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目录外创新药进医保,创新药准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正在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准入的支持力度。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下称“医保目录”)13日发布。此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
“25个创新药(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注册分类标准批准的1类化学药品、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药)参加谈判,谈成23个,成功率高达92%,与整体水平相比,成功率高7.4个百分点,价格平均降幅低4.4个百分点。”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发布会上介绍称。
创新药入医保给予政策倾斜
黄心宇介绍称,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在坚持“保基本”的前提下,通过及时将创新药以合理价格纳入医保目录,并支持加快临床应用等方式,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在支持药企创新方面,主要采取了三点措施:
一是建立了适应新药准入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每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将调整周期从最长8年缩至1年。将目录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制改为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5年内新上市药品。
二是对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了覆盖申报、评审、测算、谈判等全流程的创新药支持机制。
三是完善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谈判和续约规则。具体讲,在价格谈判阶段,借助卫生技术评估理念和技术,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公平性等多维度综合研判药品价值,根据患者临床获益确定其谈判底价,实现价值购买;在纳入后的续约阶段,进一步优化规则,适当控制续约、新增适应症降价的品种数量和降幅,给予新药稳定的预期;为支持部分药品海外上市,借鉴国际做法,按照企业自愿原则对部分药品进行了谈判价格保密,不主动公布药品实际价格。“2023年版药品目录中,有229个谈判药品实行了价格保密。”
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海告诉记者,此次目录调整中创新药物的准入有两个特点:一是纳入的创新药弥补了一些临床治疗上还未能有解决方案、或治疗不佳的情况;二是创新药的更新速度加快了,25个目录外申请创新药有23个最终进入。随着我国新药研发、生产和上市速度加快,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不但能解决创新药企的部分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增加药企投资人的信心。
另外,对于创新药准入规则的完善,顾海也说,随着更多创新药的准入,在医保报销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医保基金支出或会增加,“建议对于目录内药品增加适应症的情况(创新药居多),给予更多规则探索,包括如何根据放量情况降价,降幅多少等”。
GBI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竞鸥告诉记者,医保目录调整中关于“企业自主申报制”的规则,给予了创新药研发企业一定的心理预期,包括降幅、年治疗费等。“创新药在中国市场疯狂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其黄金期越来越短甚至在1至2年间。因此,自主选择将创新药纳入医保会成为更多国内药企的选择,不但提振了销售额,省去了不少商业化的投入和工作,也能进一步稳定其先发优势。”
“在准入环节,符合条件的创新药100%通过形式审查。在评审测算环节,将创新性作为重要的指标,提升创新药的竞争优势。在续约阶段,允许创新药就价格降幅申请重新谈判,经专家测算后有望缩小降幅。”复旦大学教授、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在发布会上称。
化解“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难题
医保目录药品供给是打通其降价、放量且落地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3年10月底,2022年版药品目录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在全国23.9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配备;其中,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分别为6.67万家和17.25万家。
“从过去几年的实证数据看,医保目录药品落地仍有一些难点,包括:患者与定点医药机构信息不对称,医保经办部门能力不足(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市县级经办部门),公立医院基于控费导向不愿意选用高值创新药等。”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健康国策2050”学术平台创办人梁嘉琳对记者分析,为此,近年来,各级医保和卫健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为国谈药品进院“松绑”的政策,包括国谈药品不占医院药占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对少数创新药除外支付等。
根据陈文在发布会上的介绍,中国药学会对部分样本医院的监测表明,2018~2022年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占样本医院院均全药使用金额比例,从80.28%上升至86.73%。医保目录通过“吐故纳新”,引导我国临床用药“提档升级”,多数治疗领域已经与国际主流用药看齐。
针对谈判药品“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难题,陈文称,联合卫健委印发文件,将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的供应保障体系,与医疗机构实行相同的报销政策,解决了谈判药品临床使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幅提升了谈判药品特别是新准入的谈判药品的可及性。
黄心宇介绍称,医保局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新版目录落地实施,包括落实谈判药品直接挂网、信息系统调整;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联动,根据各医疗机构临床治疗需求,及时将目录新增药品纳入配备名单;通过定点零售药店等渠道进一步提高谈判药品的可及性;加强对目录内药品特别是谈判药品使用、支付情况的监测;继续组织企业定期报送药品配备机构名单等。
记者从华领医药了解到,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在进入医保目录以后,公司将扩大产品在全渠道的业务规模,确保药品能给到市场和患者充足的供应。为此,公司预计2023至2024年用于多格列艾汀商业化药物生产及产能扩张的总投资约为4亿元。
君实生物方面也回应记者称,此次目录调整,包括创新药特瑞普利单抗在内的共6项适应症纳入目录,其中3项为新增纳入,新冠口服药民得维®为首次纳入;公司接下来也将积极配合推进医保政策落地,持续推进医院准入工作、拓展更广泛市场的覆盖。
“怀孕”误判为流感疫苗禁忌证?专家:母亲接种疫苗是6月龄前婴儿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孕妇或在流感季节备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在妊娠任何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产后可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目前流感病毒已居各年龄段感染首位。近一周以来,多地亦官宣提早进入流感高发季,并提出为6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疫苗。不过,还有一类脆弱人群,在疫苗接种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会被排除在疫苗接种之外,这就是孕妇。0000美团4亿港元首次回购,能否保住股价不“破发”?| 公司观察
回购金额占总市值不到2%。近三年累计跌幅一度超过85%,在眼看要即将跌破超过5年前的香港上市发行价之际,美团-W(03690.HK)终于开始了回购自家股份。美团1月1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实施上市以来首次回购,斥资约3.99亿港元回购563万股B类股份。0000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暨“博士沈阳行”活动推介会在沪成功举办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好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年之战,沈阳市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暨“博士沈阳行”活动推介会于5月16日在上海花园饭店成功举办。锤子财富2023-05-17 21:50:4400015华为、支付宝宣布合作!“买船出海”?比亚迪最新回应;腾讯又遭大股东减持|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互联网】支付宝启动华为鸿蒙原生应用开发据余承东微博12月8日发布消息,12月7日,支付宝和华为联合举行了支付宝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启动仪式,支付宝将基于HarmonyOSNEXT版本开发应用。腾讯大股东又减持,持股比例降至24.99%。0000国家统计局:4月份CPI同比上涨0.3% 环比上涨0.1%
2024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2024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2.7%,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8%。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1%。锤子财富2024-05-11 12:40: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