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增至32家,2024年理财市场将如何变化?
2024年首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浙银理财”)。
历时三年,这家银行理财公司终于获批筹建。业内人士称,理财市场规模经历从快速增长到萎缩再到修复的过程,展望2024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再增长。
银行理财公司扩容至32家
2024年1月1日,浙江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近日收到了监管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筹建工作完成后,该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开业申请。这也意味着,后续若顺利开业,浙银理财将成为我国第32家银行系理财公司,也将成为12家股份行中最后一家设立的理财公司。
从董事会通过议案到获批筹建,浙银理财的筹备历经三年有余。根据浙商银行于2020年11月发布的公告,浙银理财的注册资本拟为人民币20亿元,注册地为杭州,由浙商银行100%持股。
对于此次浙银理财筹建获批,浙商银行方面有关负责人称,这是推动理财业务回归本源,强化风险隔离,引导社会资金活水灌溉实体经济的新起点。接下来,将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完善产品体系和客户陪伴体系,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面开启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一财经记者留意到,近年来,浙商银行积极推动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推出了“升鑫赢”“聚鑫赢”“涌薪”“涌盈”“昕泽”“鸣泉”等净值型理财产品系列。从理财规模上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理财产品余额1764.37亿元,其中,个人、机构客户资金占比分别为91.45%和8.55%。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1520.90亿元,占理财比重的86.20%。2023年上半年,浙商银行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390.08亿元,为当期该行的营业收入贡献了2.17亿元的资产管理服务手续费收入。
理财公司成立步伐“变奏”
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国内理财市场开启一个新的时代。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开业,随后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31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包括26家中方全资理财公司和5家中外合资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据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有六大行均已设立理财公司。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除了浙商银行,其余11家银行的理财公司均已落地运作。城商行方面,已有包括杭银理财、宁银理财、徽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青银理财、上银理财和北银理财8家理财公司设立。农商行方面,目前仅有重庆农商行开设渝农商理财公司。随着浙银理财获批设立,银行理财公司数量也将扩容至32家。

回顾银行系理财公司的成立历程,经历了由快转慢再加速的进程。2019年银行系理财公司加速落地,年内成立的理财公司多达11家,包括六大国有银行的理财公司,以及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三家股份制银行下属理财公司,此外还有杭银理财和宁银理财这两家城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
2020年是中小银行理财公司成立的密集期,8家中小银行理财公司及首家合资设立的理财公司相继成立,包括平安理财、华夏理财、信银理财3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徽银理财等4家城商行理财公司,渝农商行理财公司1家农商行理财公司,以及首家合资成立的汇华理财公司。
到了2021年,理财公司成立的节奏骤然放缓,当年仅有贝莱德建信理财及广银理财两家理财公司成立。2022年,理财公司的开业节奏再度提速,8家理财公司先后成立,包括浦银理财、民生理财、恒丰理财、渤银理财4家股份行下属的理财公司,也包括北银理财1家城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以及施罗德交银理财和高盛工银理财两家合资理财公司。2023年全年,仅有法巴农银理财在7月获批开业。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监管严控牌照关意味着理财公司大规模设立的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属于常态化设立阶段,存续理财规模成为批复牌照的核心考虑因素。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认为,此次浙银理财获批筹建,表明全国性银行均获理财子牌照,中小银行或将成为接下来的牌照发放重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前仍有广州农商银行、成都银行、西安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等近十家中小银行仍在“候场”获批设立理财公司。早在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就公告称,拟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该行作为控股股东持股不低于51%。2019年,成都银行也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设立成都银行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2024年理财规模仍有增长空间
随着全国性银行存续理财转移至理财公司后,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2022年,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叠加债市波动影响,理财规模出现萎缩势头。进入2023年,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承压,上半年理财规模降低至25万亿元附近,甚至在6月末首次被公募基金规模超越。不过,到了2023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出现反弹势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11月中旬开始的“赎回潮”带来长久负面影响,一直绵延到2023年3月底。直至2023年10月,理财市场增幅达到1.15万亿元,基本完全修复了9月的失地,2023年11月理财规模继续修复,环比增长至27.53万亿元,创下年内新高。
展望2024年,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增长,他行代销渠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光大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历经2023年第四季度赎回冲击,对理财来说是产品定位与负债稳定性再认识的过程,短中期规模或基本维持在26万亿~30万亿元左右的量级,难以有明显突破。预估2024年理财规模增速或在5%~10%,理财规模中枢站上29万亿元。
“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大概率重新站上30万亿元的高点。”明明认为,理财规模或在2023年12月迎来季节性的大幅回落,但市场无需担忧,2024年1月将很快恢复,2024年上半年规模预计小幅平稳增长至28万亿元左右,下半年在理财子的冲量发力之下,理财整体规模预计会回到30万亿元关口。
在理财公司设立节奏放缓和理财规模有望重回高点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代销渠道将成为理财产品布局发力的重点。王一峰认为,展望2024年,随着理财子机构争相布局低波稳健的产品线,产品同质化特征将更加凸显,产品收益率缺乏相对吸引力背景下,理财机构间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结合渠道端来看,通过明星产品系列扩大资产管理规模(AUM)、借助代销渠道增强客户触达能力或是重要抓手。
“2024年他行代销渠道将成为理财子的兵家必争之地。”明明指出,届时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优势明显的理财子将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当前,诸多大行已上架代销他行理财子的产品,发挥鲶鱼效应,倒逼本行理财子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非依靠母行渠道优势“躺平”,同时赚取更多代销费用。
当技术奇点正在临近,华为在金融行业准备下一盘什么棋?
华为希望通过军团作战,打破现有组织边界,快速集结资源,穿插作战,做深做透一个领域。去年五月底,华为成立数字金融军团,并与ICT、云等业务协同作战,试图将触角延伸至金融行业的各个细分场景中。而在那之前,华为在金融行业的耕耘超过了12年。锤子财富2023-06-09 23:31:430000巴西亚马孙州确认暴发奥罗普切热疫情 确诊病例超1600例
据巴西媒体报道,奥罗普切热主要通过一种蠓科类的蚊子传播。当地时间4日,根据巴西亚马孙州健康监测基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2月,该州已出现1674例奥罗普切热确诊病例。3月1日,亚马孙州政府确认州内已暴发奥罗普切热疫情。0000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希腊的六天工作制是个先兆吗
鉴于当前的全球紧张局势,钟摆似乎在朝着工作时间方向摆动,无论是通过提高退休年龄还是每周更多的工作日。在这方面与其说希腊是个打破趋势的国家,倒不如说它是个趋势设定者。在希腊长大的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就是每周的上学(工作)日从六天减到了五天。鉴于其他同胞当时也乐于看见这一变化,所以听说有一部新法律允许好几个行业的雇主再次实行六天工作制时,我是有点吃惊的。000012亿美元卖身阿斯利康,亘喜生物成首家被跨国药企并购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
亘喜生物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细胞治疗药物开发,这将成为首家被跨国药企全资并购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生物医药行业仍处于资本寒冬期,而行业的并购潮有增多现象。2023年12月26日,阿斯利康宣布,已与亘喜生物(GRCL.US)达成协议,拟以约12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后者。0000如何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龚正与上海市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交流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提高超大城市整体韧性。中共上海市委今天(27日)召开2023年专项民主监督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安全韧性城市”这一议题,听取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座谈交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主持会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