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9

内外资谈科创板:“科技-产业-资本”实现闭环,期望长期主义和国际化并行

锤子财富2023-11-17 16:55:170
展望科创板下一个五年,还需如何改革、改进和优化?

“科创板的推出实现了我的梦想。因为我2000年做科技投行的时候,多数是帮助科技企业去美国上市,但是2019年科创板设立之后,我们终于拥有了 一个强大的中国市场和科创企业上市根据地,可以更好地挥洒我们的激情和智慧。”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曙光如是称。

这是市场感知科创板设立后带来深刻变化的一大缩影。那么,科创板问世五年来,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深刻变化还有哪些?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如何评价科创板投资者结构的积极变化?加大对国际投资吸引力方面还需要如何优化?

11月16日,在2023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第一财经副总编辑姚剑带着上述问题与内外资机构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在认可科创板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提出了期许。

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索莉晖认为,科创板是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重新塑造,不仅制度上做了革命性地提升和改变,市场参与主体包括发行人和投资者也经历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更多投资行为趋向“基本面化”。希望科创板在制度改革创新上,持续保持“试验田”作用。

科创板带来的深刻变化

五年前,科创板带着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使命而来。五年后,科创板上市公司突破560家,单年度研发投入突破10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扩大……在这些成绩背后,市场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在科技创新中,如果没有股本的融资,是不可能让企业家、企业去长期地投入,去为未来一个重量级的突破买单。科创板问世五年来,560余家科创板上市公司IPO股本融资近9000亿元,再加上再融资,超过1万亿的资本大大促进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实力,增强了企业长期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动力。”王曙光称,科技创新依赖于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直接融资。

中信证券高级管理层成员、全球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孙毅对此表示认同,这些过万亿融资对中国科创产业的促进、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科创板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支持,持续加码投入,彰显硬科技的底色,形成良性循环。

“科创板的推出实现了‘科技-产业-资本’闭环,使得中国资本促进科技,科技的发展促进实业,再反馈到国家发展过程中,创投股东退出之后,又将钱重新投回到中国科技创新行业,使得资本闭环滚动起来,所以科创板的推出是中国促进科技创新的一个战略性举措。”王曙光称。

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也体现在包容性上。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陆芳称,科创板在设立标准之时就已经充分考虑了硬科技企业高研发投入、国际化等特征,率先允许未盈利、红筹、特殊股权架构等企业上市,为有更多创新能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但不符合其他传统板块上市条件的高科技企业,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这样大力度支持“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资本环境之下,目前科创板板块示范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扩大,成为科创板一大鲜明的特点,也是内外资眼中的一大突出变化。

截至10月末,在科创板562家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三大行业的公司数量占比近8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数量占比超40%。其中,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达106家,占A股同类上市公司的6成。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111家,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已成为美国、中国香港之外全球主要上市地。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碳纤维、超导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也已初具规模。

“科创板实现了由点的突破到链式联动的发展过程,在开板四年多的时间便实现了几个重点产业链的公司高度集聚。”孙毅感慨道,同时,在科创板带动下,市场整体研发投入水平有所提高,形成了中国上市公司重视研发、加大研发投入的良好氛围。

索莉晖认为,科创板在发展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把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基础设施红利、工程师红利以及创新最核心的力量——人才等红利的内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除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本支持之外,科创板企业也加大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有八成以上的科创板公司在环境方面有投入,七成以上的公司是在减碳上有明确的措施安排,这都反映出科创板的公司不光是在科技创新上是领军者,在社会责任上也是非常优秀的承担者。”索莉晖称。

“机构市”初步形成

科创板的制度创新、科技成果、业绩表现等,也成为科创板投资者结构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目前,科创板“机构市”初步形成,已成为境内机构化、指数化程度最高的板块。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科创板公司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6万户,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约4成,交易额占比近半。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权重达到8.8%,且越来越多的科创板公司的重要流通股东的名单中出现了公募基金的名字。社保基金在科创板上的持股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截至10月底,社保基金共现身在30只科创板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量1.38亿股,期末持股市值合计77.43亿元。

索莉晖也观察到,绝大部分科创板公司流通股东包含基金股东,近2成科创板公司被社保基金持股,以集成电路、新能源、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链公司最受基金青睐。

陆芳认为,科创板投资者结构出现这些积极变化,主要是因为优质科创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册制和市场化制度创新,以及投资者积极挖掘科创板投资价值。

“近年来,科创板企业的平均收入和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而言,其业绩优势与高研发投入的正向循环也正在逐步强化,最终反映在投资价值的长期动能。从我们日常和投资者的沟通来看,由于科创板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独特的作用,一些投资者愿意投入更多资源研究这些‘硬科技’企业,持续挖掘投资价值,这有助于发现科创板公司的真实价值。”陆芳称。

那么,机构投资者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基本面研究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对公司运营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理解更为深刻,有利于贯彻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所以股市要和中国的宏观经济联动起来,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就需要市场能够反映基本面,需要价值投资者引领市场发展。”索莉晖称。

索莉晖同时称,由于投资A股市场的外资是专业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其所处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往往着眼于价值投资,对行业龙头和高增长的潜力公司尤为青睐,所以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期望长期主义和国际化并行

科创板走过五年,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伴随注册制“走深走实”的新要求,科创板的下个五年依然任重道远。

从进一步改善、提高、加强的角度,孙毅提了三点建议:第一,对科创板企业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把这些资金用到研发和核心业务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虽然科创板覆盖全国省市,但是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企业集中度比较高。从后续辐射更多区域的角度,在同等条件下继续支持其他区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成长,促进资源在更广泛范围内分配。第三,进一步完善北交所到科创板的转板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科创公司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陆芳提出,科创板要坚持长期主义和国际化。其中就前者而言,她认为,科技创新投入巨大、耗时长,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市场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过程,两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主义不仅反映在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也包括了包容。市场和企业发展都可能面临一些曲折的阶段和过程,合法、合理、适当地允许试错纠错,也是符合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关于国际化方面,她称,一是市场参与主体的国际化,很多科创板公司本身就是全球公司,还有很多的科创板公司正在或者准备走出去;同时市场也需要吸引更多成熟的国际投资者参与科创板,让这个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多元;二是理念、规则、标准等方面的进一步国际化。

那么,在吸引增量资金,加大对国际投资吸引力方面,科创板具体应该如何优化?

陆芳认为,第一要推出更加国际化的规则体系,比如与国际标准协调,建立对国际投资者更透明、更可以预测的市场环境;在公司治理、财务报告、会计准则方面,适当地考虑和国际规则接轨,持续强化信披要求和惩戒力度。第二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可以适时考虑引入更多与国际市场相关的金融产品,如场内期权、场外衍生品等类型的产品。第三,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希望能够逐步推动优质的科创板标的纳入‘沪港通’及MSCI指数,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配置意愿。同时,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吸引力。”孙毅称。

同时,陆芳和孙毅均建议,适当放松IPO战略投资者的认定标准,允许更多的外资机构参与战略配售。“因为在目前的规则下,外资机构中仅只有主权基金和产业投资者可以参与IPO的战略配售,且认定标准比较严格。建议在保证投资者资质的基础上,允许更多的国际长线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IPO战略配售,优化科创板公司的股东结构。”孙毅称。

除此之外,索莉晖建议,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如研究出台多地上市公司的股票跨境转换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打通股票跨境转换渠道,增强优质红筹企业选择A股上市以及成熟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市场的信心;进一步优化QFII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相关机制,降低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提升投资效率。

对于科创板的期许,王曙光补充道,希望科创板保持包容性,不断地改革、改进和优化,这本身就是科创板开板之后市场不断体现的与时俱进的新风向,希望这种风向能够坚持并不断地改进下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