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5

存款保险、农信社改革……事关金融稳定,央行重磅发布!

锤子财富2023-12-22 22:59:471
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积累和规则制定工作,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

1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下称《报告》),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指出,发挥好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积累和规则制定工作,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其中,《报告》特设多个专栏,就我国宏观杠杆率变动趋势、存款保险、农村信用社改革、银行风险监测等市场关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非金融部门债务余额与GDP的比值,是衡量债务融资规模、债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指标,能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但杠杆率结构持续优化,反映出在超预期冲击扰动我国经济增长的背景下,逆周期调控政策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央行认为,一是超预期冲击导致实际GDP增速放缓;二是我国物价指数涨幅有所回落,推动宏观杠杆率下降的作用弱化;三是宏观政策实施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大盘。

从结构来看,体现为企业部门杠杆率回升,杠杆结构持续优化;政府部门杠杆率低于主要经济体,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反复影响居民预期,住户部门杠杆率稳中有降。

2022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71.8%,比上年末降低0.6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净下降。住户部门杠杆率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在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影响下,大部分居民对未来预期偏向保守,倾向于减少负债、增加储蓄。2022年末,住户部门债务同比增长4.4%,比上年末低7.9个百分点,增速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连续7个季度持续放缓;住户部门存款同比增长17.3%,增速比2021年提高6.8个百分点。

存款保险实施风险差别费率:200多家费率上调

2015年5月《存款保险条例》施行以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运行平稳有序,防范挤兑、风险约束、早期纠正、市场化处置等功能逐步发挥,存款保障水平保持高位,中小银行存款占比稳步提升。

根据央行披露,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3998家投保机构,50万元的存款保险保障水平能为99.3%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得益于较高的保障水平,存款格局总体保持平稳,中小银行存款占比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中小银行存款余额128万亿元,比《存款保险条例》出台时增长93%;中小银行存款市场份额51%,提高3个百分点。

自2016年存款保险实施风险差别费率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研究完善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加大对重点机构的现场核查力度,切实提高费率水平与风险状况的匹配度。

央行表示,对于投保机构存款非理性定价、公司治理薄弱、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在费率水平上予以相应反映,通过奖优罚劣引导投保机构审慎经营。根据投保机构现场核查情况,2022年共对200多家投保机构的费率进行上调,当前差别费率较好地反映了各家投保机构的真实风险状况。

早期纠正成效初显。2017年以来,存款保险依法探索开展早期纠正。2022年,从监测核查、风险通报、早期纠正、推动处置、严防反弹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共向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等通报风险200余次,通过督促投保机构及时采取补充资本、控制资产增长、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杠杆率等措施,共计推动91家问题机构风险得到初步化解。同时,存款保险继续发挥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功能,依法参与相关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工作。

农信社改革明显提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

目前,全国农信社风险总体可控,但受历史性、周期性、体制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信社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和风险。有关部门深入调研论证,将聚焦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一省一策”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央行表示,省级党委政府可结合实际,选择将省级联社改制为持有限牌照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或组建全省统一法人农商银行,也可采取省级机构与若干家实力较强的农商银行并行发展等模式。

二是深化市县行社改革。加强股东股权管理,健全治理机制,突出治理重点,依据监管法规严格管控关联交易、大额授信和异地业务。全面加强风险管控、资本约束和绩效薪酬管理。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的标准选聘高管团队,建立“选优配强管住”高管人员的机制安排。

三是增强农信社发展动能。明确信贷资金源于当地、用于当地、小额分散的原则,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大中型银行参与农信社兼并重组,或提供人才、技术和管理支持,促进农信社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

四是提高农信社体系适应性和竞争力。通过以市场化股权纽带逐步取代行政化管理,强化省级机构和市县行社两级法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省级机构依法依规履职的意愿和动力,形成定位互补、激励相容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农信社整体发展质量和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2022年以来,农信社改革明显提速。浙江、辽宁、山西、河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农信社改革化险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农村商业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成立,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已获准筹建,广西、海南也在加快推进省级机构组建。其他省区正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抓紧完善农信社改革化险方案。

持续加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高风险机构的风险积聚往往有迹可循。近年来多个典型风险案例中,有些高风险机构的部分指标表现异常。如能及时发现这些潜在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有效避免损失扩大,降低风险处置成本。

《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央行评级结果为1-7级的银行,建立了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涵盖扩张性风险、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综合风险五个方面指标。对于监测预警工作中发现的异常指标和苗头性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大部分银行异常指标回归至行业正常水平,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指标异常不代表银行已经是高风险机构或者一定会出现风险,但有必要充分利用现有日常监测和监管中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及时识别潜在风险隐患。

根据央行披露,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共开展9次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累计识别预警银行413家次,剔除同一家机构多次触发预警的情况后,共识别预警银行228家。风险类型方面,以同业风险和扩张性风险为主,合计286家次,占比为69%;机构类型方面,以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合计295家次,占比为71%。

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228家预警银行中已有197家退出名单,占比为86%,其中超过7成在识别后2个季度内退出名单。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优化预警指标体系。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银行业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动态调整监测指标,及时体现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状况。根据不同区域银行的风险特征和所处的经营环境,探索建立区域性、差异化预警机制。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