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宠儿”到“弃子”,房企频繁脱手商业资产套现
因现金流稳定、资本市场估值较高,商业资产持有与运营曾是房企的“香饽饽”。如今,资金压力席卷全行业,各类商业资产正从宠儿变为“弃子”,成为房企套现的筹码。
近来,房企出售商业资产的情况明显增多,从港资开发商到出险房企,都不约而同地“忍痛割爱”。克而瑞资管监测也显示,2023年10月,中国内地32城大宗物业挂牌总价约为1.92万亿元,环比上升25%,大宗物业总挂牌数环比上升28%。
资金压力是房企暂舍商业资产的主要原因,但从实际成交端看,要想顺利“套现”并不容易。部分房企因出现债务危机,旗下项目被拍卖,拍卖过程更是“一波三折”。这背后原因几何?后续大宗商业资产交易将是何走势?
割肉抛售
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在传统的“金九银十”当口仍未缓解。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7345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国内贷款下降11.0%,利用外资下降40.3%,自筹资金下降21.4%,定金及预收款下降10.4%,个人按揭贷款下降7.6%。
为减轻资金压力、或腾挪资金用于日常运营,不少房企“割肉”存量资产。近期,陆家嘴、宝龙地产、金朝阳集团等企业相继出售旗下各类商业资产。
比如,近期宝龙集团与青岛本土企业达翁集团签约,出售旗下商业资产李沧宝龙广场,该广场开业于2011年,是宝龙在青岛的第二个综合体项目,也是当地人心中的老商场。
交易完成后,达翁集团将投入资金对商场升级改造,该集团也将从主营的家居建材领域,转型到购物中心、家居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全商业产业链布局,而曾经大力拓展商业运营赛道的房企,则在资金压力之下被迫“出局”。
因土地事件备受关注的陆家嘴,今年同样多次出售商业资产,比如18.74亿元转让东方广场一期项目房地产及地下产权车位、27.66亿元出售上海晶耀前滩项目部分写字楼等。
港资企业太古地产,11月17日也发布公告称,拟出售港岛东中心的若干办公楼楼层,总现金代价54亿港元,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交易买方则为香港证监会,称已协定购入香港鲗鱼涌港岛东中心的有关楼层,作为永久办事处。
对此花旗发表研报称,太古地产以约54亿港元出售港岛东中心12层办公楼层,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该价格理想。港岛东中心物业估值为183亿港元,每平方呎约1.19万港元,而本次交易每呎均价1.82万港元,售价较太古地产的账面值溢价2.2%。
“截至今年6月底止太古地产债务净额为295亿港元,净资产负债率为10.2%。若计入交易的54亿元的现金收益,预计其净资产负债率将降至8.4%。在当前低迷的写字楼市场前景下,以相对较低净初始收益率出售香港甲级写字楼资产属正面。”花旗表示。
从大宗市场整体挂牌规模看,据克而瑞资管监测,2023年10月,中国内地32城大宗物业挂牌总价约为1.92万亿元,环比上升25%,在单笔挂牌金额超3000万元的大宗资产项目中,北京、深圳、上海三地项目合计占比超7成。
“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房企融资定调,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但当前房企融资环境并未见明显改善,9月、10月房企发债规模均未超百亿,多家房企挂牌持有存量资产优化营运现金流。”克而瑞资管表示。
“现在各类资产的持有者,包括开发商、投资机构等,或多或少都在加速抛售持有型物业。”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市场研究部负责人李想告诉第一财经,疫情三年期间全球经济包括国内经济都受到干扰,叠加美元加息、地缘政治争议等因素,导致整个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受到打击。所以无论投资机构还是开发商,都想出售经营性物业,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物流产业园等。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告诉第一财经,当前商业地产行业的内部环境正在改变,企业发展策略也有所转变,拓展方式逐渐从以重资产为主向“轻重并举”转变。此外,当前商业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较为严峻,存量时代的“零和博弈”恐将来临,只有优质企业的优质项目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发展,这也促使企业必须不断提升经营水平和项目运营水平,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增长,为未来的“大浪淘沙”赢得先机。
套现不易
虽然腾挪资产的意愿强烈,但当前房企想要快速套现并不容易。
据克而瑞资管监测显示,2023年三季度,中国内地大宗物业成交总额331亿元,较22年同期下降13.1%;总成交单数60笔,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6.25%;单笔成交金额同比下降6.4%,虽较二季度有明显回升,但仍处于近几年的低位水平。
以上海为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大宗市场成交冷淡,累计成交规模仅376亿元,不足去年同期的6成,7月仅有2.6亿创近年以来最低。“受大环境影响,当前买家观望情绪较重,大体量A级资产市场成交同样遇冷,投资者对大体量房地产投资更为谨慎。”
部分房企因出现债务危机,旗下项目被拍卖,拍卖过程更是“一波三折”。
近期的典型案例是“深港国际中心”。11月16日,世茂深港国际中心二次流拍,本次起拍价格约104.35亿元,较首次拍卖价下降26亿元,如果按标的物评估价衡量,本次拍卖价格相当于资产打了6.4折,但仍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深港国际中心”开发商为深圳市世茂新里程实业有限公司,世茂股份2017年以239.43亿元拿下该项目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创下深圳第二高土地出让纪录。按当时构想,该项目将被打造为深圳的地标性建筑,规划高度宣传为“中国第一高楼”。
后来,随着世茂陷入资金危机,以该项目为底层资产发行的信托产品兑付困难,深港国际中心也出现停工,传出要被出售的消息。如今,因整体项目体量较大,出让仍是不易。
在法拍网站上,此类大宗商业项目流拍现象屡见不鲜。日前,据阿里资产拍卖网,义乌首个“城市综合体”世贸中心项目已流拍,该项目投资达55亿元、最高建筑高度最初规划曾达260米,起拍价约21.5亿元,评估价约26.9亿元,但同样未能出让。
据纬房研究院数据,2023年1~9月全国各类型法拍房成交率中,住宅用房、工业用房成交率分别是36.46%、27.28%,商业用房成交率偏低,为17.12%。
对此李想称,大宗商业资产出让不易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背后有三点原因。首先,当前整体市场出让量大、供过于求,疫情之前市场整体供求关系相对比较正常,当下交易能否成功,则取决于潜在买家这一方,整体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
其次,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潜在买家资金情况也紧张,或者说需要非常聪明地去投资,不再像以往那样激进式投资,对项目也会更加细致地甄别判断,包括内部尽调过会等,如果觉得资产包不适合会果断否决,导致整个决策周期很长、节奏变慢、活跃度下降。
李想还表示,在这类交易的实际谈判过程中,双方的价格博弈也非常激烈,卖家不想完全低价抛售、买家则希望尽量压低价格抄底,双方很难在短时间达成一致。现实中有很多这种案例,双方谈了很久,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导致交易直接搁置。
在他看来,未来市场的恢复情况,还是要依托整个经济环境和地产行业的复苏,如果恢复比较慢,大宗市场将继续在低迷中徘徊。此外,后续交易类型将集中在几个细分板块,一是法拍、不良资产处置;第二是有政策性导向的领域,比如长租公寓,通过REITs吸引投资者;第三类集中在非常优质的资产,典型案例是中邮人寿42亿接盘中粮置地广场。
徐跃进也表示,“私募 公募”构成的不动产金融链条逐渐形成,为优质商业地产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市场化金融取向往往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才能获取更多的金融支持机会,所以这倒逼企业回归运营本质,强化自身实力。“整体来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旧存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商业地产市场依旧有发展空间。”
“免费赠房”背后的郑州楼市:有的折价近40%,有的跌回十年前
这几年,郑州大部分区域的二手房售价,都降了,区别也只是在于降的多少近日,郑州一视频博主发布的“免费赠房”信息,让冯骏颇为心动。“免费赠送,不要钱,直接过户给你,你直接还房贷就行。”该视频博主在视频中自我推介说。郑州的房子都这么便宜了?竟然开始免费赠送了?根据冯骏提供的信息,第一财经记者找到了这处正在“免费赠送”的房源信息。这是一套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曼哈顿商圈的房子。0002“引流”中国客:这些国家接连对华免签,直航也在加密
对华免签促进的不仅是旅游市场,还会推动商贸交流。“以前和合作伙伴见面,只能相约在跨境经贸合作区内匆匆碰个头,如今我带上护照就可以去中国了。待上几天,到处参观都没有问题,对方也说终于可以在他的地盘好好招待我了。”来自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商人艾斯卡提高兴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锤子财富2023-11-13 22:40:260000伊以冲突之下,中国医疗器械公司为何紧张?
以色列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医疗技术创新中心。该国大量的医疗创新技术被全球医疗巨头和资本收购,一些中国企业近年来也开始在以色列进行收购,还有一些设立了临床研究中心。据新华社援引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开始对以色列目标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伊朗的突然行动,令中东局势骤然升级。以色列机场管理局宣布,以色列领空将从当地时间14日0时30分起关闭。锤子财富2024-04-14 22:01:570000汽车整车板块午后拉升 赛力斯涨停
汽车整车板块午后拉升,截至发稿,赛力斯涨停,众泰汽车、江铃汽车涨超5%。9月4日,汽车整车板块午后拉升,截至发稿,赛力斯涨停,众泰汽车、江铃汽车涨超5%。锤子财富2023-09-04 14:06:420000行业大模型如何拥抱应用场景?︱AI大模型十问(四)
编者按:ChatGPT爆火后,AI大模型层出不穷,面向行业的垂直大模型也陆续发布。那么,怎么才算一个合格的行业大模型?行业数据哪里来?如何将行业knowhow更好地融入大模型?第一财经推出“十问AI大模型”专题,进一步追问与解密。TOC的通用大模型在2023年红极一时,TOB的行业大模型也在悄悄发力,“大模型将成AI时代基础设施”的说法深入人心。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