际客运航班的恢复进度。
刘月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对外免签、取消入境健康申报以及一系列出入境便利化政策措施出台,有望进一步提升旅客出入境意愿,促进市场需求复苏。另一方面,随着外航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进一步提振,预计将在来华航线上投入更多运力。随着时间推移,因裁员导致的人员缺口等问题亦将在2024年得到缓解,这成为运力供给增加的积极因素。
林绍波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国泰航空已在内地市场投入了很多,现拥有17个航点,每周180对航班往返香港和内地。其中,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是国泰航空发力内地市场的重点。
林绍波强调,国泰航空在"背靠祖国"方面需要重点加强。他向记者透露,在对机内广播、餐单等方面进行调整的基础上,3月起将在航班上向国内外乘客推荐宁夏生产的葡萄酒,作为"背靠祖国"的新的创新。
刘月表示,航司客座率下降、公司财务状况不佳会对航司生产安全产生间接影响。航司在保证安全的航空服务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增进乘客对航司的信任度亦很重要。
据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2023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3%、146.1%、21%,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93.9%、97.6%。
消费者更理性了!进博会的品牌商们如何预判中国市场
在大量消费品企业看来,除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产业,中国消费市场的机遇仍然巨大,升级刚需仍在,不少细分领域也方兴未艾。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挑战,市场上不乏对于消费需求的担忧。在连续六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上,参展商数量和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的热闹背后,是希望借力开拓中国市场的国际消费品展商们。压力之下,他们的生意如何?中国的消费潜力和需求有哪些变化?又打算如何应对?锤子财富2023-11-08 23:04:180000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运8万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向湖北、安徽、贵州、湖南四省累计调拨三批次棉大衣、棉被等8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月6日消息,近期,河北、山西、江苏、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安徽、湖南、重庆、贵州等11省(市)出现冻雨、强降雪、特大暴雪等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针对以上地区灾情分批启动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0000美国官员称中美双方原则同意在旧金山举行首脑会谈,中方回应
中美双方都同意朝着实现旧金山元首会晤共同努力。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日本共同社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官员透露,中美双方原则上同意在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中方能否证实这个消息?0000票价高,航班多,民航上半年为何仍亏损|姗言两语
今年以来,航班量在不断增加,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票价也是感觉不低,为什么大多数航司还没有赚钱呢?近日,七家上市航司陆续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七家合计亏损预计在123亿元至164亿元,只有两家扭亏为盈。其中,预计盈利的两家是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分别预计盈利6.5亿元至8.5亿元,以及5500万元到8000万元。0000中国桩企出海调研:高毛利遭遇新挑战
“内卷”加剧,国内充电桩市场渐成红海,桩企急需拓展新市场。海外供需缺口的出现则为中国充电桩企业出海提供了契机。由于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初期迅速上量阶段,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旺盛需求。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中国企业出海争取高毛利的同时,海外政策影响、本地化售后服务带来的高成本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一、出海动因继锂电、光伏后,充电桩也迎来出海契机。锤子财富2023-06-16 10:56: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