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药物赛道趋热,2023年全球临床试验注册超70个
2023年全球基因药物临床试验注册超过70个,显示这一赛道正日益受到青睐。
日前,沙利文发布《基因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下称《蓝皮书》)预测,基于我国庞大的慢性病、肿瘤患者人群,作为创新疗法的基因药物可以通过对致病基因进行干预,恢复其正常表达水平,有望实现“一次治疗,终身治愈”。
《蓝皮书》称,截至2023年11月,全球共有12款基因药物获批上市,治疗领域覆盖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等。ClinicalTrials临床试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2018年起,基因药物赛道热度提升,每年有超40个临床试验注册,并于2023年超过70个。
基因治疗,指通过修改或控制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涉及遗传物质的转录、翻译等;按类型可分为基因药物、基因修饰细胞、溶瘤病毒等。
关于基因药物研发,《蓝皮书》提出6大核心要素,包括:递送系统的安全性、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基因表达调控、精准靶向病灶、规模化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
对于基因药物的现存挑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昂贵是最大难题。其他挑战则包括基因药物的脱靶、编辑效率、CMC(化学成分生产与控制)成本、可及性等。
本导基因创始人蔡宇伽称,基因药物的价格昂贵会直接限制其临床推广和使用,“除了罕见病领域,基因药物要拓展诸如神经系统疾病、实体瘤、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乙肝、疱疹等感染)等领域。”
天泽云泰临床前和转化研究负责人朱晰表示,基因药物价格昂贵在于其研发成本无法分摊,“研发人员需要为基因药物找到更多适应证,来分摊研发成本,但基因药物作为一种创新技术路线,其供应链(包括载体填料、培养基等)的不足需要时间去完善。”
面对上述挑战,基因药物企业该如何做?《蓝皮书》撰写团队负责人、沙利文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咨询总监李谦告诉第一财经,一方面,随着研究深入,基因药物正逐渐向其它疾病扩展适应证;另一方面,病毒载体的进一步优化将使得基因药物的递送系统向着高效、安全、低免疫原性的方向发展。此外,多元化支付模式也可以促使基因药物在支付端更具有商业化能力。

(图为中国在研基因药物管线分析-按疾病领域,来源《蓝皮书》)
我国基因药物企业的竞争格局如何?李谦表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我国基因药物在研管线主要布局在罕见病和眼科领域,两者占比相当,均为22.5%;而研发阶段上,则主要集中在临床I期、I/II期的早期阶段,少数管线进入了III期临床。
“尽管我国已有数款基因修饰细胞产品获批,但没有基因编辑药物上市,多家公司仍在布局BE(单碱基编辑)、PE(先导编辑)等技术。未来,我国有望迎来基因编辑药物获批上市。”李谦介绍道。
资不抵债估值却高达4.5亿,金发拉比卡线增持亏损公司
资不抵债估值却高达4.58亿元?一家经营持续亏损,并已资不抵债的公司,却成了上市公司金发拉比(002762.SZ)眼中的香饽饽。金发拉比(002762.SZ)9月12日公告,拟以5950万元的价格,收购广东韩妃医院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东韩妃”)13%股权。但披露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韩妃净资产为——2800万元,净利润亏损300余万元。0000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境外项目合作
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9月26日,国新办就《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举行发布会。0000大咖七日谈︱张军: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宏观失衡困扰
长远来看,要促进家庭消费支出的合理增长,中国需要允许名义工资有更快的增速,至少也要保持不低于名义GDP的增长率。工资增长缓慢在宏观上也牵制了价格水平的灵活性。这些年宏观经济的一些指标,包括价格指数,扭曲的情况迟迟没有得到矫正。0000英飞拓董事长、大股东联手减持,所得资金将全部借给上市公司
本次减持所得的资金将全部借给上市公司,资金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生产运营、项目交付、债务偿还等,利率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锤子财富2023-06-29 21:40: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