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第二次发射失败,带给商业航天哪些启示?
上周末,SpaceX的超重型火箭星舰第二次发射,在火箭首次进入太空后爆炸,尽管发射失败,但航天界为之欢呼,认为人类向更远的星辰大海又近了一步。
SpaceX的两次发射任务的失败及取得的进展也给了中国商业航天公司提供更多的“冷思考”。
中国自2015年开放了商业航天准入以来,诞生了一大批商业航天公司,包括多家头部火箭制造商以及数百家供应链企业。火箭运力是大规模卫星部署的重要决定因素。
过去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再逐渐回暖的过程。SpaceX也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竞相模仿的对象,它们都希望复制出一个中国版的SpaceX。
“中国企业密切关注SpaceX的一举一动,我认为周末的发射在行业内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易动宇航创始人CEO沈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易动宇航提供航天器电推进系统及姿态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沈岩向记者分析称,SpaceX的失败其实对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并非坏事。“一方面,是让投资人看清火箭研发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SpaceX的失败可以降低投资人的预期。”他说道,“另一方面,SpaceX也告诉中国企业应该做什么样的创新产品,我认为并不是以很高的成本去确保一次发射的成功,宽容失败更有助于打磨更具有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的产品。”
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CEO刘百奇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SpaceX的发射尽管失败了,但也是商业航天领域的进步。记者了解到,星河动力有望最快于下月初择机实施“谷神星一号(遥九)”商业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代号WEWON'TSTOP(永不止步)。
根据《2022商业卫星产业蓝皮书》报告,从2016年到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增速每年都超过22%。据艾媒咨询测算,2022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长47%。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上海、北京、安徽、山东等多地设立产业基金或建立产业基地,支持商业航天发展。例如近日,上海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
我国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已经步入了商业化进程,未来还将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火箭的生产制造往往涉及数百家零部件供应链企业。以苏州为例,苏州已经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企业303家,产值规模预计达到410亿元。
加速创新药出海,上海设立中美日三地联合实验室
聚焦药企出海中的海外临床服务资源、市场分析和策略、海外网络搭建及商业拓展、临床申报咨询与实践、NEWCO实体设立及与MNC建立业务拓展渠道等核心需求。为加速中国创新药物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日本市场,上海外高桥设立中美日三地ULab联合实验室,提供中国企业的创新药管线出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0000下周关注丨3月经济数据将公布,这些投资机会最靠谱
下周,4月17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3月经济数据;4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出炉。【重磅新闻】国内成品油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锤子财富2023-04-16 09:01:140000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文化根脉。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9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市委部署,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0000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
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现就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出如下意见。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