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85

首期规模十亿元,复旦科创母基金挖掘硬科技项目合伙人

锤子财富2023-12-03 21:58:530
复旦科创母基金不投资具体项目,是一种专门投资“子基金”的基金

为进一步构建校内校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启动。

12月3日下午,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首期规模总计达10亿元。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表示,复旦科创母基金将引领带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沪转化落地,孵化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爆发力强的高增长型企业。希望母基金发挥好前沿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作用,重点关注支持高风险、高价值科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向高风险创新领域进军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发挥好金融资源的杠杆引导作用,始终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理念,争做潜力项目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发挥好创新要素的枢纽链接作用,推动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引导合作及培育的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产业链,加速各类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指出,成立复旦科创母基金就是要完善创新策源的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好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独特优势,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入高风险创新,实现学术界、创业界和投资界的高质量耦合。

复旦科创母基金(筹)负责人孙彭军介绍,复旦科创母基金将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面向全球挖掘行业中最为优秀的专业投资管理团队,结合复旦优势学科,引导子基金投资国家“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领域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怎么投、投哪些?

作为复旦大学首只聚焦科创领域的“母基金”,复旦科创母基金不投资具体项目,是一种专门投资“子基金”的基金。

孙彭军说,复旦科创母基金将坚持“市场化机制、专业化运营”的基本定位,重点关注“复旦所长、国家所需”相关的“硬科技”领域,引导子基金成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发掘和投资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长性项目,主要关注领域包括: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XR(扩展现实技术)等。

“设立母基金的根本作用还是要促成重大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向产品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路径来推动,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复旦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资金链促成更多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把‘从0到1’的重大科研成果,向‘从1到10’的阶段去推进。”孙彭军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道。

他解释,母基金有着复旦自身的辨识度,第一是立足复旦大学基础研究见长的优势,第二是强调开放性和内外协同,第三是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专业化地运行。

“做母基金我们是不直接投资项目的,而是构建一个复旦科创生态圈,生态圈里不只有复旦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海外顶尖的项目、团队以及国内顶尖的项目我们也会关注,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 孙彭军表示。

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的重要来源地,高校对全社会基础研究增长的贡献率为51.3%。将研究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也是创新生态里的重要环节。

此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高价值成果转化效益凸显;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数量有所增长。2021年,1478家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129.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69%;合同项数为18977项,比上一年增长10.2%。

在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前50名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排在榜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紧随其后。

各项数据增长的同时,我国高校成果转化率较发达国家仍有不小提升空间。《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而据研究推算,美国高校专利转化率达50%。

孙彭军表示,大学原创性科技成果是“从0到1”,而复旦科创母基金更多关注的是“从1到10”,这个“从1到10”的过程中不能靠科学家孤军奋战,需要很多外部资源来帮助他们。所以母基金会更多支持那些“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科技成果转化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我们的投资人有耐心乐意做长期的陪伴者,并鼓励投早、投小和投硬科技,这都是关键的一些方向。”他告诉记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